繁體中文
首页 | 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总收藏榜 | 周推荐榜 | 周点击榜 | 本站推荐 | 申请作家 | 作者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都市言情小说 > 承  诺 > 章节目录 承诺(六十)(第1页/共2页)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
小说阅读页
背景颜色: 字型: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1最慢,10最快)
章节目录 承诺(六十)(第1页/共2页)

    1953年的秋季,赵昆仑带着一家人回到了南京。

    秋天的南京是正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你丝毫感受不到自古逢秋多寂寥的落寞,南京的秋天是喧闹的,也是热烈的。

    当法国梧桐的落叶片枯黄乃至落下的时候,南京人就知道,秋来了!秋风拂过,叶落得更急了,雨落下,叶就会托着雨点一起悠然飘落。

    远处,或苍山如黛,或夕阳如金,行人或匆匆、或悠闲,以纷扬的落叶为背景,定格匆忙的背影或灿烂的笑容,和笑容背后枯黄的落叶。

    华灯初上的南京有着别样的美,有了光晕的增色,即使是在微寒的秋末,也是诗意正浓。你能常看见撑着油纸伞款款走来的丁香一般的姑娘。城市在喧哗、小巷却安宁、伞下的宁静在光的衬托下让人心醉。

    闲步走在青石板路上,手边可以是玄武湖的水,也可以是古城墙上的松,夜深,月朗星稀。幽静的古城恢复了历史的沧桑,变得古意盎然,特别适合夜归的行人慢慢品味南京曾经拥有的芳华。

    老赵夫妇相中了阿福分到的土地。听说是香港来的华侨要买地,村民都出来看热闹,村干部反倒不敢做主了,答复一行人要向上级请示以后再决定。

    反正也不是急事,张秋生安慰老赵夫妇,也很感念儿子小满曾在老赵家得到过照顾,当年小满姐姐长姐姐短地围着秋月叫,说来早已是亲如一家了,何况自己的外孙又长期待在香港治疗,这些都仰赖老赵夫妇和赵昆仑夫妇照顾,因此说什么也不让他们走,一定要请一家人在溧水乡下住一段时间。盛情难却,一家人也就暂时住了下来。

    张秋生经过这一段时间的休养,竟然可以拄着拐杖在田间地头散散步了。这天傍晚,他带着香港来的客人散步到村东头,在傍晚的余晖中看见东头一处庙宇一样的房舍有炊烟升起。秋月感到好奇,拉着赵昆仑走近细看。张秋生跟在后面介绍道:“这里原本是有一座庙,香火曾经很旺,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不兴这个,香火也就慢慢淡下去了,原来的僧人也都陆续还俗了,生产队总不能让庙宇闲着,再说房子没人住很快就会塌掉,这不,土改的时候就一起分给了农户。”

    “邦彦,邦彦,你爹呢?有客人!”张秋生对着从房屋里迎出来的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说。这边告诉赵昆仑住在庙里的一家是他的本家兄弟,邦彦排行老二,他的父亲叫张兴诚,比张秋生要大十几岁。

    张家原本是大族,祖传下来的家谱就有半米多高,这一支和张秋生一支的祖先都要推到汉初的张良。

    从庙里的正屋闻声走出一位老者,疏朗的眉宇下双目有神,精神矍铄,看上去倒要比张秋生年纪轻。

    看到香港来的客人,老者非常高兴,把一行人请进已经成为家的庙里。

    庙宇的格局尚在,一排房子十来间,中间圈了个院子。但是供奉的佛像、金刚、菩萨听说都被土改工作组找人搬走了,是先空下来房子再分配的。

    秋月看到大小房间加在一起有不小的面积,悄悄问张秋生怎么会分给他本家兄弟呢?

    似乎看出了秋月的好奇,张家老者笑着对大家介绍,他的孙子,邦彦的大儿子肇安参加了志愿军,这才照顾性质地分给了张家这么一大片地方和20亩地。

    张秋生在一旁不吱声,事后告诉赵昆仑,这就是命!原本因为祖上的荫庇,加上后来的运气,自己多攒下些地,小满走后,他盘算着招个上门女婿,好歹守着这份家业不至于家道衰下去,可是现在无地的都分了地,土地就这么多,他们分的其中就有自己的,与其如此,当初还不如自己把地给分了,那还落个人情,死后兴许还能积点阴德。现在可好,大家只念叨政府的好,哎,这就是命!

