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首页 | 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总收藏榜 | 周推荐榜 | 周点击榜 | 本站推荐 | 申请作家 | 作者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都市言情小说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 章节目录 第1765章 新闻发布会(第1页/共2页)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
小说阅读页
背景颜色: 字型: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1最慢,10最快)
章节目录 第1765章 新闻发布会(第1页/共2页)

    曾经沙俄总督府变成了西伯利亚军区的司令部,杨明志乘车来此,所见到的都是大量纯正的俄罗斯风情建筑。 洋葱头下还有些许罗马柱,部分建筑的装潢也有些巴洛克式风格。 军区司令部彰显着历史的厚重感,换言之,当苏俄成立后的二十多年间,当局对建筑的修善非常有限。 那有如何?沙俄时代遗留的建筑清一色花岗岩材质,它们非常坚固。 新西伯利亚这座城市面积很大,因为地广人稀的缘故,苏联可以尽可能的扩大城市的面积,以至于新盖的建筑彼此间隔较大,新修的道路亦是宽阔极了。 旧城则不是如此,道路不甚宽阔,乃至军区司令部的建筑区有些拥挤。 但它坐落在闹市区,尽管此地有重兵守卫,如果其中的工作人员要外出办事,前往各个机构也颇为便捷。 以杨明志对生活的态度,他恨不得科学院院区就在城市中心附近,如此上街买东西也不费事。 车队行进在较为狭窄的道路,全城没有超过六层的建筑,道路两旁的楼房也普遍为三层。 “以后新西伯利亚肯定要大兴土木建大楼,现在他们肯定没有建筑高层建筑的技术。” 杨明志不再多想,他估摸着自己有生之年,老毛子是没有能力建造三十三层的居民楼的。 是的,当铁幕降下,包括建筑百米高楼的技术,西方国家也是对苏联封锁的。 车队最终停在了被劲松环抱的停车场,紧跟着在军区司令身边,杨明志进入到所谓司令部大楼——一栋仅有四层的老楼。 他左顾右看,且看这楼,它的确古老,内部的暖气系统倒是一切正常。户外的气温有些寒冷,内部则温暖如春。 有些房间的方面是虚掩着的,透过门缝,他甚至看到了一些郁郁葱葱的盆栽,甚至,还有嗑瓜子的声音。 “唉?也许司令部的一些人工作也挺清闲?还说责任重担都让军区司令本人承担了?” 且说司令,他本意的不想让那些记者们搀和进来去搞什么新闻发布会,还是照老办法,针对实验的结果,让那些书记员把资料整理一下做个报告扔给报社,不就完事了? 贵客只有一个,那就是别列科夫将军。 要知道,鲜有将军们会进入军区司令部,数月以来,别列科夫是访客中职位最高的。 新闻发布会是要开的,再次之前,得让别列科夫见见司令部的其他人。 遂在军区司令的办公室里,杨明志第一次看到了军区的绝大部分高级军官,以及高级政工人员。 那是一个庞大到超过四十人的智囊团体,因得到司令本人的命令,许多外派的人今日都驱车回来了。 军区副司令、军区政治委员、征兵机构负责人、后勤机构负责人…… 基本上整个军区的各部分领导者齐聚于此,最重要的当然就是司令梅得伟捷夫本人。 他们都穿着军装戴着大沿帽,每个人胸前都挂着勋章,唯有一点,他们都是年纪一把的中年人,身上的勋章远不如杨明志的多。 如今,勋章的数量可以作为“对联盟贡献度”的衡量标准,瞧瞧这个亚洲面孔的年轻人吧,一大群中年人远不如他的功绩。 又是一番正式的会面,这一次,杨明志算是对军区的高级军官正式会见。 “也许他们中又对我非常重要的人,今天一定摆个好姿态。” 杨明志全程咧着嘴,弄得脸上的肌肉都僵硬了,这番“迎宾员”式的微笑着实有些虚假,不管虚不虚,一位中将还是摆出一副谦恭的态度不是么? 仅就军衔而言,杨明志和军区司令平级,也高于在场的其他人。 他谦恭的态度给予一众老家伙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此人适合深交。 “现在您和我们的同志们见了面,显然彼此间还不甚了解。所以等到您执意的记者会结束了,我们去食堂的雅间一坐。”军区司令介绍说。 “好吧!”杨明志点点头,“希望我不会醉倒。” “现在跟我走吧。”说罢,司令再吩咐一声:“警卫,你们通知一下休息的记者们,把他们领到二号会议室。” …… 新闻发布会这种事在苏联本就少见,但他确实是报社获取重要消息颇为快捷的方式。 