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首页 | 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总收藏榜 | 周推荐榜 | 周点击榜 | 本站推荐 | 申请作家 | 作者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都市言情小说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 章节目录 第1611章 挖掘工地(第1页/共2页)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
小说阅读页
背景颜色: 字型: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1最慢,10最快)
章节目录 第1611章 挖掘工地(第1页/共2页)

    白俄罗斯的矿场资源中,储量最丰富的莫过于腐泥和泥煤,沧海桑田后,这片区域终将成为巨大的煤田。 除此之外,白俄罗斯的岩盐储备也非常丰富,其中又以戈梅利州为甚。 戈梅利不仅有很多钠盐矿,更有一个巨大的钾盐矿。 她丰富的岩盐资源,在苏联时代就大规模的向苏俄运输,苏联解体后,俄联邦有半数的食盐需求,倚仗从白俄罗斯的进口。 泥煤和食盐外,戈梅利州的地下深层,还存在一个储量达三亿桶的油田,更有一处铝矿。只是这些矿产资源普遍在一千米地下,战争时期苏联当局根本无条件勘探,当它们被陆续发现,苏联已经进入赫鲁晓夫时代了。 坐拥一个宝库,因为发现不了而无从得知。 倒是泥煤之类的资源就在地表,一些盐矿也在较表层的位置,这两种资源易于获得,只需差人仔细勘察。 临时会议结束,杨明志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亲自去挖掘现场,去见证一个盐矿的发现! 整个游击共和国不存在地质专家,杨明志实际也不敢保证地下是否真有岩盐矿脉。他相信盐矿是存在的,顶多挖掘过程要一波三折。 带着对未知的兴奋,杨明志艰难入睡,大清早在强烈亢奋驱使下,他整理好自己的军长,吃上两个土豆,就是上了已经准备好的吉普车。 八月十二日,有指挥部组织的盐矿挖掘项目开始启动。 在旷野睡了一宿的别尔斯基,大清早还是晨雾弥漫的时候,他注意到远方来了一百多人,待其走近后,只见他们全都扛着铁锹。 来者说出自己的身份,他们都是矿场区搬运矿石的工人,以及一些武装监工。因工作调整,部分人员来到发现食盐的地方展开向下的挖掘。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别尔斯基不用再奋力挖土,他恢复了自己的老本行——写文稿。 关于发现食盐的事的确应该大书特书,他现在也意识到,上级对挖盐这件事非常重视,大规模的挖掘工作从今天开始。 “如果真的挖到了盐矿,我们就创造奇迹了。我必须做好准备,写出最提气的文章!” 来自于硫磺矿的少数工人率先抵达考察队的营地,接下来,营地所在区域即成为可挖掘区域。因为后续还有数千人赶来,当那些人抵达后,声势浩大的挖掘才正式开始。 这一小撮工作作为先遣部队,以考察队营地为中心,规划处了一个长宽各为五百米的区域作为挖掘地。 他们在规划完范围后,立刻展开对土地上蒿子秆的清理。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到早晨九点,随着近两千名扛着铁锹的强壮男人抵达,挖掘工作全面展开。 承担起主要挖掘工作的,实际是第21游击旅的官兵们。之所以派遣他们执行这一任务,杨明志的动机非常简单——该部队的建制比较完整,基层士兵没有经历过苦战。 是啊,挖土的工作理应由男人负责。目前大部分部队还处于大战后的修养中,大规模挖土是个苦差事,经历苦战的士兵不能再经历新一轮的“苦战”。 旅长菲奥多洛夫对他的新任务没有任何意见,曾作为伪军的经历让他一直有着负罪感,任何能够立功的机会他都不会放弃。 他的部下也是类似的态度,如今部队又安插进来一些民兵,兵力提高的同时,士兵综合实力有些下滑。 他们的武器装备水平得到提升,但组织协调性因为新部队的加入需要磨练。或许全旅一起挖坑,是一种增强组织性的活动。 “兄弟们!等到挖土的时候睁大眼睛,我们随时都可能挖到盐矿!记住,第一个挖到盐矿的人会得到奖赏!” 行军的时候,菲奥多洛夫不忘做一些动员。 担任想到的安东诺夫不觉着这些动员有多大积极意义,挖土的时候,谁都得一锹一锹的挖,如果地下真有盐矿,恐怕得挖上十多米才能发现。最糟的还是地下水渗出的问题,到时候别盐矿没挖到,长久泡在泥巴里,一个个罹患脚气。 