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首页 | 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总收藏榜 | 周推荐榜 | 周点击榜 | 本站推荐 | 申请作家 | 作者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都市言情小说 > 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 章节目录 第113章 蓟州兵变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
小说阅读页
背景颜色: 字型: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1最慢,10最快)
章节目录 第113章 蓟州兵变

    “且刘都督乃孝纯皇后(崇祯之母)之侄,新乐侯刘文炳之弟,虽没有爵位,却也位列勋贵之中。”

    “所以臣提议由左都督刘文耀担任京营总督一职。”

    “臣附议!”

    “臣也附议!”

    在内阁的带领下,满朝文武几乎全票通过。

    但是也有例外。

    右都御史房可壮,刑部右侍郎张忻,兵科给事中曾应麟,兵科给事中的陈名夏等人站在原地既不表达同意,也不表示反对。

    崇祯静静的看着他们,猜到了这些人的想法。

    想必这些人怕被治罪,索性在朝堂上佛系当差了。

    崇祯心中冷笑,是狐狸早晚要露出尾巴的,他只需要等待即可。

    “那就按诸位的意思办吧,左都督刘文耀兼任京营总督一职。”

    刘文耀也不推辞,当即跪地领旨:“臣刘文耀领旨谢恩!”

    “免礼平身!京营总督的差事不好当,要让京营士兵在最短的时间内拥有与敌军精锐一战的能力。”

    “臣谨遵圣意!”

    “既然京营总督有了人选,那么李阁老继续吧!”崇祯表情平淡。

    李邦华再次出班,拱手说到:“朝廷九边已失八边,只有蓟州一镇可守!当务之急是在蓟州布置重兵,抵御流贼和建奴。”

    李邦华的话刚说完,兵科给事中曾应麟忍不住了,他拱手问:“李阁老,你说的道理我们都懂,但钱从何来?兵又从何来?”

    “户部前些日子虽然有不少银子入库,但边军欠饷尚未补发,各地的军饷也都有亏钱,一旦把这些钱都花了,国库的那些钱怕是不够吧?”

    “况且蓟州屡次兵变,不应在此驻军!”

    曾应麟自以为说的有理有据,所以语气十分不友善。

    在他的认知里,朝廷现在满打满算也只有一千万两银子。其中养心殿后面挖出二百万两,成国公府上查抄几百万两,在离京的勋贵手里抢了几百万两,仅此而已!

    而且蓟州有过两次兵变,确实有不适合继续驻军的理由。

    李邦华心中冷笑。

    虽然他不知道内帑有多少钱,但国库存银超过了一千万两。

    这些钱肯定够用。

    实际上...国库加内帑存银已经超过了两千万两,如果算是其他财物折银,总数逼近三千万两。

    而且九边大军已丢八边,除非那些士兵投降,否则之前拖欠的饷银根本不用补发。

    吴三桂那边欠饷不足一百五十万两,虽然不少,但也不多。

    而且新招募士兵才多少钱?

    朝廷给士兵的钱主要包括两项,一是月粮,二是行粮。

    月粮=工资。

    行粮=出差补助。

    边军去城四十里外才给口粮,而军镇腹地的官兵则不发口粮。因为腹地官兵不属于出差,所以不会发放行粮。

    就算蓟州招募的士兵按照每人每月二两银子的标准,三万兵士一年也才消耗七十二万两银子。

    对比辽东,这些钱根本不算什么。

    李邦华眯着眼睛,悠悠说道:“钱的问题不劳曾大人费心了,国库不但有存银,而且很多。兵源的问题本官也考虑过,来源有三!”

    “一,招募蓟州当地百姓!二,调山海关总兵高第的守军;三是蓟辽总督王永吉王大人的关宁军。”

    “至于你说的蓟州屡次兵变,那些都属于人祸,与蓟州这个地方无关。”

    朝堂之上,安静的有些可怕。

    李邦华太敢说了,先不提他的兵源对策,单就蓟州兵变的言论,就触及到朝廷和皇帝的逆鳞。

    他怎么敢的啊?

    众人一番对视后,最后将目光落到崇祯身上。

    崇祯一脸平静的坐在龙椅上,开始回忆历史。

    蓟州兵变...

    这是史书都不愿记载的事件,自此之后明军开始日落西山。

    蓟州兵变对于大明的影响十分深远!

    第一次蓟州兵变是万历二十三年,明史记载两千多戚家军不满粮饷,兵变被杀。第二次是己巳之变时,驻守在蓟密永防线的十万大军成建制投降建奴。

    第一次兵变并非戚家军不满粮饷,实际是朝廷内部斗争的延续。

    万历二十年,时任戚家军主帅吴惟忠领兵奉命入朝抗倭。围攻平壤时朝廷承诺第一个攻上平壤城头的赏银五千两,朝鲜史册以及明史皆记载。

    但首先登城的戚家军既没有领到赏银,还被欠饷。戚家军讨薪未成,被王保诱杀,冠以“兵变”的罪名。紧接着吴惟忠被罢黜,戚家军被遣返原籍。

    戚家军真的兵变了吗?

    当然没有!

    究其根本是党争带来的恶果。

    戚继光由于受到万历和张居正的信任,加之戚家军百战百胜,所以戚家军地位不断上升,成为明军的楷模军队。这引起了其他军队,尤其是辽东兵的不满。

    张居正死后,万历开始清算张居正,深受张居正信任的戚继光也遭到牵连。

    万历年间的党争无节操无底线,作为张居正的门人,不管戚继光能力如何,都要被清出朝堂。戚继光一手打造出的戚家军,也背负着同样的命运。

    于是...戚家军被迫落幕。

    以严明的军纪、百战百胜的战绩闻名的戚家军惨遭友军屠杀,寒了多少人的心?

    至于第二次蓟州兵变是朝廷缺钱,崇祯力主裁汰蓟州、密云、永镇新军(有兴趣的可以去查查,这是崇祯自掘坟墓的经典操作之一),部分被汰兵阴谋作乱,在八旗兵犯蓟之际乘机投敌。

    李邦华把这两件事都归于人祸,可见他胆子是多么大。

    “陛下,内阁首辅李邦华在朝堂上胡言乱语影射陛下,应该治他的罪!”见崇祯沉默不语,刑部左侍郎张忻第一时间跳了出来。

    趁他病,要他命!这是张忻为官多年的经验!

    就算打不倒李邦华,也要在皇上心中种下一颗仇恨的种子。

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独家发布于女性小说专业网站-都市言情小说,首发网站后续章节更多、更全,都市言情小说已开通手机网站,m.dushiyanqing.org完全与网站同步更新,方便您随时阅读喜爱的小说。
最近阅读纪录:最近阅读纪录:
发表书评: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返回顶端↑
Copyright (C) 2002-2009都市言情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收录章节目录 第113章 蓟州兵变-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