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首页 | 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总收藏榜 | 周推荐榜 | 周点击榜 | 本站推荐 | 申请作家 | 作者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都市言情小说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 章节目录 第1720章 李森科与科学院(第1页/共2页)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
小说阅读页
背景颜色: 字型: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1最慢,10最快)
章节目录 第1720章 李森科与科学院(第1页/共2页)

    ?“只要他不对我的事业指手画脚,他是怎样的人,或是得罪了多少人,跟我都毫无关系。” 杨明志定了精神,就是以这样的态度等待着见到李森科本人。 今日的天气还算不错,空气有些雾霾,给予杨明志的感觉,一切的烟尘都来自于那些高耸的烟囱。这里不可能遭遇敌人的破坏,所有的工厂都能肆无忌惮的生产,排出废气亦是肆无忌惮。 烟尘会对庄稼造成什么影响么?例如减少了光照,使得本就温暖期较短的新西伯利亚,种植的小麦产量无法达到预期。 或许李森科的技术手段,能为之带来增产。 车队直奔科学院所在地址而去,杨明志绕到城市的西北角,据波波夫所言,目视所及的这些成片的木屋,就是“苏联科学院”! “局长同志,这里虽然有些寒酸,我听他们说,科学院的行政工作在去年刚搬来时就开始了,到现在,大部分的学术工作已经恢复。” 杨明志点点头:“军事方面的工作呢?我和关心,搬迁到这里的科学院的诸多人员,他们有多少直接从事武器生产。我很想知道,我有多少同行?” “这……其实没有多少人。” 波波夫的回答非常简练,的确,苏联科学家被一场世界大战折腾,所有的工作都在艰难维持着。全联盟的经费都很紧张,为了得到大量紧俏的战略物质,联盟不得不接受美国提出的《租借法案》。所谓先使用盟友的援助,待战争结束后,再慢慢还钱。 科学院对所有院士、项目组的科研项目分了三六九等,凡是与军事国防有关系的项目继续拨款,于此无关的,项目无限期暂停。 许多苏联院士跟着单位搬迁,其中一部分搬到了新西伯利亚。他们的科研经费暂停供应,所有项目成员领着配给粮,继续聚在一起,自发的继续自费进行自己的项目,这样的科研进度之慢可想而知。 不过农业与遗传学相关的研究依旧在进行着,只因李森科本人就是科学院院长,他拥有着科研方面的特权。 有道是同行才是最纯粹的仇恨,李森科一生都在专注于农业研究,扶持亲信打击竞争者,军事武器的研究他不关心也不紧张。 “科学院里有两个军械项目部,我想您会感兴趣的。” “快讲!”杨明志焦急催促。 “有一个科研小组,他们在研究子弹的材料与弹头的空气动力学。另一个小组,想要研发出更大威力的炸药。还有其他一些小组。” “子弹?炸药?我想我们可以在未来进行合作。” “当然!我已经和那些两位项目负责人有所接洽,他们是愿意合作的。” 波波夫顺便又向杨明志介绍了一番该城军械制造的境况:“目前,城里有十家兵工厂。有的专职造子弹,拖拉机厂负责生产坦克地盘,有的工厂生产特种胶合板制造机翼,还有的专职生产多种型号火炮。” 轿车引领整个车队进入科学院院区,整个院区是根据一所小学的校舍进行的大规模扩建。一年的时间,大量的俄式传统木刻楞建造完成,它们大多是工作者的宿舍。至于办公的地方,新西伯利亚市苏维埃,斥巨资兴建了一批砖石结构的三层小楼。 那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或是科学院行政机关所在地,或是大量档案资料存放地。 依旧从事研发工作的人们,大家的工作环境多半就是在一栋栋木刻楞里。 杨明志还不清楚这里的办公状况,他估摸着,日子比不过莫斯科,总是远远强于在沼泽地。 现在,他也没有想着工作环境,他只想着,在与李森科见面后,马上去会会那两个项目组的人员,以商谈合作的事。 …… 科学院的存在,就仿佛在新西伯利亚师西北角建立了一座卫星城。本来,这座大城市也是吸收了大量的西部移民,城市不得不瞬间扩大。 苏俄持续二十年的经营,城市的老城区已经全面了钢筋混凝土建筑,城市边缘还有大量的传统木刻楞存在。人人都坚信,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城市里依旧要存在着大量的木质建筑。 