许多年轻的记者还是头一次来军区司令部呢,走马观花的看一遍,就能写出一份新闻稿。 今日,他们关注的焦点只有别列科夫将军一人,不知那个年轻的将军会说些什么。 就在二号会议室,没有什么磨蹭,新闻发布会直接召开。 杨明志的确有许多话要给这些记者们说,不管怎么说突击步枪只是一种工具,他需要的借助这一工具为自己和家人捞到更大的收益。当然,他始终坚信着新枪将对军队带来巨大的发展。 基于此,他完全不需要发言稿,就当着一众侧耳倾听的记者们,阐述起新枪研发的心路历程。为了增加故事的传奇性,其中的添油加醋也少不了。他更知道,不管自己说得多么呆板,记者们一定会为了鼓舞士气添油加醋,自己今天就说得更加夸张些。 不管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会怎么想,报纸肯定要刊登相关内容。 如果是名不见经传的设计员搞出一款神奇的武器,多疑的斯大林绝对会先派人去调查,或者干脆不予考虑。 可那是别列科夫的杰作,就是数据离奇,斯大林也应该相信。 当着一群记者的面,杨明志也豁出去了,反正是吹牛嘛,吹得越响亮越好。 “你们注意,你们在靶场上已经见到突击步枪如同轻机枪那般作战。我们应该谋求这种武器的量产,让所有装备莫辛纳甘的战士更换武器,全体装备我的АБ42突击步枪。一个师装备六千支,全师的火力将超越一个军,一个集团军装备五万支,战斗力将逼近一个方面军!” “仅仅有它还不够,我们的军队必须大量装备由我发明的火箭助推式榴弹,必须保证每个班拥有一具发射器和十发备弹。每个排需要装备一具单兵火箭炮发射具,至少备弹三枚。如此我们的基层部队将具备空前的战斗力,具备轻易机会敌人坦克的能力,具备轻易攻克敌人堡垒的能力。” “你们必须把我的话如实的写下来,这是我对军队建设的看法,你们应该对全联盟人民发布。去告诉他们,别列科夫将军将发明更多的新式武器,拿出一些新的军事理念,使得前线的六百万军队战斗力迅速超越敌人……” 杨明志在这里滔滔不绝,梅得伟捷夫等军区高官们,他们以旁听的姿态不停的擦拭额头的冷汗。 大家都被震撼了,只因这个疯狂的别列科夫,他简直刚学会了跑步就想飞天。 难道这就是年轻人的青春热血?也太狂了!说的话的确很提气,只是那些话和《真理报》日常的吹牛并无二致。 事实就是如此,《真理报》、《消息报》、《红星报》,苏联这三个主流报纸为了鼓舞士气,在过去的一年里不停吹牛。据说后方兵工厂发明或改进一种新武器,报社马上将其吹捧为杀敌利器。 这一次,话是从别列科夫嘴里说出来,这个年轻人过去的所作所为可没有半点虚假,换言之他今日绝非夸夸其谈,说不定,今日之“扯淡”以后都能实现呢? “万一他是对的呢?!”军区司令可不敢断然否定,因为一切都太诱人了。 苏维埃的子弹产量从来不低,尤其是而今的托卡列夫手枪弹的消耗量是天文数字。司令可是仔细观察了所谓中间威力弹,它也就比手枪子弹长一点点罢了,一旦量产,其生产效率不见得比手枪弹慢。 国家完全能应对中间威力弹的消耗,从技术层面来说,军区司令实在确信,一旦新西伯利亚的几个工厂改行又竭尽全力造突击步枪,到了明年春季冻土融化之时,下生产线的突击步枪装备三个师肯定没问题。 当然这不过是设想,莫看别列科夫还在滔滔不绝,就算技术上能够实现,政策上也能实现? 除非,莫斯科的那些大佬下达许可。 军区司令保持着冷静,暂且就继续听别列科夫继续说话。 早在沼泽地的时候,萨林奇金就曾赞誉杨明志天生有着做政工的口才优势,作为一个士气的鼓动者,真的非常称职。 果不其然,杨明志的一番鼓噪,记者们听着真是热血澎湃。 他的话终于讲完,轮到记者们提问。 会场的热烈气氛已被调动起来,奈何时间有限,杨明志和军区司令商量一下,决定就只回答十个问题。 所谓问题也没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独家发布于女性小说专业网站-都市言情小说,首发网站后续章节更多、更全,都市言情小说已开通手机网站,m.dushiyanqing.org完全与网站同步更新,方便您随时阅读喜爱的小说。
最近阅读纪录:最近阅读纪录:
发表书评: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返回顶端↑
Copyright (C) 2002-2009都市言情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收录章节目录 第1765章 新闻发布会(第1页/共2页)-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