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首页 | 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总收藏榜 | 周推荐榜 | 周点击榜 | 本站推荐 | 申请作家 | 作者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都市言情小说 > 大明铁骨 > 章节目录 第358章 关陵(第一更,求月票)(第1页/共2页)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
小说阅读页
背景颜色: 字型: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1最慢,10最快)
章节目录 第358章 关陵(第一更,求月票)(第1页/共2页)

    洛阳关林,位于一片松柏之,虽说其名为“关陵”,却被称为“关林”,怕与这满陵的松柏不无关系。相传这里是当年曹操埋葬关羽头颅的地方。三国时,孙权偷袭荆州,关羽退走麦城,大义归天。随后孙权害怕刘备起兵报复,将传关羽首级于洛阳曹操处,但被曹操识破,曹操敬慕关羽为人,将计就计追赠关羽为荆王,刻沉香木为躯,以王侯之礼葬于洛阳城南十五里,并建庙祭祀,虽说千百间,这古之皇陵不知多少化为土丘,可是这关陵却是香火日盛,自宋代起,民间对关羽崇拜愈来愈甚。而历朝的帝王也提倡关羽忠君重义的品德,到明代更以为甚,万历二十年在汉代关庙的原址上,扩建关林庙,扩建成占地200余亩、院落四进、殿宇廊庑150余间、规模宏远的朝拜关公圣域。万历三十三年又敕封关羽“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关圣帝君”,由此关羽始封“圣”。 虽说过去的几十年间然战乱肆虐这片土地的,可无论官贼皆景仰关圣忠义,对关帝庙自然不敢袭扰,使得这圣域曾遭受战火的洗劫,如此也令这里保得一方净土。 关帝庙大门与关帝庙一样,皆修于万历年间,虽说没有石碑勒令,但是世人来此的时候,都会遵从着“文官到此下轿,武官到此下马”的规矩。不过因为战乱的关系,这武圣的庙堂却显得有些冷清,鲜少有人问津。 这香火淡了,守庙的庙祝却不能清闲,过去香火旺时,可以靠香客布施为生,现在,这庙祝却只能于林前开垦些许荒地为生,就在这庙祝将要提着锄头下地时,那边从远处传来了一阵马蹄声,不急不徐的蹄声打破了官道上的宁静。那些骑在马背上的骑兵皆是身着黑色军装,有些则身穿着黑色铠甲,不过对于见惯了世面的庙祝来说,他一眼就瞧出这些马并不是什么好马。 不过即便如此,待他看清楚这些人的打扮时,那年迈的庙祝立即跪拜于一旁,神情中尽是一副激动之色——这是大明的军队。 “军门,这里便是关帝庙了。关老爷的头颅便埋于此处。” 手持马鞭指着关帝庙的聂夫臣,本身就是河南人,尽管从没来过这里,可并不妨碍他向军门介绍这里。 “此地是圣人庙。我等凡夫俗子岂能造次?” 为首的将军连忙带头翻身下马,那神情显得很是恭敬,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湖广总兵李子渊。如今当江南的百姓为其北伐而欢欣鼓舞的时候,这边一路高歌猛进的他已经领兵二十万直逼洛阳城下。 自从李子渊率领北伐军进入河南之后,可以说是一路高歌猛进,沿途清廷伪官无不是闻风而降,也正因如此,他才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便兵进次北伐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洛阳。 尽管洛阳拥有天险,但却依然挡住北伐大军前进的步伐。半个月前,三万前锋军在本地向导的带领下,神不知鬼不觉的穿越了熊耳山与伏牛山,从而打开了洛阳的门户。而充当向导的正是隐藏于熊耳山与伏牛山中的义军。而聂夫臣就是伏牛山的义军首领,他本是崇祯年间的举人,闯贼进犯中原时的,他与乡人结寨自保,清虏入关后,他又举义旗,在山野之中坚持抵抗满清十余年,如果不是因为历史的改变,也就是在今年,他就会在河南总督刘清泰,与山中的数千义军一同身死荒野,全发而终。 而现在,他却为北伐军兵进洛阳立下的汗马功劳,多亏他的指引前锋军才能如此顺利的通过龙门。也正因如此,在李子渊随中军火抵达后,立即邀其与他一同来关帝庙。 当然,李子渊之所以请他来这,自然是有他的目的,他抱拳向聂夫臣邀请道。 “聂将军,你我一同去拜祭关老爷吧。” “好!关老爷是咱的伏魔大帝,就请他老人家保佑咱们早日把鞑子赶出关!” 虽说顺治五年那会就已经封关帝为“武圣”,可是对于不认满洲皇帝的聂夫臣来,自然不会说什么满人封的“武圣”,而只是用万历皇帝给关帝的封号。