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首页 | 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总收藏榜 | 周推荐榜 | 周点击榜 | 本站推荐 | 申请作家 | 作者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都市言情小说 > 大明铁骨 > 章节目录 第237章 乡间(求支持,求月票)(第1页/共2页)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
小说阅读页
背景颜色: 字型: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1最慢,10最快)
章节目录 第237章 乡间(求支持,求月票)(第1页/共2页)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太阳下山了。只有西边的地平线上有一片正在消褪的晚霞,在那霞光之间,隐约的还能看到些许残阳,在残阳的映衬下,刚才远处的树影还清晰地可见的。 在夕阳落下的时候,在官田里放牛的大人们赶着牛朝着家中走着,尽管不少官田都租给了百姓,可是每一个村子附近,总有一些荒废的官田,虽说搁了荒,可对于百姓来说,却一点也不浪费,他们会把自家的牛牵到荒废的官田里,在那里放养着自家的牛,要是临河的官田,每到夕阳西下的时候,总会有不少下了学的孩子背着竹筐去打猪草,以回家喂猪,尽管这几年喂猪大都用红薯,可现在地窖里的红薯早就吃完了,正好扯猪草的时节。 随着夕阳西下,打猪草的孩子和牵牛的百姓都纷纷往家里赶着,而这个临河的村子,也慢慢的静了下来。夕阳笼罩着村庄的房屋、树木和道路。 此时的村子显得有些寂静,只有那烟囱里升出的炊烟会打破这静寂,不过偶尔的从桥上、街头和屋前,还是会发出轻微的和缓的语声。 一些刚忙活了一天男人,他们手里抱着壶茶,提着烟袋,尽管皮灰疲乏地躺看,坐看,但是却时不时的喝着茶,聊着天,聊的大都是在些新鲜事,或许他们中的许多人并没有看过报纸,但并不妨碍他们谈到只有报纸上才会提到的新闻。 什么西征。 什么战争。 什么建奴。 总之,这看似太平的年月中,战争看似没有给他们带来影响,可是人们的话语中却仍然会谈到战争,毕竟,他们村子里有人就参与这场战争——每个村子都有子弟在服兵役。 看似距离他们很远的战争,其实距离他们很近,甚至还有人言道着。 “梁家铺的梁老六儿子没了,听说是在天水那边,让铳子打中了顶门心……” 时不时的提着战争的伤害,人们脸上带着些可惜。 “梁老六,有四个儿子呢,死了一个,没啥……” 可惜的时候,难免的也会有人在一旁言道着其它的话语,大家伙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河那边有一群孩子在田边奔跑看,追赶看,嘻戏着,隐约的还能听到他们正在那里唱着小调。 战争,似乎对这里并没有什么影响。 这时桥对面走来两个人,那人还没过桥的时候,桥这边的村民就瞧出这两个人的身份不简单,虽说年长的与年青的都是普通人的打扮,可是他们却都骑着马,而且都是高头大马。 “老丈,请问王田谓住在那?” 年长的那位笑呵呵问道村头的村民。 “这位老爷,进村,过四栋房子,再往东……” 瞧着那一对相貌相似,明显是父子的贵人朝王家的方向走去,村口的沉默被打破了,所有人都显得很是好奇,好奇着,这两个人怎么想起去了王家。 在来到王家的时候,看着那几间青砖瓦房,透过敞开的院门,可以看到堂屋门口做着一个五十来岁的老汉,那老汉正在那里挑着麦籽,不时的将手中的麦籽丢到地上,围在他身边的小鸡,会立即把麦籽吃到肚里。 看到眼前的这一幕,阎焸的唇角一扬,然后便敲门说道。 “院中的可是王田谓,王老兄?” 正挑着麦种的王田谓听着声音,抬头朝门外看去,看着来人的时候,那双眼睛里有些疑惑。 他们是谁? 不过因为他们的打扮,尤其是牵着的大马,让王田谓倒也不敢怠慢,连忙起来迎接道。 “这位老爷了?” “哦,我是前王的王玉铭的朋友,从他那听说过你,所以特意前来拜访王兄。” “王玉铭……哎哟,王老爷?他可是大老爷,你……您快坐,快坐……” 一听王玉铭的名字,王田谓变得更加客气了,那可是方园十几里出得最大的大官,尽管不知道,那王老爷怎么知道的他,可听说是他的朋友,王田谓也更不敢怠慢了。 又是请坐,又是让家人烧茶,最后,王田谓变得越发的局促不安起来,毕竟眼前的这两个人,瞧着可不是什么平常人家出身。 “这位老爷……” “我姓阎,单名焸,王兄只管叫阎老弟就行了。” 说话的时候,阎焸伸手从那一旁的袋子里摸出一把麦子,然后说道。 “老兄是在挑种呢?” 问的时候,阎焸看了眼手里的种子,个个模样看起来都很周整,粒粒饱满,这是挑种子最基本的前提。 “嗯,闲着没事,瞎挑的。”, 王田谓的脸上依然是一副憨厚状,不过这个时候,他却不再挑种了。 “老兄,没事,您继续。” “那怕自己干活,让客人看着的道理,阎老爷是那里人啊?” 王田谓的回答,让一旁的阎坤心底偷偷一乐,他已经看出来了,这王田谓是不愿意透出他挑种子的法子。 这次他和爹之所以来这,就是为了王田谓挑种子的办法,按照县上的说,一样的一亩地,他种一亩小麦比其它人家多出三斗开外,虽然因为小麦不如高粱小米耐旱,所以在北方百姓种的不多,只有沿河或者灌溉方便不缺水的地方才会种植,不过即便是如此,这王田谓种的冬小麦一亩收一石四斗到一石五斗的产量,仍然引起了阎焸的兴趣。 “沛县人。” 王田谓一听是沛县人,便认真的打量着阎焸,好一会才问道。 “那您和沛县日月堂的阎老爷是啥关系?” 日月堂是阎家的堂号,王田谓这么一问,阎焸便笑说道。 “王老哥倒是见识广,沛县离这可有好几百里,您老居然听说过阎家的日月堂。” “咋能没听说过,日月堂阎老爷,那可是咱大明的大明忠臣,当年鞑子入关的时候,阎老爷散尽家财募义兵抗清,鞑子兵围南庄时妻妾尽节死,儿子也寄养于友人家。可即便是如此……” 听着王田谓提及阎家的旧事时,看似平静的阎焸,内心却是掀起一阵波涛,当身为阎家长子的他,就被寄养友父亲友人家中。十数年不知父亲与幼弟的下落,直到今上光复江北,父亲自北直隶回来后,方才与父亲重聚。 “咱们徐州地界上,说起忠臣义士,阎老爷一家,那可是数得着的,俺咋成不知道?那戏班子唱戏可都唱过阎老爷。” 这几年很多戏文说的都是清军入关后那些抗清的忠臣义士,戏班子爱唱,百姓爱听,写的士人也爱写,百姓也爱看,究其原因并不是其它,而是各地的“汉奸碑”对于地方的士绅百姓而言,无疑于西湖边的跪像,进城时必定能看着的“汉奸碑”让当地的百姓深以为耻,而为了抵销这种羞辱感,他们自然的要把本地的忠臣义士抬出来。也省得他人说他们那就是出汉奸的地方。于是乎一个个与本地忠臣义士有关的戏文、在过去的七年间先后涌现,在徐州如阎尔梅那样的对大明忠贞不渝的义士,自然也不例外,单就是戏文就是三四出,像阎尔梅的妻妾尽节的《南园泪》,闻者更是不不伤心落泪。 也正因如此,阎家忠义之家的名声至少在徐州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对于这样的风潮,朝廷自然是乐见其成,毕竟这是弘扬忠臣义士正气的好事,而在南园也有有皇帝下旨为阎尔梅的妻妾张氏樊氏修建的义节牌坊。 “……哎,这忠贞义士有好报啊,听说阎老爷一家两代都是当朝的大官,那也是应该的,要是忠臣义士不用,难不成要用汉奸走狗不成?依俺看,这皇上对那些汉奸,实在是太仁义了,就像黄庄的黄千颂,那可是当过汉奸的,居然啥事都没有……” 王田谓一边报怨,一边将那选好的种子收了起来,看似动作不经义,可是在阎家父子看来,这动作恐怕是刻意为之。心知此行必定没有结果的阎焸,又与王田谓聊了一会,然后便告辞了。不过因为天色已晚,他倒也没有走远,而是去了社学,在村里的社学向学师挑明身份后,便借宿于社学内。这几年大明的官员,若是于乡下,往往习惯借宿于社学,对此,社学的学师也早已经习惯了。 在吃饭的时候,与两个学师聊了一会社学的情况,又与两个学师交流一番文章之后,感觉有些疲惫的阎焸,并没有去休息,而是在学师的公房中,与儿子聊了起来。 “坤儿,你看,那人为什么不愿意把选种、种田的法子交给官府?” “敝帚自珍,这种心思实在是再正常不过。” 然后阎坤又说道。 “其实,父亲,以孩儿看来,咱们根本就没有必要来这一趟。” “哦?为什么

大明铁骨独家发布于女性小说专业网站-都市言情小说,首发网站后续章节更多、更全,都市言情小说已开通手机网站,m.dushiyanqing.org完全与网站同步更新,方便您随时阅读喜爱的小说。
最近阅读纪录:最近阅读纪录:
发表书评: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返回顶端↑
Copyright (C) 2002-2009都市言情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收录章节目录 第237章 乡间(求支持,求月票)(第1页/共2页)-大明铁骨、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