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首页 | 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总收藏榜 | 周推荐榜 | 周点击榜 | 本站推荐 | 申请作家 | 作者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都市言情小说 > 宰执天下 > 章节目录 第39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33)(第1页/共2页)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
小说阅读页
背景颜色: 字型: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1最慢,10最快)
章节目录 第39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33)(第1页/共2页)

    韩冈是十天来第一次上殿。

    他辞了第五次之后,终于接下削去了国公封爵和食邑的诏书。

    作为新任的北院宣徽使走进了崇政殿的大门。

    两府宰执都在,气氛有些凝重。他们正等着韩冈来共议高丽军事。

    高丽求援的使臣进了京城。

    只是还没有安排上殿。住进了安州巷的同文馆——辽国都亭驿,西夏都亭西驿,高丽使者上京的时候,都会入住同文馆。

    不过这位使臣很性急,京城后就要说要面见大宋天子,被劝下后就说要去宣德门,看模样是要哭门,幸亏又给拦住了。

    但这样总不是事,要真让他学申包胥哭秦庭哭上七天七夜,麻烦可就大了。万一性子更烈一点,拿着求救的国书撞宣德门自尽,朝廷的脸面往哪里摆?

    不管怎么说,高丽也向大宋称了臣,纵然是两面倒,可之前的几年,朝廷在宣传上都将高丽称臣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正旦大朝会各国使臣上殿,高丽使者是单独一班。现在高丽被辽国侵攻,在道义就不能不救,民间和士林的议论必须要顾及。所以之前也都准备做做样子,给点甲兵、助点粮饷,让高丽消耗辽国国力。

    可现在若是来个忠臣哭庭,那就不一样了。朝廷若是置之不理,或是随意打发,民间的议论起来,两府就会很被动。

    但登州发来的军情加急,说高丽国已经丢了大半江山,辽军直接往开京去了。败得如此之快,也是始料未及的一件事。好歹多撑几天,不能援助还没到就被灭了吧。

    韩冈听了通报,想了一下,问道:“以诸公所见,开京守得住吗?”

    “看辽人的气势,开京不一定能守得住。”韩绛摇了摇头。

    蔡确也跟着道:“辽国这些年从皇宋学到了太多东西。官军虽不惧他,但四夷却是差得远了。事发突然,高丽毫无所备,败亡的可能居多。”

    “如果开京能守住,辽人的攻势坚持不了太久。但以高丽国中的情况,很难让人对此有信心。”

    “所以方才议论了一下,最好是加筑边城城墙,然后看辽国的反应。”章惇最后说道。

    的确打的是如意算盘。

    高丽毕竟也可算是大宋的属国,辽国此时攻打高丽,朝廷鞭长莫及,却也不能坐视不理,否则下面也会对怯懦的中枢有所不满。为高丽出兵当然更不可能,在边境上整修战备,摆出围魏救赵的架势,也算是一种各方面都说得过去的应对。

    再说边境诸州都刚刚经历了战争,麦苗都成了辽宋的马粮,今年注定不会有任何收成。之前对河北边州的赈济安排,就是以工代赈,组织边民挖掘塘泊。现在辽人抽不出手了,攻打的又是高丽,趁机将边境的城防修一番,也是一桩美事。

    难道耶律乙辛还敢再进攻不成?大不了到时候再打一番嘴仗。

    说起来两府宰执都认同这个方案,但太上皇后却只信任韩冈的专业意见,只能宣韩冈上殿。

    韩冈考虑了一下,问道:“只是怎么加筑?”

    几名宰辅互相看看,由蔡确出言问道:“玉昆有什么好想法?”

    “第一莫做,第二莫休,既然要做,就要做大的。不如干脆烧砖。以砖石包墙。”

    “砖石包墙?成本呢?”曾布立刻问道。

    就是如今的东京城,也仅仅是城门一圈有城砖包起,其他地方都还是夯土。虽然也能算得上坚固,可怎么与砖石垒砌的墙体相比?东西是好,但开销却吃不住。

    熙宁初年重修东京城墙时,曾议论过给东京城上砖石外墙,但一算成本,立刻就打消了念头。当时的国库并不充裕,实在玩不起。

    “河北如今多石炭,燃料不缺。”薛向帮韩冈说话,韩冈支持宰辅们的共识,只是提出了一点修改意见,也算是会做人了,“用边地流民烧砖,就等于是赈济了。”