更何况“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关圣帝君”本就比“武圣”更为尊崇。 说罢拱了拱手,作为河南本地人的聂夫臣便尽着地主之情,引着李子渊一行进入关陵。虽说关林未为兵火洗劫,但是因长年不见维护修葺,却也显得萧瑟且又有些破败。 一行人通过的碑林来到了大殿,在李子渊的带领下众人依次向关帝像进香行礼。在心中虔诚的祷告着北伐功成的一天。之后聂夫臣等人便开始向李子渊介绍起这关陵的由来。 本身就是读书人的李子渊虽说在出兵河南之前,就已经通过地志了解了这一次,但是他还是装出一副认真倾听的状,而且听得是津津有味。 “聂将军,当年李自成就是从龙门攻取洛阳的吧?” 突然的话语,让聂夫臣一愣,他连忙回答道。 “是的,军门,那年在下虽与乡人结寨,但只图自保,却未曾入城助战,实是糊涂的紧,这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若是我等当时皆不是只图自保,全力助以朝廷,烈皇又岂会殉国,满清又岂会入关,杀我黎民亿兆。” “哎,时局如此,非人力所能为,烈皇高义,可所用大都是碌碌之徒,若是朝廷用人得法,又岂会如此?” 李子渊感慨之余,众人听罢纷纷点头附和起来。在众人的附和声中,他继续说道。 “当年闯贼先取洛阳,继围开封,围城打援,单从军事的角度上来说,李闯虽为贼,可这仗打得确实真不错啊。” 李子渊的话,让聂夫臣不禁抬头看了看他,众所周知,大明可以容得下西贼,如李定国者更可为晋王,但是闯贼旧部是决不会用的,毕竟,即便是抛开闯贼入京,逼死烈皇的大逆之举,就是其入京后极尽烤掠,从而诱使清虏入关,导致亿兆百姓为清虏残杀,就使得天下人不可能原谅闯贼。 也正因如此,聂夫臣虽于山中反清,与又多次与闯贼旧部发生冲突。现在李子渊的这番肯定,自然让他觉得有些诧异。 见李子渊的神情中丝毫没有做作之感,甚至就是连语气中也带着些钦佩之意,于是他便说道。 “当年闯贼攻取洛阳所使的不过只是雕虫小技罢了,没什么值得效仿的地方。” “聂将军所言诧异!” 摇摇头,李子渊想起朱明忠曾经与他说过的那番话。 “当年,李某于淮王账下时,曾与淮王一同点评我朝自万历朝起,历次内外用兵之得失,闯贼虽为贼,但观其入中原之后所行之战法,皆有可圈可点之处,淮王曾言,这为将帅者,最大的忌讳便是轻敌。纵是敌寇,若其有所长,亦可从中吸取,以为已用,而不是因其出身,产生轻视之心……” 很多时候,李子渊总是会想起了当初于朱明忠帐下时,与其挑灯论战一幕,相比于其它将帅,无论是朱明忠子也好,李子渊也罢,他们既没有长期领兵作战的经验,也没家学的渊源,同样也没读过几本兵书。但是与这个时代的人不同,来自后世的朱明忠更注重对战例的分析,尽管史书上大多数战例因为文人夸大,所以大都没有借鉴的意义,但是自崇祯朝起,战火纷纷,朝廷、流寇以及满清都有大量的战例近在眼前,通过对这些战例进行分析,可以使忠义军从各方的成败中借鉴其经验教训。 虽说在朱明忠帐下时间不长,但是作为其副手,直到背叛朱明忠后,于是参考借鉴战例从中汲取经验的习惯,同样也被李子渊一直延用到现在,如此自然也知道洛阳之战时闯贼用兵的长处。 “将军所言甚是,那闯贼确实有其过人之处。” 尽管赞同,但是聂夫臣的语气中还是有些勉强,毕竟与闯贼旧部撕杀多年,很多积怨不是一时半会可以化解的。 “当然,这只是就事论事来说,古往今来的战事,我等身为将领琢磨一二,自然可以受益非浅,无论或胜或负其用兵策略都值得我们好好借鉴。” 李子渊意味深长的说道。他从来就不是什么名将,也正因如此,才会在学习他人时没有任何负担,尽管在很多时候,他都不愿意承认,但是他却深知,无论是在用兵或者军制上,朱明忠对他的影响可以说早就在他的身上烙下了不可磨没的烙印。 当然,他也乐得继续沿用这些经验,毕竟这些经验经过证明,是非常有效的办法,甚至他在武昌的时候,也学着朱明忠设立了讲武堂,以便

大明铁骨独家发布于女性小说专业网站-都市言情小说,首发网站后续章节更多、更全,都市言情小说已开通手机网站,m.dushiyanqing.org完全与网站同步更新,方便您随时阅读喜爱的小说。
最近阅读纪录:最近阅读纪录:
发表书评: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返回顶端↑
Copyright (C) 2002-2009都市言情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收录章节目录 第358章 关陵(第一更,求月票)(第1页/共2页)-大明铁骨、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