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首页 | 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总收藏榜 | 周推荐榜 | 周点击榜 | 本站推荐 | 申请作家 | 作者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都市言情小说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 章节目录 第1770章 班用机枪计划(一)(第1页/共2页)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
小说阅读页
背景颜色: 字型: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1最慢,10最快)
章节目录 第1770章 班用机枪计划(一)(第1页/共2页)

    枪管现在的口径,比起之前的情况仅仅扩大了024毫米! 仅仅的口径增加这么一丁点,它有对枪械有多大的影响? 仅就作战而言,影响已经非常巨大。毕竟一把好枪,它的零件结构可以非常简化,关键的枪管必须精密。一支百发百中的好枪,其枪管的口径必须恰到好处,膛线的阴线阳线结构也必须完美。想一举击毙一千米外的敌人,枪管必须具备这类硬性条件。 “劳模”枪管内的缝隙太大了,加之膛线阴线的变形,已经不可能指望该枪打出的子弹能有多大精确性。虽然没有进一步实验,杨明志相信,出膛的子弹必然偏移准星,子弹于枪管内也四处碰壁,枪管的磨损速度将迅速上升,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炸膛。 油腻物质堆积严重,枪管磨损严重,可能就算是重机枪,短时间打出三千发子弹也会遭遇类似的情况。 诸如马克沁这样的重机枪,军方并不要求其百发百中,甚至对它的精确度要求也不是很好。时代变了,实战之中这类重机枪的最大任务是火力压制和火力覆盖,以求短时间大量子弹的倾斜,依靠弹头的数量完成杀戮。 这一战术就造成二战之时,两万五千发子弹才会消灭一个敌人,再到了六十年代的越战,美军自己统计是六十万发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机枪,因为各国军人都知道它的恐怖能力,一战之时的割草无双,到了二战就成了火力压制神器。 或许随着战争形态的转变,所有类型的自动武器,已经不能指望它能精确打击,战斗之中主要依靠它做火力压制。最终由各种火炮、火箭炮、导弹解决被火力压制住的敌人。 也是这个原因,苏军拼命装备冲锋枪,疯狂的生产托卡列夫手枪弹。明知道士兵抱着冲锋枪都是疯狂扫射,它发射手枪弹就不可能指望它打得准。苏军已经尝到了“步兵火力压制、伴随坦克敲掉火力点”的巷战甜头,仅就巷战而言,仅从制式装备而言,德军必然落了下风。 “除了打了最多子弹的枪械,你们将其余九支全部拼装好。”杨明志继续命令。 “遵命,局长。”波波夫问:“接下来,我们的工作是什么?” “不要多问,先把这件事做好!” 在拼枪之前,设计员们必须先把所有零件好好擦拭一遍,之后再上一些防腐蚀的枪油。 本来按照约定,靶场试验之时,设计员们都有亲自上手的机会,奈何机会都被军方提供的那几位专业射手占有了。 不能亲自操持自己参与研发的枪械射击未免很是遗憾,机会应该还会有,至于是何时就不得而知了。 杨明志在户外抽了两根烟,借着风冷,可是把自己凌乱的脑袋冷静下来。 “局长,我们已经做完了。”波波夫匆匆跑到门口。 “干得好,让我进屋瞧瞧。” 枪械暂且码放在一个打木箱里,杨明志看看左右,继续吩咐说:“很快这些样枪会送到莫斯科去,在它们运上军列前,我们大家可要照看好它们。” “局长,此事您完全可以放心。”波波夫自信的说。 “我当然很放心。”杨明志顿了顿气,“到了现在,我们应该开始新的工作。多布洛夫!” “到!” “你领几个人把箱子搬到仓库,快去。办完后立刻回来,我给你们所有人交待新的任务。” 三人搬走箱子又百米飞奔的态度跑回来,只求不耽搁局长的时间。 太阳已经西下,黑夜为时不远。 宽大的大办公室内所有白炽灯打开,整个房间明亮不少。杨明志已经下定决心,从现在开始,另外两支枪械的图纸必须快速的整理出来。 如何实现快速?就依靠这一屋子坐着的绘图高手们。 所有的设计员们挺着高傲的胸膛,洗耳恭听局长的新命令。 “所有人到齐了。”站在众人面前的杨明志扫视一眼,开门见山的说:“我们已经完成的突击步枪基础版的样枪,上级虽然尚未给予我们生产许可,新西伯利亚方面已经尝试自己做,那些工厂已经开工。 