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首页 | 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总收藏榜 | 周推荐榜 | 周点击榜 | 本站推荐 | 申请作家 | 作者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都市言情小说 > 李狗蛋的传奇故事 > 第1卷 第六十五章 探家(3)(第1页/共2页)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
小说阅读页
背景颜色: 字型: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1最慢,10最快)
第1卷 第六十五章 探家(3)(第1页/共2页)

    李狗蛋车马劳顿了2天2夜,终于回到了他的老家。在县城汽车站,一下长途汽车,就听见妹妹花花用那脆生生的声音在喊:“哥哥,我在这儿哪!”

    花花接过李狗蛋的提包,看见只有哥哥一人,便问:“哥,咋就你一个人,我那漂亮的嫂子呢?”

    李狗蛋说:“你嫂子忙,请不到假,其实她可想回来了!”

    花花说:“妈想我嫂子,都快想疯了哩。”

    “爸怎么样啦?”李狗蛋听了妹妹的话,觉得菲菲没有跟他一起回来的事情,待以后慢慢地和母亲再做解释。现在,他更关心的是父亲的病情,就问,“爸究竟是什么毛病?”

    “爸爸现在还在医院里呢,今天医院发了出院通知书,妈妈和我,都拿不定主意,妈说,等你回来了再定!”

    李狗蛋的父亲这次还是老毛病复发。父亲年轻时,正遇到我国的三年自然灾害。现在的年轻人,是很难想象当时饥饿的情景的。那时,除过观音土,什么草根、树皮、野菜、野果,几乎能吃的都吃了。粮食成了最最贵重的东西,是一种稀罕的奢侈品!生产队只给每人每天发3两掺了糠的玉米面,父亲看着正在长身体的李狗蛋,把自己的那一份给了年幼的儿子,自己则吃糠咽菜,却要干着重体力活,从那以后,就落下了肠胃痛的毛病。随着年龄的增大,这毛病也年复一年地在加重。这次犯病,来得猛,病症也忒邪乎,吃什么,吐什么,最后,连喝进去的水,都要吐出来。后来,只有靠挂盐水来维持。再到后来,便进入了懵懵懂懂的梦呓状态,连自己的老婆孩子都不认识,常常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梦话。在医院里治疗一个月,效果不明显,由于不能进食,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现在,李狗蛋就立在父亲的病床旁,他母亲以为远道而来的儿子的出现,会创造一个奇迹,遗憾的是,父亲对面前儿子却“熟视无睹”。

    李狗蛋的一个战友,在县医院当医生,李狗蛋在父亲跟前站了一会儿,就急急忙忙去找他。这位战友说:“伯父主要是不能进食,你想,‘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他都快一个月了,该想的法子,都用上了,可就是不管用。让伯父出院,医院也是实出无奈。”

    李狗蛋焦急地问:“那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这位战友医生说:“我认为,你现在有两种选择:一是到省城大医院去看看,毕竟人家的条件好,水平也高;二是带些葡萄糖回去,找大队的赤脚医生挂挂水,延缓一天是一天,但是,你要有心理准备,得计划着安排后事。”

    李狗蛋回到病房,把情况和母亲与妹妹说了。他母亲一听就眼泪婆娑地抽泣起来。

    李狗蛋抚着母亲的肩膀安慰道:“妈,咱们准备出院,然后再去省城。好人一生平安。俺爸不会有事的!”

    “去省城,那得花多少钱哪?”母亲知道儿子刚刚成家,也没有多少积蓄,家里困难得更是捉襟见肘。

    “钱是身外之物,花了,还可以再挣嘛,可我的父亲只有一个,他是咱们家的顶梁柱,说什么,父亲也不能倒啊!”李狗蛋说到这里,心里也一阵阵的酸楚。望着被病魔折磨得异常憔悴、苍老的父亲,一种只有做儿子才有的感觉,氤氲心头。

    父亲是地地道道的老农民,祖祖辈辈靠从土坷垃里刨食生活,斗大的字识不得两箩筐,可在李狗蛋看来,父亲却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而且是一本读不完的好书。

    父亲的老实巴交是出了名的。1960年,我国3年自然灾害的第二年。李狗蛋清楚地记得,他们家场院的不远处有生产队的一小块地,里边的玉米每天都拔节地长。有一天,他放学回家时,看到许多饿急了的孩子把玉米苗拔起来当甘蔗啃。他见状,也准备去拔玉米。这时,正好父亲路过。叫住了他,抚摩着他的头说:“孩子,不能这样,咱再饿,也不能做损人利己的事呀,况且这还是集体的苗儿呢!”同时,他又耐心地劝走了其他小孩。可是,孩子们饿疯了,看见父亲一转身,就又“我行我素”起来。

