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首页 | 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总收藏榜 | 周推荐榜 | 周点击榜 | 本站推荐 | 申请作家 | 作者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都市言情小说 > 知青岁月 > 第1卷 第七十章(第1页/共2页)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
小说阅读页
背景颜色: 字型: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1最慢,10最快)
第1卷 第七十章(第1页/共2页)

    听完李支书的话战丽心里格登一下,急忙问李支书怎么办。李支书说事不迟疑,马上把全屯的人都叫醒,穿好衣服,随时准备往南山上撤,特别是靠河边的人家,现在就撤出来,防备万一。战丽马上叫人去开大队的广播,李支书说没电开不了,电线杆子可能冲倒了。战丽这才想起刚才开灯时没电。李支书告诉战丽快去找刘臣,大队有面锣,在他家,快让他敲锣,叫大家快些行动。不一回屯子里响起锣声,从南头到北头,一阵紧似一阵。全屯人都醒了,有胆小的,啥也不说,拉上一家人背包罗散往南山上撤,黑夜里不时传来孩子哭老婆叫。壮劳力们顶着雨摸着黑用苫布。塑料布搭起了帐篷,准备让妇女和孩子先躲进去。河水的响声越来越大,震得山林哇哇地响。那声音像似从很远的地方滚动而来,越来越近,仿佛就在身边,谁听了身上都起鸡皮疙瘩。战丽和几个党员干部站在河边上看河水上涨的情况,脸对脸都听不清对方说什么。下半夜两点的时候,水开始漫过堤岸,学校操场上的水已有三寸深。刘臣和曲大娘都说,在西沟这么些年从未看过这么大的水。

    战丽有条不紊地吩咐说:“按照刚才的分工分头行动,通知各家各户马上上山,不留一个人。能带走的都带走,大牲畜也都牵上山。”

    不一会,急迫的锣声在村里响起。刘臣从南头跑到北头,不停地喊着,嗓子很快嘶哑了。从梦中惊醒的人们拖儿带女,扶老携幼,纷纷奔南山去了。等他们做完这些,牤牛水果然来了。黑夜里,什么也看不出去,谁也不敢冒然乱走动,只听见水声很大天。天放亮时,人们看到山下一片白亮亮的轮廓。大家知道那是水,是水火无情的水,村子就在水里泡着呢。人们都挤在山顶,因为山顶最安全,站在山上看得远。天大亮时,大家想清楚地看看发来的大水是什么样,但奇怪的是白亮亮的水不见了,露出了黑漆漆的村子。前后也就三个小时,牤牛水就退净了。原来的河没了,新河道甩了个弯,切去了村子的一个角。河边十多垧大排地上的庄稼荡然无纯,连垄台都没有了。新形成的河岸很高,有四五米,松土还在不停地脱落。岸上的庄稼过了水,苞米一片一片的伏在地上,黄豆秧子都沾在稀泥里。浑浊的河水没了骇人的气势,但仍然浩浩荡荡。三十几户的房子没了,学校的操场没了一半,刚建的猪场片瓦无存,连停在那里的链轨拖拉机都被冲出去好几米,歪斜着被泥水埋了一半。那些没了房的人家的老娘们嚎啕大哭,老爷们也都傻了眼。战丽面对损失的残象心急如焚,泪水不停地流出来。刘臣头发奓着,浑身泥水,手里仍然拎着那面锣。整个一宿他没离开战丽半步,全家七八口人都跑哪去了他也不知道。李支书告诉他完成两件事:一是帮助战丽指挥群众转移,二是保护战丽的安全。这两件事他都做到了。

    见老娘们哭成一片,他用嘶哑的嗓子喊道:“都别哭了,不幸中的万幸,没死一口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都上亲戚家借宿去,过些日子盖新房子。”

    让他这么一喊,此起彼伏的哭声慢慢见弱。正乱哄哄的时候有人传信来,说李支书不行了。

    战丽问:“李支书在哪?”