接下来,我们要针对这一基础版本,研发出它的一些变种。至于是怎样的变种,你们已经知道。 对!就是班用机枪和短突击步枪! 我们要研发一个枪族,所有的枪械使用同样的中间威力弹,现在让我们将其他家族成员研发出来。 首先,由我亲自带队,我们先把班用机枪的工艺图纸画出来。” 话音刚落,办公室内的气氛一片热烈。 局长刚刚抵达就开始了研发工作,大家作为局长的帮手,在完成基础版样枪的同志,也仔细看了局长其他的图稿。 班用机枪,它不是轻机枪也不是重机枪,据局长所言属于一种新的类型。 它就是装备给步兵班的一款武器,该武器必须是步兵班的火力中坚,兼顾火力和精确性。波波夫等人看来,局长提出这个想法,肯定是参考了德军的班组配置。 一支标准的德军步兵班,十个战士就是为一挺通用机枪服务,在旷野中战斗,每个班一挺g34,火力的确强劲。只是g34的弊端就是射速太快,火力故而强悍,给予普通步兵的也是沉重负担。 弊端是有,德军之所以能够长期容忍,还是源于它给予步兵班的战术优势实在太大了。 如今一般的苏军步兵班根本不具备这样的火力,新组建的许多普通步兵师部队的步兵班,十个战士八支莫辛纳甘,班长手持冲锋枪外,唯一的机枪手操持的也是捷格加廖夫机枪。 大转盘里有47发弹,一个步兵班往往携带四个大盘子参战。反观德军,步兵班携带的装载三百发弹链的弹盒,往往要带五个。 旷野作战模式,明明是苏军占了下风。 波波夫琢磨着,等到突击步枪开始大规模装备,苏军步兵班在旷野作战,也将拥有极大的战术优势。 德军的g34射速特别快,它作为步兵班武器本身就是不务正业,对空射击才是其本职工作。波波夫完全知晓其射速快的原理,所以在沼泽地,自己和局长一番探讨,愣是通过削弹簧的方式,愣是把一批缴获的g34射速削减到每分钟900发。 即便如此也太快了。 一款优秀的武器可能不应该射速太快,它打出的子弹务必精确,射速与后坐力、枪口震颤,都应该使得体重仅七十公斤的战士能够控制得住。若是到了战端激烈之时,它也当可以倾泻火力。 仅就射速而言,波波夫觉得,沙俄乃至苏联自产的老式水冷马克沁,它的那种每分钟六百发的射速,恐怕就是火力和后勤压力之间的最优选择。 户外寒风呼啸,整个天空竟没有云彩,今日的气候的确反常! 太阳落山一半,时间已经是所谓的秋分,气候是寒冬无疑了,从今日开始,新西伯利亚的黑夜是将将越来越长,直到冬至的极限。 时间才下午三点半,波波夫看看表,再看看伏案对着一张大白纸工作的局长,寻思着有些话还是等会儿再说。 每个设计员都分得了任务,当然核心的工作还是杨明志在做。 波波夫自己也有工作,即作为监督员,督促普通设计员完成辅助性绘图。 介于靶场试验已经成功,新枪甚至经过了连续三千发射击的疯狂试验,事实就是如此,就算膛线被磨短轻微变形,继续射击并不影响。已经报废的那把枪所接受的试验,已经证明了其改造成班用机枪就是非常容易的。 当然,就是操作班用机枪作战,射手也不可能两个小时打出去三千发子弹! 射手不是笨蛋,射手的战友们所携带的子弹也有限,而敌人已经永远不肯能像当年坦能堡战役时那样,以密集队形冲击机枪阵地。 恐怕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些崇拜精神胜利无敌论的日军,才会搞什么自杀式的玉碎猪突。 结果只有一个——杀敌八十,自损一万。 然而现实颇具讽刺,无视伤亡而拼命冲锋,这种事苏军做的太多了。在《真理报》些长篇大论褒奖年轻的战士们大无畏的勇敢精神之时,掩盖着的正是大量火线提拔的军官们的死板。苏军冲锋时的勇敢毋庸置疑,于是乎,每场战斗的伤亡情况,总是苏军吃亏。 对于许多苏军部队,伤亡两人换掉敌人一个,已经是很大的成就。 总体而言,苏军的普通步兵师接到的上级命令,往往就只有一个,即向着一个确定的目标展开进攻,哪怕德军已经构筑了大量堡垒。军令已经下达,身为士兵的觉悟感,驱动一万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独家发布于女性小说专业网站-都市言情小说,首发网站后续章节更多、更全,都市言情小说已开通手机网站,m.dushiyanqing.org完全与网站同步更新,方便您随时阅读喜爱的小说。
最近阅读纪录:最近阅读纪录:
发表书评: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返回顶端↑
Copyright (C) 2002-2009都市言情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收录章节目录 第1770章 班用机枪计划(一)(第1页/共2页)-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