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首页 | 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总收藏榜 | 周推荐榜 | 周点击榜 | 本站推荐 | 申请作家 | 作者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都市言情小说 > 群雄逐鹿的五代十国 > 第1卷 第二十二回 吴主杨溥承大统 茂贞身死地归唐(第1页/共2页)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
小说阅读页
背景颜色: 字型: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1最慢,10最快)
第1卷 第二十二回 吴主杨溥承大统 茂贞身死地归唐(第1页/共2页)

    却说吴主杨隆演已死,丞相徐温恐新君即位,己须交权,遂欲篡改遗诏,立江夏王杨琳为主。丞相府总管诸著作事陈蟠曰:“不可。今丞相虽大权在握,但并未使全朝大臣皆服从。若丞相改立新君,则露篡逆之心矣,不顺丞相者即可以‘清君侧’为名反叛。望丞相三思。”温大悟,半晌道:“吾谢先生。幸得先生指出吾不可行之处,否则吾即危矣。吾若无先生,不可成大事。”即升蟠为丞相府内史,封康定县侯,然遣使迎杨溥入大德宫登基。溥再三推辞,徐温不从,溥即受玉玺。百官又请溥升昭文殿,跪于阶下两班,三呼万岁。溥下诏,改是年为顺义元年,大赦吴地。以徐温为大丞相,仍领昔日官职,并增五县封地,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并监国理政,如汉王莽、曹操故事。徐温部将皆为郡王、郡公,封爵各增三县。其余官僚,皆有封赏。追尊杨隆演为中宗高皇帝,尊隆演皇后董氏为皇太后。大事已毕,徐温即自号为“宰衡”,事无大小,皆亲自处理,不报朝廷。又恐董太后临朝听政,将其幽禁于昭武殿内,非经其许可,不得自由出入,何人皆不许见之。

    徐温见大事已成,遂称病回封国,于王邸内自理中外大小一切事物。丞相府参军徐知衡曰:“今丞相已受最高待遇,且丞相已年愈花甲,不可再过问政事也。丞相应辞官安度晚年,以苟全性命。”温曰:“若如此,吾到手的大权,即为他人所得耶!此策不可行。”知衡曰:“丞相辞官同时,可奏请天子,不任他人为丞相,任知浩为相,可否?”温曰:“若如此,天子即料吾欲篡国耶!吾性命即失了!不可,不可。卿勿再言。”知衡拜辞而退。陈蟠曰:“丞相自唐天佑以来,为杨氏立有汗马之功。杨氏建国后,又与己数子辅国,功德巍巍,使吴地太平无事,天下人皆悦丞相矣。今丞相已事吴二十余年,现已年愈花甲,而吴主懦弱,不堪为君,丞相可布告吴地,即皇帝位。”温大喜曰:“此言甚好,正合吾意,吾即刻从之。”忽阶下有一人喝道:“丞相,不可,万万不可!”众皆大惊。温视之,乃丞相府副总管诸著作事王元磊。温怒曰:“汝为何言此事不可行?”元磊曰:“丞相,今中外有数十大臣觉到丞相欲篡国,遂于家中操练兵马,待丞相一即帝位,即反叛也。丞相之帝位岂能做稳乎?”温曰:“既然汝言大臣不服吾,为何陈内史言百姓皆悦吾乎?”元磊曰:“陈蟠小子,名为佐丞相理政,实则拉拢丞相,欲反叛也。便是其不反叛,其也是一阿谀奉承之徒,请丞相速斩之!速斩之!”温大怒曰:“汝不怕死否?武士,速将其烹之!”武士遂将元磊拖下,押至刑场欲烹之。

    元磊喝道:“冤枉!冤枉!丞相,某宁死,必阻丞相篡国!请武士将丞相请来,吾欲见之!”武士皆颤瑟,不敢行刑。武士遂请徐温至刑场,元磊见之,遂匍匐跪于地,泣曰:“丞相,万万不可即帝位也!恳请丞相三思,万万不可即帝位!万万不可即帝位!”温怜其忠,遂命武士退下,并亲释其缚。

