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首页 | 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总收藏榜 | 周推荐榜 | 周点击榜 | 本站推荐 | 申请作家 | 作者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都市言情小说 > 边缘,不再美丽 > 第1卷 第五节 消费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
小说阅读页
背景颜色: 字型: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1最慢,10最快)
第1卷 第五节 消费

    吴海平抿一口水后又开始继续讲。

    “我们来分析一下我们国家建国以来的消费状况!”吴海平边说便在笔记本上写到:

    ‘50-60年代——想消费’

    我们国家49年建国后,国家处于严重物资短缺,供远小于求状态,于是就有了各式各样购买券、认购券的出现。我们的父辈差不多都经历过,那个时候,买粮要粮票,买肉要肉票,买布要布票,买自行车也要工业券,这样以来,到普通老百姓手里,就是有钱也买不到商品,这样就出现了‘想消费’的心理。

    ‘70-80年代——抢消费’

    70-80年代,我们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这一伟大策略,于是全国上下各大中小型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般竞相出现。生产力提高了,供基本等于人们所需,这个时候,国家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转轨中就出现了平价议价之分。什么是平价议价呢?比如说,在那个时候,你是去买米,如果你有粮票可能就是两毛钱一斤,如果你没有粮票那可能就要四毛钱一斤或是更高,这样一来,老百姓看着现有的物资,心里会想:今天10元钱能够买到的东西也许到了明天要20元才能买回。商品价格的不断上涨,使得老百姓掀起抢购风潮,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买回来在说,这样就形成了‘抢消费’的心理。

    ‘90年代后——等消费’

    老百姓成批购买,大量积压,给商家造成一种供小于求的假象,使得商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到了90年代,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供远远大于需,可以说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面对琳琅满目品种繁多的商品,商家为抢占消费市场不得不采取了各式各样的销售手段。消费者也看到了,商品品种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强,价格却一降再降,消费者冷静了下来,不再盲目购买,开始有了一种翘首以待的心理,他们在想:我先不急,等等看,明天也许就有更新、更强、更便宜的产品出现,这样以来,就形成了‘等消费’的心理。”

    吴海平滔滔不绝又开始举例,我却没有听进去多少,倒是辛美萍时不时提醒我说:“小小,哪里听不明白你就说,让吴老师给你讲清楚!”

    我点头,不语。

    讲完了各种各样的消费,吴海平翻过涂了满满一页的讲稿,在新的一页上开始划拉起来。

    “消费者可以等,那么我们想想厂家可以等吗?消费者这么一等,厂家的商品就不断积压,于是工厂就要减少生产线——〉工人下岗——〉收入降低——〉不敢消费—-〉等消费——〉产品积压——〉更多工人下岗。

    如此以来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面对疲软的经济市场,98年朱镕基总理提出号召:‘坚决刺激消费,启动国内内需’,中央做出了相应措施。

    (1)银行降息。

    (2)股市债券。

    (3)贷款消费。

    但由于我们国家人民思想观念落后,所以这三大措施并没能从根本上缓解国内市场现状。如此一来,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市场均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才能让消费者消费,让更多的钱流动起来呢?科学家、心理学家共同研究出了消费者的三大消费心理,即:

    1。量大打折。例如打折、赠品。

    2。互动介绍。例如口碑宣传。

    3。变分散为集中。例如超市。

    吴海平讲完这些的时候,我已经开始焦躁不安起来。“他想说什么?辛美萍给我找的是什么样的工作?”——可怜的我这时候还没有明白他们是在给我“上套”。

    “至于公司的情况金以及利润如何分配,我们下午有课,你一定要去听!”吴海平合上工作薄:“如果还有什么疑问,你随时可以问我。”我点点头,看我没有任何言语,辛美萍和张妮提出告辞,我客气地对吴海平说了声“谢谢”向门外走去。

