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首页 | 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总收藏榜 | 周推荐榜 | 周点击榜 | 本站推荐 | 申请作家 | 作者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都市言情小说 > 道门七子 > 章节目录 第11章 道门历史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
小说阅读页
背景颜色: 字型: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1最慢,10最快)
章节目录 第11章 道门历史

    全真派金代王重阳所创立,主张道、儒、佛三教合一,即以“三教圆融、识心见性、独全其真”为宗旨,奉《道德经》、《清静经》、《孝经》、《心经》、《全真立教十五论》等为主要经典。

    全真派又分为南北二宗,北宗尊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为北五祖,传北七真,即全真七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宗派有龙门派(丘处机)、随山派(刘处玄)、南天派(谭处端)、遇山派(马钰)、华山派(郝大通)、崳山派(王处一)、清静派(孙不二)。

    南宗尊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为南五祖,加上刘永年、彭耜也称北宗七真。宗派有紫阳派,海蟾刘祖派。

    后又有南宋张三丰在武当山创立隐仙派,又叫三丰派。

    全真派主张功行双全,以期成仙证真,所以叫“全真”。这种内修主要是修养精神,即性,也称为性功,全真教既修性,也修命。真行即外修,主张济世度人。

    主要修炼内丹和武术,不推祟外丹和符箓,戒律严谨,要住庙,不结婚,不食荤,平时要穿道服,要束发留须。

    到现时全真派保留着三大祖庭,山西的永乐宫,陕西重阳,和京都的白云观。

    而正一盟威天师道,为东汉张道陵所创,分北天师道和南天师道。

    北天师道由南北朝的寇谦之所创,传至李皎后隐入深山,后又传至尊伊喜,改名为楼观道。

    南天师道则分支出三大派系,被誉名为三山符箓。

    第一大派系是张道陵张天师的子裔,张盛以世袭制继承天师之位继续传承,在赣省龙虎山祖庭的正一龙虎宗天师道,又叫正一道。

    正一道以符箓和斋醮为主,然后又分支出以符箓闻名的茅山派,以雷法闻名的清微派、神宵派,净名忠考道,天心派等等。

    正一龙虎宗天师道的天师是世袭制的,只有张天师的嫡传子裔并要持有天师的三大信物方可继承。

    而三大信物仍然留传至今,其中三五斩邪雌雄剑,此剑乃雌雄两把神剑,剑状若生铜,剑柄为五节连环,剑身隐隐刻有秘法符文以及日月星辰,剑重八十一两,象征着太上老君八十一化。

    相传雌剑被镇于鹤鸣山的戒鬼井内,以此来震慑人间的妖精邪怪,而雄剑则是作为历代天师传承的信物。

    天师之位自东汉至近现代,一直在传承着,传到第六十三代天师张恩溥时,张恩溥携子张允贤及三五斩邪雌雄剑之中的雄剑远赴华夏宝岛省。

    第二阳平治都功印,张天师创立五斗米道时在巴蜀之地设二十四治,分命仙曹,世人罪福死生。而阳平治则是祖天师弘道的第一个治所,属道教二十四治之首。

    阳平治都功印代表着张道陵天师身份的象征,据传说阳平治都功印“玉质厚七分,横长各一寸半,方纽。”也有说它“厚七分,横长各二寸半,玉质,金螭纽”。

    阳平治都功印是张天师在道教中实施神权、号令鬼神的“法印”,它随着斩邪剑一起,为历代天师传承。解放后,天师府20多枚印信都收归于赣省博物馆,其镇馆之宝为阳平治都功玉印。还有一说,在传到63代天师张恩溥时,被他带到了宝岛。

    最后正一盟威符箓,“箓”是记录天神的名册,它可以“统天地一切鬼神,诛伏邪魔,斩灭妖精,征灵召气,制御山川,涤荡气秽,章奏传驿,通传神仙,莫先乎正一矣”。据传说张天师留下的二十四品秘箓祖本,目前存于宝岛。

    而后来六十三代天师在宝岛省重新设立嗣汉天师府,因其长子张允贤英年早逝,自此再无人间天师,三大信物也不知所踪。但华夏的正一道仍然发展得十分蓬勃。

    第二派系是南朝陶弘景创立的清微派,但现今已是息微。

    第三派系是两晋时期的葛玄,于赣省阁皂山创立以奉三清天尊为最高神的灵宝派。擅长符箓,精于修炼外丹医治世间疾苦,并创作出《度人经》以度世人。

    后葛玄的侄孙葛洪于粤省的罗浮山修炼炼外丹,并将宗门发展,但到现今灵宝派已绝传,现在保留的灵宝派旧址只是道教宣传文化的一个基地。

    数千年以来,道教中羽化飞升成仙的天师中比较出名的有四位,又称四大天师,是张道陵、葛玄、萨守坚、许旌阳,为玉皇大帝通明宫的四位尊神。

    而此时秦小生计划修习的是道门的符箓。

    符箓是道教中的一种法术,亦称“符字”“墨箓”“丹书”。符箓是符和箓的合称。符箓术起源于巫觋,始见于东汉。《后汉书·方术传》载:“河南有麹圣卿,善为丹书符,劾厌杀鬼神而使命之。”

    道教符箓使用十分广泛。有用于为人治病者:或丹书符箓于纸,烧化后溶于水中,让病人饮下;或将符箓缄封,令病人佩戴。有用于驱鬼镇邪者:或佩戴身上,或贴于寝门上。 有用于救灾止害者:或将符箓投河堤溃决处以止水患,或书符召将以解除旱灾等。至于道士作斋醮法事,更离不开符箓,或书符于章表,上奏天神;或用符召将请神,令其杀鬼;或用符关照冥府,炼度亡魂。整个坛扬内外,张贴、悬挂各式符箓。

    传统的符箓,是将符文书写于纸上。

    有修为的修道之士,先是净身沐浴,然后诚心拜祭祖师,摒除杂念,心无旁骛。闭目冥想出想要借用神力的仙神法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感悟天神,当在大脑中可以见到仙神法相,才算是感通到仙神,方能向其借用神力。例如要画正一道的五雷符,就要冥想出掌管雷部的五位元帅的法相。

    然后以朱砂作墨,边诵念符咒,边在符纸上画符文,还要将真气注入符箓之中,待符文写完,若有金光或白光闪过,即符成。

    在书写符文的时候,要消耗大量的真气,以秦小生那黄豆大的内丹,画上一张符箓耗费的真气,要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才能够恢复,而且每次作符的成功率也非百分百。真可谓是真情疑无价,符箓价更高。

    使用也是十分讲究,要边诵法决边往符箓注入真气,方能催动。防护型的符箓不会燃烧,但祈祷型和攻击型的则化为灰烬。

    经过大半个月的时间,秦小生已经熟练地掌握到符箓的要诀,但若要提高作符的效率,看来还得好好修炼真气。

道门七子独家发布于女性小说专业网站-都市言情小说,首发网站后续章节更多、更全,都市言情小说已开通手机网站,m.dushiyanqing.org完全与网站同步更新,方便您随时阅读喜爱的小说。
最近阅读纪录:最近阅读纪录:
发表书评: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返回顶端↑
Copyright (C) 2002-2009都市言情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收录章节目录 第11章 道门历史-道门七子、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