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首页 | 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总收藏榜 | 周推荐榜 | 周点击榜 | 本站推荐 | 申请作家 | 作者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都市言情小说 > 玉昭词 > 章节目录 三三·玉仁(第1页/共2页)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
小说阅读页
背景颜色: 字型: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1最慢,10最快)
章节目录 三三·玉仁(第1页/共2页)

    “玉昭词 妙笔阁()”

    史思明五千步兵全没,不出安思义所料,士气大落,见形势不妙便率兵退入九门等待后援,伺机而动。常山郡下辖九县,原先都迫于叛军淫威而不得不降,此时见官军东出井陉,又大败史思明,纷纷弃暗投明,仅有九门、藁城仍为叛军占领。

    官军出其不意,歼灭史思明五千步兵,史思明不敢再大意轻敌,防范更严。不久饶阳剩余步兵和蔡希德援军至九门,史思明故技重施,将常山围住,断绝粮道,妄图将李光弼困死城中。史思明与蔡希德合有三万步骑,双倍于常山守军不止。李光弼不再与史思明直面冲撞大肆兴役,双方相持四十余日,陷入胶着。

    常山早做准备,粮草充足,虽暂无弹尽粮绝之忧,人心却开始浮动。官军此来是以光复河北为任,却被困于小小的常山城中难以作为,并非长久之计。李光弼估计以己之力难克史思明,便致书郭子仪,请求支援。

    郭子仪援兵未到,倒先迎来了朝廷钦差,带来皇帝恩命,加封李光弼为范阳长史、河北节度使,不过都是些空衔。

    此番的钦差是个禁军武将,菡玉正在李光弼近旁,随他跪下接了旨。宣毕,便相邀入座,李光弼问皇帝圣安,钦差细细说了皇帝近况;又问潼关、朝中情势,钦差道:“河北、朔方有李郭二位大夫主持,胡贼不敢妄动,潼关安然,近无战事。朝中却不甚太平,查出户部尚书安思顺与安禄山私相授受书信往来,上月初三与其弟太仆卿安元贞一起处以极刑,阖家株连流放岭南。”

    李光弼和菡玉对视一眼,讶道:“安尚书早在安禄山起兵之前便多次奏陈其有反谋,陛下都既往不咎,授以户部尚书之职,供养京师,并加其弟太仆卿。他怎会辜负陛下恩厚,反与安禄山暗通款曲?”

    钦差叹道:“不瞒大夫,末将也没想到安尚书会通敌,但是他与安禄山往来书信被截获,铁证如山,陛下不得已才将其正法。”

    安思顺原是朔方节度使,曾与安禄山约为兄弟,虽然一早与安禄山划清界限,皇帝到底对他有所介怀,解除了他的兵权,征之入朝为官。菡玉二月初离开京师,三月初三安思顺便被处决。要说安思顺不得皇帝信任是有,但就因一封书信便如此仓促地将他处决,株连全家,未免失之草率。

    菡玉便问:“此事是何人所发?”

    钦差回道:“是西平郡王在潼关城门截获的书信,上书历数安尚书七罪,请诛之,陛下乃从其请。”

    哥舒翰素与安思顺不协,众所周知。哥舒翰如今镇守潼关,直面洛阳的安禄山,长安存亡掌握在他手上,皇帝都要忌他三分。一个不得皇帝信爱、又被夺了兵权的安思顺,自然不算什么。但哥舒翰与安思顺从未共事,也就是互相看不顺眼,并未听闻他二人有什么深仇大恨,竟让哥舒翰下此狠手,要了安思顺性命。

    李光弼和菡玉俱沉默不语,过了片刻,钦差却又加了一句:“右相本想救安尚书,无奈西平郡王如今位高权重,手握我大唐江山的命脉,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眼睁睁看着安尚书殒命。”

    李光弼淡淡道:“右相有心。将军一路辛苦,请往驿馆暂歇。常山久战空虚,地方简陋,还望将军不要嫌弃。”命菡玉带钦差去驿馆落脚歇息。

    菡玉领着钦差到常山馆驿,安排好了住处,准备告辞离去。钦差突然道:“少尹,相爷有一封信命末将转交。”从袖中掏出一封书信来递给她。

    菡玉接过,却是极薄的信封,仿佛空的一般。打开来看,里面只有薄薄一张笺纸,无头无尾地题了一句诗:柳条折尽花飞尽。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归不归?然而如今,在野,山河破碎,因安禄山;在朝,满目疮痍,因他杨昭。叫她如何归?往哪里归?

