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首页 | 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总收藏榜 | 周推荐榜 | 周点击榜 | 本站推荐 | 申请作家 | 作者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都市言情小说 > 大都市里的乡哥村妹 > 第1卷 青年作家李仁君其人奇文(评论)(第1页/共3页)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
小说阅读页
背景颜色: 字型: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1最慢,10最快)
第1卷 青年作家李仁君其人奇文(评论)(第1页/共3页)

    桥连路

    《漂泊儿女》定稿初时名为《西部响箭》。我是第一个读者,足见我和青年作家李仁君是铁哥们。作家以《漂泊儿女》展示了奇文锋芒。我和作家相识在一次聚会,准确地说是相识在一次吵架。

    那是2003年,我到一个朋友的公司采访,结束后朋友说晚上公司新来的企业文化专员要主讲一个企业文化讲座,要我一起去听听,也许有助于我的那篇关于该企业品牌的报道文章,于是我去了。讲座足足两小时,全是信口开河地道来,没有讲义资料,可他把公文和新闻写作讲得头头是道,而且边讲边在黑板上写写擦擦,粉笔字很漂亮。他人不出众貌不惊人,身高让人想起总设计师的五短身材,后来问知是四川藉,浓缩的真是精华啊。讲座后,我们一起吃夜宵,听说我是报社记者,李仁君特别和我谈得来。两三段话后我发现他的话变了味。他说做新闻记者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水平就够用了,不需要多少文字上的造诣,因为报纸的读者是大众,通俗易懂就行,而且枯燥,全是图解政治概念;而他除了搞企业文化,还搞企划广告和文学创作。说到文学,他特别兴奋,他说文学是用故事去呈现主题,所以不一定要去做政治的吹鼓手。我火了,说我这个“铁肩担道义”的小记者只有小学三年级水平,而且是“吹鼓手”吗?当时我想,这家伙像是和共产党有仇,或者讨厌做新闻的人。这么多人在场我不反驳面子搁哪里?于是我们各持己见地吵起来了,吵的满厉害,上演了一场“文人相轻”的高水平咬文爵字,甚至不欢而散……不打不相识,后来我们成了真正的文友,他说和我做朋友的原因是因为我和他的文字功夫相颉颃。我还真的不如他,不解“颉颃”,问之得了个“不相上下”的解释。我的天,这也许是李仁君的个性吧,只愿和文化水平高的人结交,这个性不一定是优点,金无足赤。07年春我闻言他的书稿要付印,打电话一问就被这个文痴咬住,要我写点文字评评,我说我算什么人物啊,况乎我从未做过什么文学评论。推诿是没用的,为朋友也该为他插上这一刀,用四川话说是“撑起”!于是我们一边吃火锅一边谈该怎么写。我要他把这部书稿的相关信息全部呈述给我听听。吃罢火锅,他请客我买单,我说你老兄真是铁公鸡,现在花钱请人写评论已是不成文的游戏规则,你怎么反其道而行之?这当然是玩笑话,因为我知道李仁君家庭负担重。这老兄16岁丧父,19岁母亲易嫁,做过农村计划生育干部,如今在温州肩负着一家五口的生计,要生活又要追求,实在不易啊。仁君是个极爱孩子的人,有两子一女,也是一个感情绝对丰富的性情中人,他看电视剧是会掉眼泪的,算是一个地道的文人。

    北岳。花城。春风等出版社的编审和策划人都读过《漂泊儿女》,评语众口一词:作家多年从事文字工作,把深厚的文笔功底在《漂泊儿女》中驾轻就熟地表现出来,厚积薄发地刻画出栩栩如生的多个主人公艺术形象,值得喝彩。书商们称《漂泊儿女》:写得不错,但是我们的市场却不好操作。是的,现今的书不好卖,书商要考虑所出的书是否好卖,是否给出版社带来丰厚的利润。有利润才能生存,书商要生存,全世界人民都要生存。这就决定了在尝试中信手抛出长篇开卷之作《漂泊儿女》的作家在寻求出版过程中历经周折……

    坎坷的命运同时给予了作家丰富的人生经历,怀才不遇的心境使他选择了可以把感想诉诸于键盘的文学创作,因为文学一直让他耿耿于怀。他想描绘太多的生活内容太复杂的生活发现,似乎想通过一部作品全部表述出来。于是多个主题多个情节和场地争先恐后地进入了艺术构思,他又害怕顾此失彼,因此串连的情节未能圆润地有机结合,也无法找到着力点深挖下去,正如和作家有师生之谊的孙建军先生在序言中说的“没有把大苦难对于人性的洗磨和大命运对于人生的捉弄深挖出来”。

