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首页 | 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总收藏榜 | 周推荐榜 | 周点击榜 | 本站推荐 | 申请作家 | 作者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都市言情小说 > 童年岁月 > 第1卷 第四章 重归故里(第1页/共3页)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
小说阅读页
背景颜色: 字型: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1最慢,10最快)
第1卷 第四章 重归故里(第1页/共3页)

    一、终于回家了!

    “别了,茂林!”

    “再见吧,肖村!”

    一九四六年二月初,春寒料峭。我结束了肖村半年的读书生活,同时也结束了七年的流浪生涯。“要回家了”,我连蹦带跳地喊着、叫着,恨不得马上就走。喜悦心情,无法形容!

    起程的日子终于到了。因为已放寒假,学校里的人几乎走完了。临行那天,只剩父亲、我,还有少数几个教师和工友。笨重的东西事先都运走了,我们可以轻装上路。天刚亮,大家就起床,很快吃好早饭,工友们挑着行李,一刻不停地就出发了。这种心情,大概就叫做“归心似箭”吧!我心里在念叨:“终于回家了!”

    肖村距南陵城约九十华里,那时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只有步行。路线和两年前来时一样,走云岭、过汀潭,经三里店到峨岭街……不过,走回乡的路与走逃难的路,心情完全不一样。真有点象“凯旋而归”的味道。虽然徒步跋涉,大家并不觉得累。不到十一岁的我,跟着大人走,居然不掉队,还一路观看山光水色,听着大人们一路讲着,笑着,兴致勃勃。

    晌午时分,到达南陵境内第一站──三里店。吃了中饭,继续北行,过了峨岭街,南陵城就遥遥在望了。我们振作精神,加快步伐,终于在傍晚之前,回到了久别的故乡!

    到家了,终于回到我朝思暮想的家!

    四岁逃难,七年未归。我对家乡的印象已经很模糊了。我努力搜索往日的记忆:那巍峨的宝塔仍耸立在城中心,东、西、北三条大街仍静静地躺在那石板路上,被日寇炸毁的建筑物仍满目疮夷。只是那青砖、黑瓦、木板门的店铺已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劫后余生的县城,正慢慢恢复元气。人们相信,一切会好起来的。

    前面说过:我是出生在北门城内的古宅里,但我真正的家,却在北门城外离城门不远的地方。走过几家店铺,便是北门大河,河上有座三孔古石桥,就是我常说的 “北门大桥”。我家房子是一幢临街的三进古屋。前进店面,后两进住宅,还有一个不小的院子。快到十一岁的我,这才第一次踏进这个家门,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这就是我的家么?”

    两个月前,家里人大部分都回来了,现在,我和父亲的归来,全家人就大团圆了!这是在自己的家中,第一次全家团圆。欢乐心情,可想而知!

    我们都到家了,回乡了。而学校还远在泾县肖村,所以父亲回乡后,就立即忙于选址迁校的事。这所在战火中诞生的南陵中学,和我们家一样,一直在外流浪、逃亡。现在,终于要回到南陵城了。时值战后不久,新建不可能,旧房也难找。好不容易找到在西门外的张家祠堂,有一片空房,暂时安顿下来。这个祠堂也不小,还不够用。临时在后面搭了几间砖墙草顶的教室,以作补充。

    一九四六年二月底,学校开学了。我上初一下学期,教室是在祠堂的一个厢房里。我每天从北门外沿着城墙根跑到西门外上学,大约有两公里,也不觉得很累。国文课勉强能跟得上,算术课听起来很吃力。什么“繁分数”、什么“去括号”,加上文字题,现在小学五年级都有了,而那时的我却难理解。因为我只上过一年小学,连小数、分数都没学好,基础太差,自己又不专心,当然跟不上。这给我以后的学习,造成很大负面影响。

    我念初一下的时候,也只有十一岁。那些大同学仍然带着我玩。因为父亲是校长,他们就戏称我为 “小校长”,简称“小校”。这个戏称,多少年后,还有当年的同学提起,真是好笑!那时的学校,前有凉亭,后有大沙河。一下课就跟大同学去玩,玩得真过瘾!我幼时的玩心,也真够重的。

