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首页 | 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总收藏榜 | 周推荐榜 | 周点击榜 | 本站推荐 | 申请作家 | 作者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都市言情小说 > 大明铁骨 > 章节目录 第257章 内动力(求月票)(第1页/共2页)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
小说阅读页
背景颜色: 字型: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1最慢,10最快)
章节目录 第257章 内动力(求月票)(第1页/共2页)

    什么是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连锁反应。 飞棱的出现,加快了织布的速度,织布速度的加快增加了对棉纱的需求,棉纱的供不应求,直接导致珍妮机的发明,而纺纱机的不断发明和改进,出现棉纱过剩,这样又推动了水力织布机的发明。 而水力织布的发明,又导致了什么? 棉布的过剩! 棉布的过剩的导致了什么? 如果是一个商人,他会从各个方面去解释,棉布的过剩会导致什么? 但是作为长在红旗下的一代,朱明忠自然知道《资本论》中提及的“正是由于创造了工具机,才使蒸汽机的革命成为必要。”,而随着棉纺织工具机的发明和推广,原来的动力:人力、畜力和自然力等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生产形势,因而使蒸汽机的发明成为迫切的需要和可能。 但是无论工具机或者蒸汽机,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就是产品的过剩。 而产品的过剩最终导致了什么? 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可以说,正是产品的过剩导致了资本家对于市场的需要,这正是工业革命后,各国竭尽全力开拓市场的原因——政府有责任为过剩的生产力寻找新的市场,这既然是资本家们需要,同样也是国家内部稳定的必然。 旧的市场已经饱和了,所以有必要开拓新的市场。但是新的市场在什么地方? 整整一夜,置身于衙署之中的,朱明忠都在寻思着这个问题,身为江淮经略使,或许他可以发明出这些推动工业革命的工具机,但是市场在什么地方? 江西、湖广、河南、山东…… 一个若大的中国地图浮现在他的脑海中,既然松江布能够畅销全国,每年销售数百万匹,那么清河的机织布,同样也可以畅销全国,只是,仅仅只有这些市场能够满足土布与机织布的市场吗? 未来随着国家的安定,这些市场必然会被不断地开发,原价的,江北工业品将会冲击当地的市场,对当地的手工业造成打击。而而当地那些有远见的商人们同样也会纷纷投资建立新的织布厂新的工厂,最终,当地也会像江北一样。涌现出一大批新式工厂,工厂的产能会不断的增加。到那时市场的饱和将会是不可避免的。 而当市场再一次饱和的时候。新的市场又在什么地方? “经略,虽说纺织厂出产的棉布价格低廉,但是实际上其附加值并不高,因为相比于松江布等布匹缺乏精美的花样,只能以其价廉取代低端棉布。而如松江布之类的精细加工的高端棉布,即便是面对机织布,仍然能保持着自己的销路。” 尽管顾炎武并不是商人,但是在过去的十几年间,游走于各地的他,通过对士民商贾的接触,使得他比跟随在父亲身边的朱大咸更了解市场,甚至更了解经济,更了解经济市场的运行。也正因如此,现在顾炎武为朱明忠所依赖,毕竟他可以在很多问题上给予他回答,并让他以一个新的角度看待问题。 “就下官的了解,现在我大明的织布业大至于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遍布各个村镇、持续千百年的百姓家中手工棉布,麻布的纺织,因为涉及众多的乡间百姓,其产量自然也是最多,毕竟数千年来,汉人就有“男耕女织”的传统。只不过绝大部分手工棉布即经略口中的“土布”质量不高,大抵上只能自产自用,并不进入市场,顶多也就是在百姓之间互相交换一些东西;而第二层则是高质量、商业化的棉布生产,如松江布等布匹。其质量上佳且花色繁多,富家大户对这种高质棉布有不小的需求,当然还有就是市镇之中的寻常百姓需要,他们大抵上不织布,既追求棉布质量,同样也更看重价格。可以说机制棉布大抵上的市场,正是这些人,对于乡间的土布反倒冲击有限,至于高质量的棉布,亦不会造成冲击……” “但是这块市场总归是有限的!” 