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首页 | 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总收藏榜 | 周推荐榜 | 周点击榜 | 本站推荐 | 申请作家 | 作者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都市言情小说 > 大明铁骨 > 章节目录 第5章 税源(求支持,求月票)(第1页/共2页)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
小说阅读页
背景颜色: 字型: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1最慢,10最快)
章节目录 第5章 税源(求支持,求月票)(第1页/共2页)

    如果说对于一个来自21世纪的人来说,身处17世纪中叶的中国,对这个时代有什么印象的话,那么最为深刻的印象恐怕就是一个字冷。瑞是正是小冰河时期最寒冷的时期。 这个时代的冬天是漫长的,最长可以达到七个月的时间,即便是在江南,每到冬天江河也会被冰封冻结。所以对于这个时代的百姓来说,到了冬天怎么取暖就是最大问题。为了获取薪材,不知多少大山上的树木基本上都已经被伐尽了,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光秃秃的山,为了过冬取暖和烧锅做饭人们想尽了一切办法。但由于因为城市中人口众多,难敷需求,每到冬天大雪时,城内百姓往往不免冻馁。 来到这个时代之后,对于这个时代的寒冷,朱明忠可谓是深有体会,当他看到冰封的黄河、运河以及尺深的积雪时,面对冻馁的百姓,为了解决燃料危机,他才会带来了一个后世的发明。 蜂窝煤、煤球炉。 尽管早在宋代的时候,煤炭就已经开始在大江南北普及使用,但是因为炉具的关系,它的使用仍然受了许多限制,但是朱明忠发明的蜂窝煤却解决了所有的问题。相比与旧时的使用的块煤,蜂窝煤所需要的是最廉价的碎煤以及煤屑,而且在制作蜂窝煤的时候还可以加入一定比例的黄泥,蜂窝煤配合陶制的煤球炉使用,如果准时换煤,封好炉子的风口几乎可以做到一年到头不熄火。 正是因为蜂窝煤使用方便,且没有煤烟的困扰,所以才会再出现的短短数年,风靡大江南北。而这同样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煤炭!毕竟不是每个地方都有煤矿。 不过对于中都来说,无疑是幸运的,就在百里之外的徐州,就有大大小小数十座煤矿,且那里产出的是最适合蜂窝煤使用的无烟煤。因为当地的煤炭采运容易、供应近便的缘故,所以现在煤炭已经成为中都百姓最主要的燃料。 对于拥有数十万人口的中都来说,每天都所需要的煤炭数量极为惊人,也正因如此在黄河上总能够看到从徐州驶来的运煤船,那些运煤船。源源不断地将煤炭愿望中都,供城内的千家万户使用,而在黄河岸边更是有数座煤栈,每一座煤栈都堆积着小山般的煤炭。 “你们看。” 置身于黄河大坝上,朱明忠的手指着黄河上的船只,便是相隔甚远也能够看到那些船上装载的黑乎乎的煤炭。 “就是这些船从徐州把煤炭运到了中都,让城中的百姓,再无冻馁之忧。” 作为蜂窝煤的发明者,每每提及此事时,朱明忠都显得很是得意,他不仅发明了蜂窝煤以及陶制的煤球炉,还发明了蜂窝煤取暖炉,如此才使得百姓免遭受冻馁,当然,使用蜂窝煤室内取暖必须使用陶制或竹制的烟道,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可是,黄河每年到了冬天就会冰封几个月,那几个月怎么办?而且冬天又是老百姓最需要用煤的时候,平常他们一天只需要三四块煤球,而到了冬天因为取暖,每天却需要至少五六块煤球。如果煤炭不足的话,就有人挨冻,就有可能被冻死。可是到了冬天黄河就会封冰,自然不可能再用船运煤,如果是用马车的话,运费太高,即便是运进了城,煤价也会比平常贵上许多,怎么办?” “回陛下,所以京兆尹会在入冬前,要求各煤栈必须备齐至少五万吨煤,而且官府也会备下不少于五万吨煤,再加上百姓自行备煤,这几年冬天倒没有听说有煤球供应不足的事情。” 曾经主掌江北事务的吴有才对于煤炭的重要性,自然非常清楚,从第一年冬天发生燃料供应不足的问题后,从第二年起,每年入冬前,官府都会召集煤商,要求煤商备煤,同时也会督促百姓于家中备煤。几年来,入冬备煤早就成了官府与百姓生活的一部分。 “那么其它地方呢?” 看着吴有才,朱明忠沉声说道。 “此次迁都南下,朕经过北方各地,但凡有山的地方,山木无不是被砍伐一空,山上不过只有小树野草,朕曾询问地方官员,地方官员皆言,薪材匮乏,省城外附近百余里皆无柴炭可采,柴薪无不来自数百里外。” 