21游击旅在铁匠村集结,游击共和国把所有的火车车厢拼在一起,三个车头一起提供动力,愣是把整个游击旅官兵装载。同时,这种运输方式也成为一项新纪录,游击共和国的小火车已经可以一口气运输两千人规模的军队了! 毕竟拉着近两千号人,火车慢吞吞的开到鲶鱼村,它没有停顿继续向着硫磺矿场开去,在轨道的终点停下来。至此,他们距离目的地也就不到五公里的距离了。 杨明志没有和21游击旅打照面,他乘坐吉普先到鲶鱼村一趟,因为根据规划,未来定居盐场的平民,就从暂居鲶鱼村的难民中挑选。 组织难民南下的工作自然有村长波博斯基负责,他在昨夜接到命令,当夜就组织人手到难民营里下达通知。无论资源与否,必须有一千个家庭南下定居。而对于难民来说,他们已经失去选择的权力,自己的未来全然要听从游击共和国的安排。 波博斯基一宿的工作卓有成效,甚至有些超额完成任务!他接收的命令只是组织一千个家庭南下,结果大部分难民都表示支持,近五千名难民,超过一千五百个家庭,渴望到新的定居点安家落户。 杨明志的吉普直接开到集体农庄苏维埃办公室门口,波博斯基在此等候多时,迎候司令大驾。 就在杨明志进村的时候,他注意到很多居民正在筹备着什么,整个鲶鱼村的道路上满是平民装扮的人。 “难民们,难道已经要南下了?”交给波博斯基的认为杨明志再熟悉不过,他更知道大部分难民挤在控制的军队营房中,所以村子中暂时的人口密集合乎情理。 他进了办公室,喝了一杯水后直接问道:“让你办的事怎么样了?我看到路上很多人,他们跑来跑去的,是不是准备着南下呢?” “我正要向您汇报此事,您交待的任务我完成了,而且……” “而且如何?” “那些难民,经过调查后,他们几乎都是来自一个名叫利尔楚奇的城镇。他们本身就是住在一起的邻居朋友,即便是被德军驱逐后也是聚在一起撤离的。所以,他们普遍愿意集体迁移到一个地方,再一同建造一个家园,就像以前的利尔楚奇。” “呵呵,利尔楚奇。我已经给定居点取了新名字,就叫盐村。不过他们都是利尔楚奇的居民,若是取名新利尔楚奇,倒也有些道理。” “定居点命名问题是您考虑的,我现在完成了任务,不过要让全体难民南下,还需要您的批准。您看这件事……” “他们既然是长久的邻居,彼此间都认识,将其统一迁居一地是非常便于我们管理。现在你组织一下难民中身强力壮者,包括一些年轻的女人,给她们发放劳动工具集结一下。我希望他们能在今天南下参与挖掘。” “好的,我这就去办。请您在这里休息一下。” “不必了,我要立刻南下。下午!我要在下午看到你组织的人参与挖掘。” “遵命!司令同志!”波博斯基敬了军礼,目送着杨明志出了门。 …… 从发现盐晶体到组织两千人开始挖掘,这个过程还不到二十四个小时。 别尔斯基认为这就是苏维埃优势的体现,他就站在工地旁,热血沸腾的操持钢笔,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慷慨激昂的文字。 突然,一阵汽车的鸣笛声吸引了他的注意。 是谁来了?是司令本人!他怎么来这儿了! 很显然,司令本人的到访充分证明了指挥部对食盐挖掘的关注度。 待吉普刚刚停稳,他便匆忙跑过去。 “司令同志!共青团员别尔斯基向您报告!” 杨明志抬头看着他会以军礼:“是著名的记者同志别尔斯基,你成为了盐的发现者之一,真是祝贺。” “嗯,恐怕在这个问题上,我想我立下了大功。” “哦?这是怎么回事?” 不管怎么说,自己曾跟随司令本人参与过五月份奔袭战,想要获得更多的荣誉,就必须在司令面前自我表现。再说,挖掘食盐这件事,的确是自己率先挖出了深坑,挥洒的汗水付出的辛劳理应得到表扬! 杨明志来这里不是和他絮叨的。 “别尔斯基同志,组织上感谢你的贡献。现在,这里应该有多达两千人奋力挖掘,请您把这一盛况写成文章,这就是您最大的任务。现在,那个安东诺夫在哪里?” 敷衍一番后,杨明志左瞧右看,终于和临时担任发觉负责人的安东诺夫会面。 杨明志到这里绝不是看一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独家发布于女性小说专业网站-都市言情小说,首发网站后续章节更多、更全,都市言情小说已开通手机网站,m.dushiyanqing.org完全与网站同步更新,方便您随时阅读喜爱的小说。
最近阅读纪录:最近阅读纪录:
发表书评: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返回顶端↑
Copyright (C) 2002-2009都市言情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收录章节目录 第1611章 挖掘工地(第1页/共2页)-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