    回家地路上我们一句话都没说,一到住的地方我便躲进了房间,想着这些奇奇怪怪的事情。

    下午辛美萍和张妮带我到市中心一家饭店,说是去“上课”。到了后,径直上了顶层。一个三十多平米的大厅里,许多陌生的男男女女已经在里面了。大家三三两两地说笑,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辛美萍开始向自己认识地人介绍我,也向我介绍他们,我应付地握手、问好,不知这是在做什么。

    不一会儿,一位身材高挑、长发披肩的女孩站在台前示意大家安静,在她的示意下,大厅里的人相继坐了下来。我被辛美萍安排在第一排中间的位置,回头看身后的她时,才发现后面黑压压一片人头,估计有三四十人之多。

    女孩自报家门:来自贵州,姓周名鸿。在周鸿刻意渲染的气氛中,我和旁边几位一一站起来做了自我介绍,周鸿带领众人鼓掌,并大声地说:“欢迎你们加入我们这个新团体大家庭。”这时我才知道第一排坐着的都是这次“招聘”新来的。

    “现在有请我们这里最最优秀、最最英俊的帅哥——白耀峰——白老师!”周鸿带头鼓掌。

    掌声由小渐大,由缓渐急,伴随着强烈的鼓掌节奏,一位约二十三四岁的小伙子“蹦”上了台。

    只见他身着白色短袖,打一条咖啡色领带,下身着一条笔挺的黑色西裤,茶色镜片后一双不大的眼睛却熠熠生辉。

    白耀峰一上来也伙同大家一起鼓掌,掌声持续了约半分钟后,他示意大家停下。

    简单自我介绍后,白耀峰开始“上课”。

    “想必公司的理念大家已经很熟悉了,今天在这里我们共同来分享的是公司人性化的红利分配制度。”

    我转过头问辛美萍:“什么是理念?”

    “早上吴老师讲的就是理念。”辛美萍小声地说。

    回过头,白耀峰已经在不知从哪弄来的小黑板写上‘红利分配’。“我们已经了解过了,既然国家推行刺激消费的三大策略收效不甚理想,商家又该怎么办呢?坐以待毙吗?不,为了抢占消费市场,各商家将三大消费心理应用于自已的营销中,而其中又以美商得利集团堪称最大运营商。

    得利集团前身为台湾华良药业集团,最初华良药业在湖南长沙投资而现在为美商得利集团,董事长为郑永森现在国内大部分地区投资达2。8亿美元。

    美商得利成为了真正得专职营销公司,那么,什么是专职营销公司?通俗地说就是借别人的产品推广自已的品牌,例如耐克、戴尔,波音等等。

    我们来看, 传统的经商开店,首先是先选择一个风水宝地,然后进行特定装修,再去购置物品,接下来就是开始等,等什么呢?等顾客上门来主动消费,这样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常常会面临关门倒闭。

    于是就有人想:既然按照传统的思维模式走不通,到头来赚不到钱,只有等亏这一结果,那为何不反过来呢?

    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采用反向倒推市场的网状行销方式——全球得利计划是以人类消费为导向,以满足消费者心理为基础、采用异业结盟、结合商场和陪送中心的方法,组建成一个集生产、销售、服务、消费为一体的共同体,以达资源共享、利益共生的目的。消费者在得利或异业结盟公司消费得每一件产品都有积分,当累计积分达到1000积分,你就成为公司一名业务员,就可以发展自已两组消费群体。以此类推,每个你发展的业务员同样取得资格后也可以发展自己得消费群,这样你的积分也随之无限期累加,当你达到10000积分时,公司回馈你2000元,总量达到35000积分时,公司回馈你4000元,总量达到50000积分时,公司再回馈你5000元,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循环,而每个循环的酬宾回馈总额为11000元,只不过公司分三各阶段来返还给你。”

边缘,不再美丽独家发布于女性小说专业网站-都市言情小说,首发网站后续章节更多、更全,都市言情小说已开通手机网站,m.dushiyanqing.org完全与网站同步更新,方便您随时阅读喜爱的小说。
最近阅读纪录:最近阅读纪录:
发表书评: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返回顶端↑
Copyright (C) 2002-2009都市言情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收录第1卷 第五节 消费-边缘,不再美丽、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