    张家老者似乎很健谈,和老赵夫妇相谈甚欢。又叫大儿子邦英把茶水端上来,又是介绍几个孙辈的人给赵昆仑认识。老者已经过80岁了,共有四个儿子,两个闺女,他这一支论排行已经到了兴邦肇的三代人。赵昆仑就和他打听有没有国字辈的张家人,赵昆仑告诉老者,自己结交的异姓兄弟张弘毅的父亲就是国字辈,有一次听张弘毅谈起过,当时酒喝多了的张弘毅叮嘱赵昆仑如果他有一天倒下了,经过张纲时顺便看望一下老父代为尽孝,赵昆仑当时满口答应了……

    老者睁大了眼睛,端详了赵昆仑半天,然后吩咐邦彦请出家谱,老者洗完手后,恭恭敬敬朝着一摞家谱稽首三下,然后小心翼翼打开其中一本。在其中的一页,赫然就是国字辈排行的张家人。

    老者告诉赵昆仑,看来张纲的一直和他们这支血缘更近,他们的辈分是按照治国兴邦、肇振传家的顺序往下排的,如此看来赵昆仑的兄弟应该和老者一样属于兴字辈。

    赵昆仑努力回忆,不得要领。秋月在一旁提醒他,弘毅这个名字兴许是后来改的,“士不可不弘毅!”兴许张弘毅是自己又改了名字。

    赵昆仑受了启发,确实有这么回事,当初张弘毅原本是有个本名,从军后改的,说弘毅这个名提气……

    如此排序下来,张弘毅也应是兴字辈的人,也就是和老者一个辈分。赵昆仑既然和张弘毅结拜为兄弟,也就是说,赵昆仑也就和老者一个辈分。

    赵昆仑连称不敢,如此下去,小国强要喊自己外公了,这不是乱套了吗?

    可是家谱摆在面前,白纸黑字,确是不容置疑的。

    赵昆仑的岳父老赵打圆场,好在是异姓兄弟,可以各安各的叫,这才作罢。但大家对赵昆仑无意中更是敬重了几分。

    赵昆仑很关心上了抗美援朝战场的张肇安的近况。肇安的父亲邦彦介绍说,倒是来过两三次信,还说自己立了功,得了军功章的。

    赵昆仑知道,发生在朝鲜半岛的这场战争到底是怎么回事,在香港的时候他可没少研究,还和孙立人通了话,一起分析过战争的走向,今天没想到在这里倒遇到了志愿军战士的家属。

    按照官方的观点,中国所称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派出志愿军于1950年10月赴朝进行的与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之间的战争。

    1950年6月25日爆发的战争,在西方叫做韩战,原本只是朝鲜半岛上的朝鲜与韩国之间的民族内战,后美国、中国等分别支持朝韩双方的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这就让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冷战为主的世界上演了一场影响深远的“热战”。

    以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美国同中朝代表签订了《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为标志,历时3年零32天的朝鲜战争结束。但在赵昆仑眼里,由于参战双方签署的是停战协定而非和平条约,因此从国际法上来讲,这场战争尚未结束。

    数日后,传来消息说,政府对卖地并不太支持,土改的本意就是把地分给无地的农民,耕者有其田嘛!你现在卖了地,不是又有人没地了?土地逐渐又集中到有钱人手里,那不又产生地主了?

    可是,附近的村子里出现了土地转让,当然是同村人买的,这个信息是张邦彦遵照父亲的吩咐特地到张秋生家里报告给赵昆仑的,张邦彦不知道该怎么称呼赵昆仑,他父亲眼睛一瞪,让他称呼赵昆仑“二爹”。

    按照家谱才不会乱了辈分,邦彦走后,张兴诚感慨不已,这要是没了家谱,几代人下来,乱了辈分通婚,那还不乱了人伦?

    赵昆仑很感谢邦彦跑来报告信息,一把拉过这个比自己小不了多少的实诚人坐下。在和邦彦的交谈中,赵昆仑了解到很多关于张家的信息。

    张家祖上不知从何时起,沿着长江出现

承  诺独家发布于女性小说专业网站-都市言情小说,首发网站后续章节更多、更全,都市言情小说已开通手机网站,m.dushiyanqing.org完全与网站同步更新,方便您随时阅读喜爱的小说。
最近阅读纪录:最近阅读纪录:
发表书评: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返回顶端↑
Copyright (C) 2002-2009都市言情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收录章节目录 承诺(六十)(第1页/共2页)-承  诺、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