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首页 | 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总收藏榜 | 周推荐榜 | 周点击榜 | 本站推荐 | 申请作家 | 作者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都市言情小说 > 大明铁骨 > 章节目录 第233章 未来(求支持,求月票)(第1页/共2页)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
小说阅读页
背景颜色: 字型: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1最慢,10最快)
章节目录 第233章 未来(求支持,求月票)(第1页/共2页)

    春风抚过微山湖的湖面,那运河水缓缓流淌着,北方大地那封冻了好几个月的河流、湖泊,在两个月前就已经开始解冻,往年的这个时候,正是利国驿铁厂最为繁忙的时候。 开了春,河流解冻,那河岸边的水车会再次转动起来,在冬日里因河流冰冻陷入半沉寂的铁厂会次热闹起来。但是今年的这个冬天,铁厂并没有了像往年一样沉寂,甚至就连同那一个个高大的水车,也在冬天水枯时被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高耸的烟囱以及数台蒸汽机。 兴乾七年,这一年,对于大明而言是极为重要的一年,之所以重要,并不仅仅是这一年,明军越过了潼关,一步一步脚印的向西推进。而是因为在这一年,大明已经进入了蒸汽时代。而利国驿铁厂,自然也不例外。 置身于微山河湖的岸边,穿着黑色团龙曳撒的朱明忠,正带着几名官员在湖边散步。后面更是簇拥着大队的锦衣卫,作为大明的传统,早在几年前,锦衣卫已经重新复制,其与旧时相同,锦衣卫首先是皇帝的侍卫亲军和仪仗队,但同样,其也与其它天子亲军一样承担着战斗职能,只不过那飞鱼服,早已经变成了红色的军装,只有腰间铜质的皮带头上飞鱼纹显示着他们的身份,不过,现在锦衣卫仅仅只是侍卫亲军和仪仗而已。 即便是已经到了兴乾七年,这微山湖两岸的田地大都还荒芜着,且没有多少人烟。数十年前阡陌纵横,鸡犬相闻的富饶之地,现在几乎和塞外草原一样的荒凉,放眼望去,尽是一片青色,其中甚至长出了不少树木。 若是再有几年时间,这两岸曾经的熟地,势必会变成一片森林,草原。崇祯年间,清军的数次入塞都是沿大运河一路南侵,从那时起,北直隶直到山东千里运河的两岸百里之内,在清军的屠杀下几乎见不到任何人烟,即便现在,这里仍然没有恢复多少生机。 “陛下,臣计划从利国驿修建一条铁路,直通徐州,与徐州接上海京洛铁路,如此一来,利国驿铁厂产出的炮弹等物资,就可以直接用火车运往西北前线。” 跟在陛下的身边的张英,小心翼翼的保持着落后半步的距离,同时又不忘记道出他的计划。 作为铁路公司新任经理,原本只是工程师的张英一上任,所面对的就是廉政危机,大量的高层职业涉及贪腐,或是被处极刑,或是被流放,涉及资金更是多达数百万两,不可不谓之触目惊心。 在这种情况下,张英不但要让铁路公司正常运转,还必须要向朝廷证明铁路公司的价值。尽管现在从战前的运兵到现在,铁路一直在证明着自己的价值,但是,铁路公司却面临着生死考验,毕竟,朝廷已经同意了商办铁路。 所以,他才会精心的规划发展路线,以便证明铁路公司存在的价值,而这次面圣的机会,也是张英好不容易争取过来的。 在张英提及修建铁路支线的计划时,朱明忠偶尔会把目光投在他的身上,在另一个时空中,这张英可谓是颇有名气的一个名人,倒不仅仅是因为桐城的“六尺巷”,因为他的儿子张廷玉也是清代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正是张廷玉完善了军机处制度,其堪称是建立满清专政的“功臣”。 而现在历史却被彻底改变了,张英不再是历史上满清的大学士,而是大明的第一批铁路专家,当然也是这个世界上的第一批铁路专家。在过去的几年间,他和他的同僚设计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并且研发了铁路上的设备。 历史被彻底的改变了,被改变的又岂止是一个张英的命运啊。 扭头朝着另一边看去,看着那喷吐着烟雾的大烟囱,尽管相隔甚远,但是朱明忠似乎听到了蒸汽机的轰鸣声。 兴乾七年,西元1670年,这一年,蒸汽机开始于大明的工业生产中得到全面普及! 当然,现在,唯一限制蒸汽机使用的,第一是煤矿的,第二自然就是铁,第三才是工厂的生产。 “……以臣的计算,只要铁轨等材料能够保证供应,最迟七月份,利国驿与徐州之间的铁路支线就可以筑成。” 张英小心翼翼的说道。 “如此,可以保证今年冬天军需运输不受运河封冻的限制。” 临了,他又特意强调道。 “这条支线修建不需要朝廷出款,臣计算过改用蒸汽机车后,铁路公司的利润直线上升,尤其是朝廷西征绝大多数的物资、兵员都是经由铁路转运,预计今年的利润将突破135万两,修建这条支线绰绰有余。” 看着沉默不语的陛下,张英的心里暗自叫着苦,前几年的时候,朝廷对铁路公司有大笔的投入,可是铁路公司的众人是如何回报朝廷的呢?是大规模的贪腐。这也是现在朝廷死死盯着铁路公司,恨不得每个月都要审计一番的原因。 “臣预计这条铁路支线开支在20万两左右,考虑到其它开支,臣准备岁末时向户部解交八十万两。” 八十万两! 这笔钱可真不了,尽管在掏出这笔钱的时候,张英也觉得有些肉痛,这笔钱他更愿意用来修建铁路。 “张英,这八十万两交给朝廷之后,想再要回来,可就困难了……” 凝视着远处的铁厂,朱明忠反问道, “你就不想多修上几百公里的铁路吗?” 陛下的话,让张英的双目微睁,有些不解的看着陛下。 “朕从来都不是因噎废食的人,在朝廷里有人觉得铁路公司贪腐严重,费了朝廷那么多银子,结果还阻挡了技术进步,所以,他们觉得与其官办,不如商办,所以决定放开铁路官办,转而支持商办,对此,朕并不反对!” 提及“阻挡技术进步”时朱明忠,突然有一种想笑的冲突,与另一个世界19世纪的国人面对铁路时的惊恐与保守不同,大明上下都被铁路给惊呆了。他们没有想到铁路与火车结合在一起之后,它的运力会如此之大,会如此之快,曾经深入漕粮运输、兵员调派、边疆军需等问题困扰的朝廷官员们,几乎立即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修铁路! 不仅要修铁路,而且在大修铁路,尤其是在西征前后,在短短几个月内,这条技术条件落后的铁路,居然运送了十数万军队以及十余万吨物资,完全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于是乎大修铁路就成为了朝廷的共识,几乎所有的官员以及士绅,都在那里谈论着修建铁路的好处,完全没有另一个时空中,被吓尿了的,觉得铁路会震动风水破坏龙脉的说法,而且兴致勃勃的在那里规划起了铁路线路。 一听到陛下提及并不反对商办铁路,张英的心里“咯噔”一声,心情顿时变得沉重起来,表情也不太自然。 “月初,朕在与内阁议事时,朱大咸曾拿出一张规划图,据说是商人规划出来的线路,他们想要在20年内,修建十万里铁路……” 十万里…… 这与另一个时空中孙大炮的十万英里是何等的相似,不过,还好,至少他们没有幻想过把铁路修过喜马拉雅山。 “陛下,臣也曾看过那张规划图,那规划图完全是凭空而为,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地形、环境等限制,臣以为商办铁路固然是好,但仅凭一腔热情是不够的,就拿进川铁路而言,目前四川人口不过区区百万,修铁路进川,不但要翻山越岭,而且耗费极多,况且技术亦难以满足,若是任由商办,只恐怕最后不仅铁路难通,甚至还可能半途而废……” 听着张英的解释,朱明忠略点了点头。 “是啊,这热情是好,可必须要考虑到实质,四川的铁路如此,广州到武昌的铁路,同样也是如此,技术,现在我们的筑路技术正在摸索之中,而且铁厂的产量也很有限,所以呢,暂时来说,大办铁路的时机还不成熟……” 手指着远处的铁厂,朱明忠继续说道。 “今明两年,这里会再添两座炼铁高炉,是新型高炉,现在清河书院正在对炉体进行改进,还有鼓风设备,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明年,利国驿铁厂的产量将会突破5万吨,但是,这也是利国驿的极限了,但南京的江南铁厂还有湖北新建的大冶铁厂,都会添置新设备,再加上全国其它地区的铁厂,明年大明的铁产量将会突破三十万吨,后年应该可以达到四十万吨,到那时,铁路的筑建就不会再受原料不足的制约。” 话音落下的时候,朱明忠转过身看着张英说道。

大明铁骨独家发布于女性小说专业网站-都市言情小说,首发网站后续章节更多、更全,都市言情小说已开通手机网站,m.dushiyanqing.org完全与网站同步更新,方便您随时阅读喜爱的小说。
最近阅读纪录:最近阅读纪录:
发表书评: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返回顶端↑
Copyright (C) 2002-2009都市言情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收录章节目录 第233章 未来(求支持,求月票)(第1页/共2页)-大明铁骨、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