    父亲是种田的好把式。1962年,国家允许农民有自留地,并且号召农民生产自救,就是农民可以自己开荒,自给自足。父亲只要一有空,就把精力耗在生产自救上。功夫不负有心人。李狗蛋家的自留地和父亲开的荒地,庄稼非常茂盛,到了秋天,南瓜、土豆、玉米、谷子等等喜出望外地丰收了。有一天,生产队开会,要求农民自愿交余粮支援国家。当时,父亲第一个报名,报了自己要交出的数。可是,临到秋收时,老天不作美,下起了连阴雨,秋雨连绵,淅淅沥沥,一直下了半个月。到手的胜利果实,有一半霉了烂了。这样,如果按照父亲在开会时报的数量交,肯定又是吃了上顿发愁下顿。母亲提议父亲去给支书说说情况,看能不能减免一点。可父亲说:“这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眼下咱们国家不是还困难吗?自古就有‘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说法,现在咱吃点苦,为国分忧不是应该的吗!”父亲言之凿凿的“死心眼”,当时让李狗蛋的母亲是那么的不理解,那么的怨悔,当然,也让他们一家人吃了许多的苦。

    向来慈祥和气的父亲,有一天,回来后沉着脸。原来,这天他收工时,看到平常要好的一位朋友偷拿生产队的粮食。父亲当时就不客气地指责了这位朋友。朋友说:“现在是你知我知,天知地知,再说啦,你又不是队长、支书,况且咱们还是好朋友,何必那么较真?这点东西,就是我不拿走,也到不了你的名下,老哥,你说是不是?今天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我一马,咱还是好朋友,否则别怪我反脸不认人!”话都说到了这份上,可父亲就是不依不饶,结果,虽然生产队没有受损失,但是得罪了朋友。父亲心安理得地自我评价说:“不是我不义,是他不仁!”

    就在父亲去部队参加李狗蛋的婚礼时,看见自己的儿子出息了,又讨了这么漂亮、淑贤的媳妇,父亲可高兴了。父亲对李狗蛋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现在出息了,可要好好记住:‘在人之上,要把人当人;在人之下,要把自己当人’。‘善待媳妇,就是善待日子;苦煞媳妇,就是苦煞日子’。”当时,他没有把父亲说的话当回事。后来,父亲走了,空闲时,细细琢磨琢磨,觉得父亲是在教自己处世做人的道理。父亲不知道什么是四书五经,可他这些简朴的话,简直可以奉为品行修养的圭皋!

    人向往坦诚,却常常虚伪;人憧憬纯洁,又被迫世故;人热爱宁静,却热衷名利。红尘滚滚,多少事让人回味无穷。父亲那诚实、守信、仗义、热爱集体、刚正不阿的品德与与人为善、慈祥和蔼的品格,却是价值无量的精神财富。它潜移默化,深深地铭刻在李狗蛋的脑子里,流淌在李狗蛋的血液里,印记在李狗蛋的言行里,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伴随着李狗蛋的成长、生活,甚至于他的人生经历。

    李狗蛋让父亲出院的第二天,计划到县城找一下转业回来的那些战友,看能不能弄一辆车,把父亲送到省城去。就要出村时,邂逅到了小学时的同学张顺顺。张顺顺现在是县兽医站的主治兽医。两人寒暄了一阵子后,话题自然说到了父亲的病情上。看着愁眉不展的李狗蛋,张顺顺说:“狗蛋,要不我去看看,你们在县医院里使得是西医,我用针灸与吃中药的法子,试一试,咋样?”

    “你?”李狗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张顺顺是兽医,要给自己的父亲看病?

    张顺顺看着李狗蛋一脸的茫然与疑惑,就说:“狗蛋,你是个大孝子,这我知道。你想把伯父送到省城大医院,我也一万个赞成。可是,我可以告诉你,在病理上,是人兽同理。同样的病,开处方时,只不过人的剂量小一些,兽的剂量大一些。当然,我不敢打包票,说一定能把你爸的病治好,可试试总不碍事吧?”

    李

李狗蛋的传奇故事独家发布于女性小说专业网站-都市言情小说,首发网站后续章节更多、更全,都市言情小说已开通手机网站,m.dushiyanqing.org完全与网站同步更新,方便您随时阅读喜爱的小说。
最近阅读纪录:最近阅读纪录:
发表书评: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返回顶端↑
Copyright (C) 2002-2009都市言情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收录第1卷 第六十五章 探家(3)(第1页/共2页)-李狗蛋的传奇故事、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