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首页 | 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总收藏榜 | 周推荐榜 | 周点击榜 | 本站推荐 | 申请作家 | 作者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都市言情小说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 章节目录 第1777章 造点中式厨具(第1页/共2页)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
小说阅读页
背景颜色: 字型: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1最慢,10最快)
章节目录 第1777章 造点中式厨具(第1页/共2页)

    烈酒下了肚,整个肚子暖和和的,或是歉意和感谢,杨明志连喝三杯,嘴里更是振振有词:“厂长同志,很抱歉不能和您共进晚餐。按照我们中国的传统,我连续喝下三杯酒,以示我的歉意。” “啊,您不必这么拘礼,在我们俄罗斯就没有这种传统。不过,每个冬季都有酗酒的笨蛋躺在路上睡觉,醉酒中被冻死。或许今年的情况会好很多,联盟的粮食大部分供应军队,实在没余粮酿酒,但愿酒鬼能少很多。” “但愿如此。” “可是有酒不喝就太愚蠢了。将军同志,既然是您妻子亲自给你做饭,想必也是最正宗的中餐吧。” 听得尼古拉耶夫斯基如此问,杨明志努力思索,猛地想到这个老家伙曾说过,十多年前新西伯利亚城市还有一些中国商人,城中有一些中餐馆。 “当然是正宗的中餐,用苏联的实在做出最正宗的中国面条。嘿嘿,厨师是中国人,做法也是中国式的,真是最正宗的中餐。” 杨明志故意这么说,引得尼古拉耶夫斯基瞬间提起兴趣,整个人双眼烁烁放光:“是嘛?或许我可以去拜访您。我不得不佩服你们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你们的国家并不强盛,做出的餐饮却是不可思议的,或许你们把所有的心思用在做菜了。哦,对不起……对不起,我的话有些不恰当。” “不碍事。反正七十年后中国又是全世界第一强国。”杨明志压根就没有对尼古拉耶夫斯基的话多想,他喝了酒亦是敢说。 既然说到吃饭的事,杨明志当然不介意请这位对自己帮助巨大的厂长吃顿中国大餐。 请客是必要的,届时杨明志丝毫不介意自己亲自做大厨。 “尊敬的厂长同志,您绝对想不到,其实我的厨艺也是不错的。相比较我的妻子,我的厨艺更佳!” “哦?!” “您对我帮助很大,我有理由请您吃一顿家宴。”话赶到这里,杨明志灵机一动,顺理成章的把自己另一个计划和盘托出。“我记得830厂的前身是专职生产家用金属工具的厂子。我想,生产一点厨具也是有能力的?” “当然!生产一些铁盘、餐刀、餐叉,都是非常容易的。” “哇!这是太好了。正宗的中餐需要一些正宗的中国式厨具,那些厨具是苏联没有的。如果您为我生产一些,就太好的。” “当然可以。” “那好,请您给我纸笔,我就在这里,给您画一下图纸。但愿……但愿您的工人也能像生产冲锋枪那样,以巨大的热情给我……给我生产一些特殊的大铁锅,以及一些蒸汽笼子……” 俄罗斯不曾用蒸汽加工食物,杨明志不知道相关的词汇,只能用“蒸汽”和“笼子”形容蒸笼这种中国炊具。 听着这个,尼古拉耶夫斯基当即费解。 “什么?蒸汽?” “对,就是用蒸汽来加热食物。” “蒸汽还能用来加热食物,我……等等!” 尼古拉耶夫斯基仔细思考,终于想到十多年前,他吃过一种特殊的面包。 “尊敬的将军,我年轻时到中餐馆吃过一种不用烤箱加工的面包,那种面包的里面还有一些酱肉,样貌奇怪口味倒是不错。” “哦,您说的是包子。” 在这里杨明志所说“包子”一词完全是汉语音译,尼古拉耶夫斯基丝毫没有头绪。 “包子就是用蒸汽加热的。”杨明志继续兴奋的说,“中国人不吃烤面包,我们最多吃烤制的饼。我们热衷于用蒸汽加工食物,比如把南俄的大米用蒸汽蒸熟,或是把腌制好的鲜鱼蒸熟,甚至是牛肉羊肉。高温蒸汽可是比开水更热,足足一百五十摄氏度呢?但用蒸汽烹饪需要相应的厨具。您必须明白,中国人加工面食,手法可是多种多样的。” 尼古拉耶夫斯基内心充满了期待,如果能吃上将军做的一顿中式晚宴,那是一种幸运,也是自己长久以来高强度又乏味工作的一种调味剂。 纸和笔都放在杨明志面前,很快的,蒸锅和笼屉的结构图被突击画下来。