顾炎武的分析,让朱明忠颇以为然的点点头,这种市场的细分,也就是顾炎武能够做到,其它人或许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绝不像他一样了解的这么透彻,作为“实学”的信徒,他本身就注重调查,这正是基于他过去多年间的调查,点头赞同之后,他又说道。 “这个市场针对的应该是市镇的市民阶层,而松江布之中,未必都是高档布,恐怕最多的还是与咱们的机织布质量相纺的土布,我看那,还要是尽快为厂布寻找新的市场,要不然,等到过剩的时候,才会头痛!” 之所以会语重心长的说出这句话,是因为他知道,在历史上洋布进入中国,用了几十年的时间,甚至用了上百年的时间,才击败中国的土布,而现在随着机织布的出现,无论机织布会对土布造成什么样的冲击,为了将土洋布的冲击减至最低,为了能够让中国的传统手工业。与工业革命的冲突降到最低。就必须要开拓更多的市场,开拓更多的新市场而不是传统市场。 “这个市场,不能仅仅只局限于国内,还可以考虑一下国外,嗯,朝鲜、日本、东南亚以及印度,只有不断开拓海外市场,才能够缓解国内产品过剩的可能……” 产品过剩导致了国家对于海外市场的需求! 这正是工业革命所导致的一个必然,正是工业革命的爆发,导致了生产力的提高,产品的过剩使得英国对印度、对中国等封闭或半封闭市场的渴望,他们需要打开那些市场,为本国的产品寻找销路,而正是这种对新兴市场的需要。最终导致了大规模的殖民扩张。 突然,朱明忠似乎明白了,明白了为什么在几个殖民帝国之中,只有英国成功的建立了一个殖民帝国。 “利益的共同!” 在顾炎武离开之后,伏身于案前的朱明忠在桌上写了这么几个字,想着之前豁然开朗的那个念头,他整个人都显得有些激动。 “西班牙人的殖民帝国,不过只是建立在金银的掠夺上,而荷兰人不过只是建立于商业运输、商品的销售,他们的殖民帝国都是单一的,跛足的,前者受益者局限于王室,后者局限于贸易商人和船东,与大多数普通百姓无关……” 朱明忠一边用铅笔在纸上书写着,一边不断的反思着英国的不同之处。 “他们对于殖民地的追求,是工业革命所导致的市场需要上,是为了满足国内过剩产品的市场需要,而拥有这一需要的并不仅仅只是工厂主,而是包括银行家、工厂主、贸易商、船商以及普通工人、百姓在内的其举国上下所有人,他们或多或少的,都会因为产品过剩而导致利益受损,即便是普通的百姓,产品过剩会导致失业,导致其收入下跌,从而使得他们与工厂主一样,渴望工厂的产品获得新的市场,而银行家希望工厂主扩大生产,以便提供贷款,贸易商希望扩大贸易渠道,船商希望运输更多的商品……” 在朱明忠的笔下,一个清晰的由工业革命所导致的连锁反应,慢慢的形成了,不仅形成了文字,而且还变成了一个表格,在那个表格的源头,正是纺织工厂,正是纺织工厂的出现,导致了这场根本性的变革。 一直以为,所困扰朱明忠的问题终于得到了答案,过去,他以为殖民是在英国政府的推动下进行的,但是,现在通过表格的细划,他豁然发现,英国的殖民事业,并不是由政府推动的,而是自下而上的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英国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只是悍卫者——用武力去确保市场,当然,他们的悍卫,也是基于一个前提——利益的共同!他们同样也是开拓者,他们需要去开拓新的市场。 而他们之所以需要去开拓新的市场。正是因为她产品过剩所导致的对市场上的需求。而这种需求将英国上下几乎所有人都包括在一起。 从工业革命开始,英国政府——商人——普通百姓以及整个英国都已经紧紧的被一个紧密的利益环节所联系在一起,最终形成了他们的利益链。 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英国。像工业革命之后的英国那样,被产品紧密的包裹在一起,从下至上几乎所有人都置身与这个利益链之中。 而在这个利益链中,殖民扩张就成为了一种必然,在商人、百姓以及资本界的驱使下,英国的官员们,即便是再不愿意,也只能咬紧牙关不断的扩张,在这个过程中去击败一个个强敌。而百姓同样

大明铁骨独家发布于女性小说专业网站-都市言情小说,首发网站后续章节更多、更全,都市言情小说已开通手机网站,m.dushiyanqing.org完全与网站同步更新,方便您随时阅读喜爱的小说。
最近阅读纪录:最近阅读纪录:
发表书评: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返回顶端↑
Copyright (C) 2002-2009都市言情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收录章节目录 第257章 内动力(求月票)(第1页/共2页)-大明铁骨、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