    有人告诉她在南边松树林边上。战丽在前,刘臣在后,三步并做两步往南边松树林里奔去。离着大老远,就听到了一片悲伤的哭声,他俩马上意识到李支书已经走了——西沟少了一口人,一个曾经血气方刚,浑身正气的人。李支书咽气已经有一会了。他是被知青们抬上山来的。在山上,他左望望,右看看,说很想看张铁军一眼。大伙告诉他张铁军过两天就回来看你。他目光呆滞,好象没太听明白。天亮了,水退了,大家要把他抬下山,没走几步见他憋得脸色确青昏迷过去。大家马上把他放在地上,谁也没想到他再也没有醒来。

    全公社死了十多口人,冲走了不少大牲畜,今年秋收明年种地都成问题。王书记在会上表扬战丽,说她领导得好,指挥得好,救了很多老百姓的命。因为西沟水灾最严重,但没死一口人,没死一头大牲畜。

    战丽说:“是李支书及时提醒,如果不是他,西沟不知死多少人呢。”

    王书记对李支书一贴老膏药,想起来就恨得牙根疼,不愿听谁说李支书好,但在这种场合他不好说别的。王书记言不由衷地说:“老同志觉悟高,没白受党教育。过些日子我到西沟去看望他。”

    战丽说:“你不用去了,他已经……。”战丽眼中的热泪不停地流出来。

    王书记可能是没听清,高声问:“你说啥?他怎么了?”

    战丽说:“他已……。”战丽抽泣着说不下去。

    王书记问:“你是说他见马克思去了。”

    战丽点点头。她不知王书记对李支书的死是怎样想的,不知“去见马克思”是褒还是贬,但见他的表情好像也是有些悲伤的。

    片刻,王书记又说:“咳——!你们也不告诉我一声?他当过支书,做过一些贡献,党委怎么也得去看看,这样无声无息的多让人笑话。”

    战丽说:“水把路都冲毁了,又没有桥,啥信也捎不过来。”

    王书记说:“我嘱咐他多少次,让他注意身体,可他就是不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了本钱说啥都没用了。”王书记的话说得轻飘飘的,

    看着王书记,战丽真正的知道了什么叫虚伪和诡诈。战丽在心里问:前些天他还说李支书“白受党教育这么些年了”,今天又说“老同志觉悟高,没白受党教育”,一个党委书记怎么会这样?

    张铁军赶回来时,李支书入土已经十多天了。张铁军从心里往外爱戴。崇拜李支书,对他的去世感到万分悲痛。回想三年前他们刚到西沟,李支书的精神头是那样的足,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没有能难倒他的事。可现在,他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走了。他的坟墓和王老四的坟墓不远,张铁军分别给两人上了香,烧了纸。张铁军站在李支书坟前默默流泪,久久不愿离去。

    刘臣劝他:“回去吧,人死不能复活,李支书这辈子就这命。咱要好好活着,有滋有味地活着,不能让那些狼心狗肺的人看笑话。”

    张铁军心里不仅是悲痛,还有伤感和疑惑的交织,很不是滋味。

    他请假回西沟时,王书记严肃地问道:“你回西沟干啥去?”

    张铁军说:“刚刚听说李支书去世了,回去看看。”

    王书记说:“我就知道你是要给他上坟去,我可是给你提个醒,他可是一个犯了错误,被组织抛弃的人,连马书记都救不了他。他的死有什么意义?比鸿毛还轻。你现在是革委会副主任,不是普通知青,你要和他划清界限。最好不要去,免得造成政治影响。我说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你好,都是为了你的政治前途着想。”

    张铁军说:“虽然他犯了错误,但他还是党员,曾经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我要是不去看看,一辈子都不能饶恕自己。”

    王书记见张铁军执意要去,又说:“你去可以,但不要把动静弄得太大,速去速回。另外我交给你一个任务,掏掏战丽的底,是什么关系使他能从上面整来那么多物资。”

    张铁军说:“全点人的家庭情况我都知道,唯独战丽,问她也不说。”

    王书记说:“要想办法嘛,一定要问明白,这对我们很重要。”

    回到西沟,战丽他们都要陪张铁军去上坟,但都被他阻止了。刘臣死活非要陪他去,他同意了。李支书的坟修得很大,周围的草都被认真铲过。向南望去是一个山里很难见到的平川,坟的其它三面都是挺拔的松树。张铁军是扛着铁锹去的,他认真地往坟头上添了新土。站在李支书的墓前,张铁军想了很多很多。他就是不明白,像李支书这么好的人为什么成了被组织抛弃的人,他的死为什么比鸿毛还轻?都是党员,都是领导,王

知青岁月独家发布于女性小说专业网站-都市言情小说,首发网站后续章节更多、更全,都市言情小说已开通手机网站,m.dushiyanqing.org完全与网站同步更新,方便您随时阅读喜爱的小说。
最近阅读纪录:最近阅读纪录:
发表书评: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返回顶端↑
Copyright (C) 2002-2009都市言情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收录第1卷 第七十章(第1页/共2页)-知青岁月、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