图纸简陋一些不是问题,杨明志知道工人们照着自己标注的数字参数,参考着粗糙的图,把厨具生产出来不是问题。 “不管是冲压还是焊接,您的工人照着图纸制造就行。终归我需要的是一些特制的锅,您觉得您的人多久能完成?” “大概一天时间,或者……”尼古拉耶夫斯基想了想,“最多也就是两天时间。看看您的图纸,似乎不是什么困难的操作。” “那就拜托您了。除此外我还需要一些别的的厨具,似乎830厂曾经有所生产?” “当然,如果您需要一些餐叉,我们将再度量产。那些模具暂且收起来,我们把模具拿出,即可开始大规模冲压生产。” “那就再生产一些餐叉餐刀之类的,如果可以再造一些铁盆铁盘” “好的,您交待的所有任务,我都将完成。” 生产一些餐具,尼古拉耶夫斯基没有丝毫的压力,不过是从仓库里将冲压用的模具拿出来。例如铁锅,它根本就是用冲床一压而就的。 苏联家庭对厨具的需求是有限的,主要源自于他们平日做饭的烹饪方式。 全联盟范围的集体农庄化,使得做饭的工作交给农庄食堂了。至于城市居民,由于人民所分配的房子太小,厨房基本就是几家几户共用。 人民非常热衷于吃面包,所以城市居民就去商店买面包,农村居民就到农庄食堂兑换面包。 轮到人民亲手做菜,不过是把大量的蔬菜土豆扔进一口铁锅里熬煮,以浓汤果腹罢了。 固然沙俄宫廷流传下来许多种俄式大餐,到了平民百姓这里,就着菜汤啃面包,正是最常见的居民写照。 830厂的身前,工厂生产了各类金属工具,其中刀叉这种餐具早已完成了全市家庭的普及,熬汤用铁锅也基本家家户户有一口。 尼古拉耶夫斯基今天接下两个任务,在他看来这些任务都是能够迅速解决的小问题。 最终令他头疼的问题依旧只有一个——如何安稳的完成下个月的两万支冲锋枪任务。 …… 夜幕笼罩着整个新西伯利亚,大街之上出现络绎不绝的人群,他们是下班的工人们。 城市有一百五十多万人口,以苏联的标准这就是罕有的大城市。当然以中国的标准,如此人口的城市也不算小了。 即便斯大林格勒激战正酣,也不是所有的苏联工厂是全天候连轴转。最繁忙的是军工厂,其次是皮革纺织类工厂。 跑了一整天,杨明志的身子没法不疲惫。一想到老婆挺着肚子还给自己下面条,那种幸福感几乎将疲惫消除。 汽车的鸣笛惊扰了正在吃饭的人们,所有设计员和卫兵们,基本是左手端着菜汤,右手握着面包块。 自从大清早安妮骑着车子拉回一袋面粉,未来不出意外,一日三餐的工作基本就由这个女人负责。 大家现在吃的正是小烤箱里陆续烤出来的,它完全不是大食堂的量产型面包,故而安妮可以做些更精细的加工,体现在口感上就是好吃有嚼劲。也是因为是现烤的小面包,它麦香味十足,如若放置时间久了,口味就会变差。 “喏,将军回来了,亲爱的你的中式面条还没做好吗?”依旧待在厨房的安妮问到。 “很快……很快就好了。” 犹豫烧柴的炉子有限,杨桃不得不等到安妮熬制的一锅菜汤沸腾后,再在炉火上放置小灶。 杨桃并不缺厨具,很多厨具就是从莫斯科带来的,甚至有一些还是从沼泽地拿来的。 例如一根擀面杖,它就是沼泽地的那些木工车床的杰作,也包括一些松木做的筷子、木勺子。 还是在沼泽地的日子,把缴获或空投得到的面粉加工成面条,它定会吸引来所有高级军官蹭饭。基于这些原因,杨桃自诩已经成了出色的面条师傅。 先是面团擀成面皮,撒上面粉再折叠,匕首将其切成条状。她已经备好待煮的面条,就等着小铁锅水开。 “安妮姐姐,等会儿我再把您熬的汤加热一下,把煮好的面条放进去,这就是最美妙的中国菜了。” “很好,我可以联想它的结果。应该是非常美味的。” 其实做面条这种事安妮又不是不懂,十多天前她还在莫斯科,将军就亲自指导自己做这种中国菜。 据说中国菜博大精深,加工食材的种类比法国人或是意大利人还要多数百种。的确,他们中国人是神奇的民族,诸如大家都吃腻的马铃薯,到了他们手里,也能用几种随处可见的辅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独家发布于女性小说专业网站-都市言情小说,首发网站后续章节更多、更全,都市言情小说已开通手机网站,m.dushiyanqing.org完全与网站同步更新,方便您随时阅读喜爱的小说。
最近阅读纪录:最近阅读纪录:
发表书评: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返回顶端↑
Copyright (C) 2002-2009都市言情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收录章节目录 第1777章 造点中式厨具(第1页/共2页)-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