    二、短暂的和平

    回到家乡的头两年,全家的日子过得安宁,自在,比起那逃难时光,真是天上地下!父亲业余时间打打麻将。听说他有时整夜不下桌,输的再多,也面不改色,心不跳。

    在那段平静的日子里,每逢佛教盛会或家庭祭祀时,父母就带着我和弟弟们去城北千佛寺进香。那是本县最大的寺庙,其规模比九华山的庙也不差多少。前厅有弥勒佛和四大金刚,中间有院子;二进有韦驮、文殊二位菩萨,大雄宝殿有三尊大佛、十八罗汉;后进有观音堂,还有香客就餐、休息的地方。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庙宇,东张西望,看到那栩栩如生的佛像,非常惊奇。尤其是那观音大士,有千手千脚,令我目不暇接。有几次,我们进过香后,就在观音堂边厢屋里吃素斋,一连要吃好几餐,以表示虔诚。

    四六年,我的六弟(小五子)出世了。我心里想,怎么又是一个男孩!他一岁时,不幸得了肺炎,高烧不退。那时,县城里连“盘尼西林”(青霉素)也买不到,医生也好象无计可施。在那种极端落后的医疗条件下,可怜一个小生命就这样被葬送了!

    神灵没有显灵,落后送了性命!

    在这段短暂的和平日子里,我就在南陵城里到处玩耍、嬉戏,那曾经耸立在城中心的宝塔,是我经常去玩的地方,它巍峨壮观,古朴苍凉。塔高七层,顶上盖一铁锅。每层塔沿上都长着盘根古藤。这塔想必已有千年历史了。位于现今的南中校园西侧。解放后,据说因塔身倾斜而被拆除。过去,游子们外出回乡,未到县城,先见宝塔,浓浓乡情,油然而生。从那以后,就再也见不到这熟悉的宝塔了。用现在的话说:南陵失去了一个标志性的建筑。

    文庙(夫子庙)也是个辉煌的古建筑,就在现今的农行大楼后面。这庙的规模不小,前面是条石铺成的广场,四周有玉石栏杆和牌楼。广场上说书的、卖小吃的、玩杂耍的样样都有,非常热闹。过了牌楼,是个院落。上了台阶,便是“大成殿”,正中悬挂着“万世师表”的大匾额,中间宝座上是“大成至圣先师”的灵位,四面都有粗大的红柱,飞檐翘角,庄严气派。那时候,什么娱乐也没有,我经常到文庙广场听说书,看把戏。可惜,这座文庙早在文革前就拆掉了,留给人们的,只有遗憾!

    在玉带桥往北门的路上,还有一座城隍庙。规模比文庙小一些,没有门前广场,只有门厅、院落和大殿。大殿有两层,一层是城隍老爷和娘娘的塑像,两旁还有十殿阎罗和阴世间刑具。二层楼上有城隍夫妇睡觉的房间、床铺、被褥等一应俱全。旧时传说,城隍夫妇晚上还要来此就寝,床前有两双鞋子,讲得活龙活现。童年的我每次去玩,看到那肃穆、阴森的环境,想想那些传说,真有点胆颤心惊!这座庙尽管很迷信,但却是古迹。解放后,不知何年也被拆掉了,后世人再也看不到那奇特的古迹了。想了起来,真是可惜。

    除了“一塔三庙”外,南陵还有一些颇具规模的古民居、古祠堂和教会、学校等西式建筑,也在那些无知子孙手中消失了。仅就我念过书的“郁青楼”、“福音堂”、“圣公会”、刘家祠堂等,现在再也见不到了。

    我长大以后,长期飘泊在外,看到一些县(市)现在仍然保存完好的宝塔、庙宇等古建筑时,就想起家乡那“一塔三庙”等古迹的悲惨命运,心中涌起无尽的忧伤!我之所以花费这些笔墨来回忆故乡的古迹,就是因为我太爱它们了!不知道家乡是否还会有人为此而惋惜,也不知道家乡的决策者们,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

    三、烽烟又起

    一九四六年夏,抗战胜利不到一年。人们还未来得及好好享受和平,一场空前规模的内战就爆发了!中原大地,烽烟又起。到了一九四七年春,国统区政治、经济危机日益加深,全国大中城市出现了以“反饥饿、反内战、反独裁”为口号的学生运动。南陵这座小城也很快被波及了。

    首先引起社会反响的就是物价飞涨。粮、油、棉、日用品一天几个价。钞票越来越不值钱。法币不顶用了,就发行什么“金元券

童年岁月独家发布于女性小说专业网站-都市言情小说,首发网站后续章节更多、更全,都市言情小说已开通手机网站,m.dushiyanqing.org完全与网站同步更新,方便您随时阅读喜爱的小说。
最近阅读纪录:最近阅读纪录:
发表书评: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返回顶端↑
Copyright (C) 2002-2009都市言情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收录第1卷 第四章 重归故里(第1页/共3页)-童年岁月、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