    作家在作品中始终想把乡土文学和漂泊文学结合起来,以适应自己题材的取向和情节安排,这样其实是很费劲的,一个成熟的作家也会费劲的,当然成熟的作家也不会这样去做。此作之前,作家颇好中短篇写作,而且是做广告文案的职业,想想那些广告语的隽永和少而精准,再想想长篇小说几十万字的浩如烟海,我可以体验到作家在创作过程中运用了自己的全部“内功”去驾驭这个题材的复杂的脑力劳动。作为作家的首部长篇小说《漂泊儿女》不是小说,是“大说”——桃李湾的探花郎及盐坟的传说还有川东孝歌等等风土人情,乡贤。江湖游客。漂泊的南方打工儿女,甚至包括清末民初发生在鸡爪山的农民起义他都想写进去。那个“李绍伊”的插曲我算了一下,仅一段故事就有二万余字,就作家对这个故事的熟悉程度,完全可以独立出来,另写一部长篇或系列长篇。如此大的信息含量啊!然而作家的“内功”和顽强精神是惊人的,也许这就是“李仁君个性创作”。

    单从这一层面讲,此作是成功的,作家的写功绝非等闲!

    小说是一个文学体裁类别,如果要严格地按照许多章法来评价,她应该由情节。人物。主题。语言。细节几个方面构成。《漂泊儿女》似乎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它是一部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的综合作品,或者叫小说式报告文学,作品中有主人公西峰的一篇《由城中村引起的思索》,可见一斑。在和作家探讨这部作品的题目时,我当初认为叫《西部响箭》大气,但作家采用了他老师的建议,叫《漂泊儿女》。我认为这不仅是漂泊故事,还有西部乡土方方面面的故事,当然我保留自己的意见,支持作家的抉择。作品的瘕疵在于情节波澜小而简单,仿佛一切推进都在情理之中,没有复杂的纠缠起伏,六个主人公爱情就是这样;作家似乎想来点波澜,如小波和丽珠,但终因抓而不紧。

    作品中的主。次要人物十余个,几乎人人都力透纸背,具有鲜明的个性化。读过这部作品后,但愿读者一定会赞成我的评说。因为文学就是人学,从真实的人到真实的艺术形象。

    主题更是贴近了时代脉搏,看似反映西部儿女南下创业所发生的一切悲欢离合及不断产生的新的文化烙印,恰恰是我们现实社会转型的主流。

    漂泊的民工。民工与城市这个主题有很多作品,包括电影电视剧。然而大多数反应的是建筑民工,或者是民企高层的商战等等,这让人不难想象,这些作品的作家或编剧们,一定是功成名就了,他们从优越的机关办公室走出来看到的城市“风景”是这样的。城市在规划,民工们在搬砖头。拌混凝土。凭着联想和想象,凭着众多边缘写手提供的创作信息,他们就弄出这些个看似主题正当年的成功艺术。然而进城打工的本来面目绝不是这样的,开放的南方诸多城市,多以轻工业民企为主,民工大军的绝大部份在工厂生产线上而不是在建筑工地上。《漂泊儿女》正是把笔触伸展到了那个“绝大部份”的领域,因为作家是个编制外的有心人,在自觉地体验生活寻找创作素材,所以作品中的人物及命运。漂泊生活的气息标新立异与众不同。07年的春晚有个民工子弟的节目,可见《漂泊儿女》的主题是着调的;现场好多观众看此节目热泪盈眶,表演的孩子们朗诵着:我们的教室很暗,灯泡只有几瓦,然而我们的成绩不差……我们的妈妈把大街扫得干干净净,我们的爸爸……

    城市经济建设已经离不开这些随时都承受着被城市人排外。歧视,当然也包括接纳的民工们!作家用这部作品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故乡就是祖先漂泊的最后一站!漂泊的民工们正在谱写了不起的时代战歌,他们值得讴歌,他们才是讴歌的主题。

    值得大书一笔的是作家的语言艺术。作品中,作家亦诗歌亦散文的精彩描写比比皆是,还有那些主人公的兴致呤哦,字词句几近

大都市里的乡哥村妹独家发布于女性小说专业网站-都市言情小说,首发网站后续章节更多、更全,都市言情小说已开通手机网站,m.dushiyanqing.org完全与网站同步更新,方便您随时阅读喜爱的小说。
最近阅读纪录:最近阅读纪录:
发表书评: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返回顶端↑
Copyright (C) 2002-2009都市言情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收录第1卷 青年作家李仁君其人奇文(评论)(第1页/共3页)-大都市里的乡哥村妹、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