    “的确如此。”韩冈点头,“这几年,东京石炭的价格已经比过去低了许多。河北本产石炭,价格只会更低。”

    随着石炭矿场的开发规模越来越大,不仅是炼铁,制砖的成本也在大幅降低。后世留存的城墙,就是一个县城,也有很多是有砖石保护。更别说有名的南北双京,东京城即便再奢华繁荣,在城防上还是输了许多。在韩冈看来,这可能就是为什么他后世见识过的城墙大多都是有城砖保护的原因——几百年后的石炭的使用比例,肯定是要超过现在的。

    要说富庶,大宋并不输给后世的几个王朝,但之所以连砖头都不用,也只是因为技术的发展还没有能够将制砖的成本压低下去。

    如果能改用砖石包墙,不论是霹雳砲还是早期的火炮,都要比对付夯土墙时吃力很多。纵使日后再与辽国对阵,火炮技术泄露出去,以辽国的技术水平,也不可能造出能击毁城墙的重炮来,也算是给上下一个安心。

    韩冈不怕火炮的秘密泄露出去,甚至期盼辽国当真装备上火炮。以来去如风而闻名的契丹骑兵,却牵着上千斤乃至几千斤重的重炮,好吧,会有多少将帅会笑疯掉?

    重型火炮有利于宋军以最快的速度攻破辽军城防,却反而会拖累辽军的实际战斗力。而火炮轻型化又不那么简单,韩冈现在都没把握,以辽国的技术更是不可能。以两国工艺技术的差距,同样威力下,辽国的火炮只可能会比大宋的更重。至于火药的配方和制作流程、以及铸造的工艺,这些看似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技术细节,却不是那么容易会泄露出去。

    韩冈心中笑了一下,宰辅们的想法还是很容易理解的。

    破坏既定的和约,在边界上大起工役,便要应对辽人的威逼。这样的形势下,当然需要一位精擅军事又有胆色的重臣坐镇河北。有此理由,吕惠卿代郭逵镇河北,在面子上也说得过去了。

    宰辅们的共识,既有军事意义,也有政治意义,同时还兼顾了实际上的需求,韩冈当然不会反对,锦上添花才是该做的事。

    郭逵马上就要回来了,那么吕惠卿什么时候到河北?

    发给他的诏书,以及他兄弟受到弹劾的消息,应该都快要传到长安城了吧。

    ……………………

    一场暴雨,解了长安多日的暑热,也带了一丝秋天的气息。

    院中的梧桐树,树叶落了满地。宣抚使行辕中的屋舍老旧,风雨卷下了不少屋瓦。风雨大作的时候,就听见窗外院中砰砰的碎裂声。

    下人们正忙着清理满地的碎瓦、落叶。

    吕惠卿站在台阶上,像是在看着下人们清扫,但心神早就不知游荡到了何处去。

    “大人。”吕惠卿的长子吕渊走到了他的身边,“今天是升堂视事的日子,前面已经准备好了。”

    吕惠卿动也没动。

    战争结束了之后,朝廷很快就选派得力官员,将新收复的疆土纳入了管制之下。现在他这个宣抚使也没有了什么事情可做,衙中的大小事务都交托给了宣抚判官。隔几日一视事,不过做做样子,尽一尽本分。

    吕惠卿在家甚有威严,吕渊不敢打扰,可也不敢不提醒,“大人,快要来不及了。”

    吕惠卿沉默着,忽而叹了一声:“……早就来不及了。”

    现在还想做什么,都已经来不及了。

    离开京城之后,出外官员的命运,就取决于天子。远在千里之外,没有人为自己辩解,更无法为自己解释。命运完全掌握在在京的宰辅们手中。

    吕惠卿本来认为自己有大功于国,朝廷纵不愿厚赏,也要顾忌自己手中的兵权,将自家及早调回京中。可是没

宰执天下独家发布于女性小说专业网站-都市言情小说,首发网站后续章节更多、更全,都市言情小说已开通手机网站,m.dushiyanqing.org完全与网站同步更新,方便您随时阅读喜爱的小说。
最近阅读纪录:最近阅读纪录:
发表书评: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返回顶端↑
Copyright (C) 2002-2009都市言情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收录章节目录 第39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33)(第1页/共2页)-宰执天下、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