明代人口自万历年间突破一亿之后,人口数量的绝增长,使得全国上下对于植物的燃烧的采伐达到了空前的规模,以至于人口众多的城市和江南一带,早就达到了有山皆空、无岭不秃的地步。 “一座四十万人的城市,则要损耗400平方里的山林,可又有几座城市周围有这样的山林?这几十年,人口因满清屠杀锐减,许多地方山林得以恢复些许元气,可再过几十年,盛世滋丁,人口增长,薪材采伐只会越来越困难,百姓无材可用时,又该怎么办?” “用煤!” 没有任何疑问,用煤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选择。相比于薪材,煤几乎是取之不尽的,甚至成本更低。 “陛下,正因如此,才需要推广使用煤球代替薪材。现在徐州煤矿产出的无烟煤,不仅供应中都,同样也沿运河供应南京等江南各地,而且,因为煤矿课取矿税甚丰,所以各地官府亦纷纷鼓励商绅开采煤矿,大兴煤矿,既能充实税源,又能便利百姓,解百姓薪材不足之忧。” 提及煤矿的矿税时,顾炎武会把目光投向陛下,这正是陛下的“发明”,准确的来说,是征税的方式。正是陛下改变了煤、铁、铜、锡、铅等矿税的征税方式,才使得现在大明每年可以收取数百万两矿税。 “如今,朝廷用度宽裕、百姓不至于受冻,皆是当年陛下之功。” 顾炎武并没忘记借机拍皇帝的马屁,这是身为大臣的职责之一。 “不过都是数年前的旧事了……” 尽管嘴上这么说着,但是朱明忠的脸色依然显得很是高兴,毕竟,这个财源是他找到的。 当然,找到这个财路的过程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当时占据江北的朱明忠,为了充实财政,也曾像后世论坛、中人们说的那样——收商税。 “以税抑商、固以国本!” 拿着朱元璋这八个字作为圣旨,朱明忠曾大张旗鼓的想要按照后世许多网友说的那样,在江北征收所谓的“商税”。不过几经询问之后,他才知道,这个时代确实有商税,而且一直在征收。 早在明初,百姓外出经商,必须先伸请“关券”,关券就是路引,实际上允许行商贩运商品的营业许可证,申请“关券”需要向政府交纳一定的手续费,称之为“路引钱”,也就是营业执照税,取得营业许可的行商贩运商品到异地的销售,路途经过关卡需要申报商品数量,缴纳一定的关税,贩运商品到达销售地后,商人也不能直接将商品在市场上销售,而必须按规定将商品存入塌房、官府,交纳塌房税和免牙钱,获得政府开给的完税票据后,才能进入市场交易。在城镇经营店铺的坐贾,开店也要向政府申请“占籍”,交纳一定的“占籍钱”,取得营业许可,才能开店,开张后,还要承担两种商税,一为商品交易税,按商品价格合计交易额,三十税一,二是市肆门摊税,就是根据店铺类型固定缴纳税款。 三十税一低吗? 不低也不高, 因为有亲友做生意,朱明忠知道,在二十一世纪零售业采用的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同样采用销售额和应纳税额,税额是3%,反倒低于“不征商税的明朝”。 但这都是文字上的税额,既便是在二十一世纪,税务部门因为无法统计小商贩的销售额,所以无法按法律向商店、超市、饭店等市内店铺征收足够的税款,最终只能选择,按门市固定收取,就一个店一个月多少钱。根据行业、规模不同,所纳的税款不同。 大明,同样也是如此,所谓的“三十税一”因为无法统计销售额,使得收数微薄,征税苦累无功。 这也带来了一个结果——实施“三十税一”的比例“重税抑商”的地方,很难收到税款,因为官府不可能统计出城中店铺的销售额,而逃税——这是商人的本能。 相比之下收市肆门摊税,依据行业、规模不等,征收税金反倒更为现实。尽管征收额度有限,且有税吏中饱私囊的机会,但却仍然可以收到一定数额的税款。只不过,在明朝市肆门摊税和交易税一样是常规税,前者的额度极低,而后者因为难以统计,所以极难征收。所以才有了宣德年间增加五倍市肆门摊税一事

大明铁骨独家发布于女性小说专业网站-都市言情小说,首发网站后续章节更多、更全,都市言情小说已开通手机网站,m.dushiyanqing.org完全与网站同步更新,方便您随时阅读喜爱的小说。
最近阅读纪录:最近阅读纪录:
发表书评: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返回顶端↑
Copyright (C) 2002-2009都市言情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收录章节目录 第5章 税源(求支持,求月票)(第1页/共2页)-大明铁骨、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