对于普通市民来说,住独立的木刻楞可是比挤在混凝土构筑的“鸽子笼”里舒服。 “鸽子笼”是狭窄了,它只有一个好,房屋实现了集体供暖。但这并不意味着住木刻楞就是寒冷,恰恰相反,每一栋木屋都有自己的壁炉系统,想要屋里暖和,外出捡柴火即可。 科学院院区不同于城区,大量的木刻楞是统一建筑的,它们呈矩阵排列。 坐在车上,杨明志已经感受不到车子的震动,只因院区不但铺设了水泥路,主干道更是铺了柏油。 大路两侧都是成片的木刻楞,它们的外形完全一致,排列无比整齐。定睛一看,只见每一栋木屋的木墙上,都有油漆标注的编号。 显然,房屋的居住者非常需要数字编号认清家门。 整齐的房屋不足为奇,苏联就是喜欢这种整齐划一的感觉。最令杨明志惊喜的,莫过于那些暖气管道。 他可以断定那些裹着帆布的金属管就是暖气管道,瞧瞧连接处滋滋喷出的蒸汽,它们证明了一切。 “嘿嘿?!难道整个院区真的实现了集体供暖。我还以为他们夸大其词了呢?” “局长同志!您完全放心吧,实不相瞒,属于咱们设计局的工作区,室内温度可是恒定在十五摄氏度呢!” “呵!这么暖和?!看来李森科同志真是用了心的。” “当然。”波波夫轻轻摇了摇头,“其实院长同志的享受的是更高的待遇,他的办公室合适恒定二十度呢!” “是嘛?难道温度是根据职务高低而定的?真是奇怪。” 杨明志在莫斯科的时候,没有去过科学院的老院区,现在到了新院区,他仔细审视一番周遭,渐渐的,一种熟悉感油然而生。 真是太像了,太像未来的中国了。很多中国的老机关单位,乃至国营企业的家属院、工作厂房,都是这种氛围。 不!这一方面,是中国学习了苏联。 “等到人民的中国登上历史舞台,大批的科学工作者,也会在这样的木屋,或是中国特色的砖瓦房里,开始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一定会是这样。现在,我却是在苏联。” 杨明志看到了道路两边整齐排列的路灯,看到了耐寒的行道松,又看到了整齐划一的龙柏。 他拉开一半车床,迎面吹来的风也有别样的气味。 整个城市陷入工厂的轰鸣,坐落城市西北角的科学院院区,却是颇为安静。 院区仿佛是卫星城,轿车拐了多少个弯杨明志已经记不得了。一路之上他见到了许多身着大檐帽的人,那些人都很年轻,或许都是些年轻的科学工作者?也许只是行政人员。 科学院不是有着大量的院士吗?他们是不是也住在院区? 杨明志根据自己的理解,他觉得新西伯利亚城区,才是迁移而来的院士们的栖身之所,院区不过是工作地点罢了。 这里的道路是颇为宽敞的,两侧还有一些古典造型的轿车存在。在一些木屋旁,还安静摆放着自行车。 “波波夫,我们快到了吗?为什么我觉得院长同志不在这里呢?我们还要绕路?” “局长同志,我们快要到了。还请您见谅,这个院区是很大的,我们进入院区的线路本身不理想,很快您就将见到大量的砖石建筑,那里就是李森科同志的办公室。” “是嘛?宝贝总是藏在最厚实的保险箱里,李森科这位院长还挺会藏得。” 波波夫笑了笑:“您真会说笑话。我们来的时机还不错,等到下午五点,很多人到时间下班,您现在所见的空旷道路会变得热闹起来。” “是吗?有多热闹?难道还会堵车?” “堵车是不会的,只是有一些拥挤。一些工作人员步行回宿舍,还有一些进入城里。” “那么李森科同志下班后回去哪里?去城市中心?” “当然!他可是院长,他一直住在市苏维埃招待所里,每天的工作车接车送。当然今天肯定有所不同,结束了今晚的晚宴,他才会乘车离开。” “哈哈,看来我要干扰他的工作了?” “不!您是苏联英雄,是领袖同志特别关注的人,武器设计局的同志们都是您的部下,我也因此沾光呢!李森科同志很欢迎您的到来,就是不知道这次晚宴会有怎样的餐饮。” “无所谓,只要有足够的面包,再来一些红菜汤就好了。” 杨明志本来对晚宴还有些兴趣的,在得知科学院还有自己的有合作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独家发布于女性小说专业网站-都市言情小说,首发网站后续章节更多、更全,都市言情小说已开通手机网站,m.dushiyanqing.org完全与网站同步更新,方便您随时阅读喜爱的小说。
最近阅读纪录:最近阅读纪录:
发表书评: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返回顶端↑
Copyright (C) 2002-2009都市言情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收录章节目录 第1720章 李森科与科学院(第1页/共2页)-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