    她慢慢地将那笺纸折起,塞回信封中,对钦差道:“有劳将军,将军请好生歇息,下官告辞。”

    钦差问:“少尹不回信给相爷么?末将可以代为捎传。”

    菡玉道:“不了,多谢将军。”将信收起,告辞回太守府衙。

    李光弼神色郁郁,见菡玉回来,忍不住向她抱怨道:“我素来敬重哥舒翰,敬他百战不殆,战功彪炳,威名赫赫,谁知为人竟是如此!武人讲的是忠、勇、义、气,如此狭窄心胸,这个‘气’字,他首先当不得;为着一己之私拿别人垫脚,草菅人命,也当不得这个‘义’字;居功自傲,以权慑主,更当不得这个‘忠’字!无怪乎一入朝掌权便和杨昭反目斗起来,真是物以类聚!安禄山都打到潼关脚下了,还只顾着自己权势利益,窝里斗得欢,难道非要把大唐江山葬送了才心甘?莫怪你不愿呆在长安,换了我也看不下去!”

    他一口气讲了好半晌,出了心中郁气,也不见菡玉应声,只是愣愣的出神,疑惑道:“菡玉,你怎么了?”

    菡玉回过神来,扯出一抹浅笑回应:“师兄是三军主帅,如此愤世嫉俗、气急败坏的言辞在小弟面前说说也就罢了,可别流传出去,损坏大将威仪。”

    李光弼也笑了:“你少给我顾左右而言他,皱着个眉头忧心忡忡的,还来说笑话。”

    菡玉微窘,低了头不语,手触到衣袖一处尖角突起,正是袖中那封信。柳条折尽花飞尽,微带凄凉的词句,仿佛承载的并不只是离愁别绪,堵得她心头发慌。

    李光弼走近来,一手扶着她肩,轻声问:“朝中有你忧心挂怀的人?”

    菡玉退开两步转过身去:“在朝这些年,也有一些交游的友人,一别之后杳无音讯。安禄山虎狼在侧,单凭一道潼关未必能一直挡住胡虏铁骑,潼关不守,长安岌岌可危,届时这些故友都将陷于危难……”

    李光弼笑道:“你担心得也太远了些,还不如先担心担心咱们自己。潼关好好的在那儿,安禄山在洛阳做他的皇帝梦,咱们可已经被困了四十多天了。”

    菡玉也笑,摊摊手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看来这句话只能正着说,反过来就做不得准了。”

    李光弼看她满腹心事,偏还强作欢颜,不愿说与他听,想她在京多年必有许多际遇,一时之间难以言尽,也不勉强,一笑置之。

    常山与敌军相持五十余日,终于迎来援军。夏四月初九,郭子仪自代州率朔方大军东出井陉,抵达常山,与李光弼合师,共计有藩汉步骑十万。史思明本有半数兵力分布于常山周围,听说郭子仪大军东来,立即退回九门,转攻为守。

    郭子仪年已花甲,半生戎马,老当益壮。大军驻下,稍作休整,第二天便向史思明约战。史思明此时与蔡希德合兵三万,相比官军人数悬殊,一开始就生了惧意缩回九门,但仗着郭子仪所领大军有许多是东进前刚招募的新兵,而胡兵骁勇精锐,勉强应战。

    四月十一日,郭子仪、李光弼与史思明战于九门县城南,官军出兵八万,留二万驻守常山,叛军则是倾巢出动。郭子仪用李光弼故策,避敌骑兵精锐,以□□手和枪兵为主。以八万对三万,此仗殊无悬念,史思明被打得大败。叛将李立节中箭阵亡,史思明和蔡希德两股兵力也被冲散。史思明仓皇往南逃至赵郡,蔡希德更是魂飞胆散,一直逃到九门南六百里外的钜鹿,听说官军只追史思明,并未分兵顾他,才敢停下来。

    先前李光弼以万余军力拿下常山,常山郡便有七县归顺,此次郭子仪大军至,大败史思明,河北、朔方之民饱受叛军□□,苦不堪言,此时纷纷起兵反抗响应官军,少者几千人,最多有两万人,无疑更是大大助长官军声势。

    史思明至赵郡,官军追逐,赵郡也呆不

玉昭词独家发布于女性小说专业网站-都市言情小说,首发网站后续章节更多、更全,都市言情小说已开通手机网站,m.dushiyanqing.org完全与网站同步更新,方便您随时阅读喜爱的小说。
最近阅读纪录:最近阅读纪录:
发表书评: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返回顶端↑
Copyright (C) 2002-2009都市言情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收录章节目录 三三·玉仁(第1页/共2页)-玉昭词、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