    却说吴顺义七年,改元乾贞。是年正月,徐温至金陵府朝贺,吴主杨溥设宴款待之。宴毕,徐温欲回封国,忽觉心疼,然头部眩晕,觉天昏地暗,昏倒于地。陈蟠即请太医救之,将其送至王邸养病。数日方醒,徐徐又昏,然又醒。心疼亦加剧。是月二十五日,温料为日不多,遂召徐知衡、知浩、陈蟠、纪祥、杨琳、王元磊及妻李氏等至榻前,嘱以后事。温曰:“孤自应募从军以来,为杨氏立有汗马功劳,官居极品,地位显赫,此孤已心满意足,死而无憾矣。只是孤恐孤入土为安后,他人乘机夺权,以致徐氏没落。孤遂以徐知浩代孤官职,其余部将皆应安心辅佐,以防不测,不可尔虞我诈也。孤妻李氏,立为齐王太后。”然又与徐知浩曰:“孤死后,汝继孤位。外事不决,可问孤部将;内事不决,可问齐太后。”言毕,放声大哭,心疼又加剧,倒于地上,大叫一声而亡。年六十二岁。后北汉代州刺史杨业亦有诗曰:

    徐子和兮辅吴国,不知是福还是祸。

    秉政历事三代主,儿女情兮常常乐。

    且说吴主杨溥闻徐温死讯,大喜,料此后己即可亲政,欲于当年三月改元“永安”。但又思徐知浩即徐温老部将,又大惧,遂罢改元之意,然遣使赴齐王王邸吊丧。知浩重赏了使者,然命其回京。知浩遂办丧事。五月初五日,知浩继任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尚书令、太师及齐王,加九锡,仍领寿州刺史。六日,知浩更名知诰,尊李氏为齐王太后,立长子李景通为王太子。二十三日,杨溥正式承认徐知诰所任官职。

    却说歧王宋文通闻李存勖称帝,遂复姓名为李茂贞,太子仍姓李。同光二年正月,李茂贞遣使至西京,朝贺李存勖,并宣布称臣。存勖下诏褒奖茂贞,并命其入朝为官。茂贞称病推辞。存勖不许,茂贞遂留太子李安国守上梁府,亲率百官至西京,见李存勖。存勖问道:“卿疾痊愈否?”茂贞答道:“禀陛下,臣病已痊愈矣。”存勖曰:“昔日朱氏为帝时,卿不服,遂称歧王,以复唐室。现朱氏已灭,唐室已复,卿为何不去歧王号乎?”茂贞大惧,颤瑟不言。存勖曰:“朕无杀卿之意也,请卿勿忧。”茂贞奏曰:“臣誓死忠于唐室,忠于陛下,绝无他意也。臣回歧地后,即刻撤换卫兵,并献地入朝为官,以辅佐陛下。”存勖曰:“卿应于歧地下一制,命歧地官僚、百姓皆归大唐,然献地于朕。”茂贞即奉命行事。

    于是李茂贞回上梁府,然下制,命全国官僚、百姓皆归后唐,制曰:

    今大唐皇帝李存勖英明神武,德才兼备,孤不如其也。孤至今已称歧王二十年矣,年亦过花甲,不可理事。再者,孤称歧王,即志在兴复唐室。今唐室已复,孤若再不去王号,即显孤有野心耳。孤欲献地于大唐皇帝,并入朝为官。谨请各官员、百姓亦顺天意,速归顺唐主。若不顺者,诛灭九族!

    大唐同光二年二月十五日制

    于是李茂贞遣使将此制抄写一万五千份,并发放歧地全境。官员、百姓闻之,遂皆归顺后唐。以同光二年三月,李茂贞率百官起程。茂贞亲骑快马,一日夜行一百五十里,于是月底即抵西京。茂贞亲举降旗,喝道:“歧王李茂贞投降了!”及至西京大明宫,茂贞未见唐主李存勖,即问守宫宦官道:“主上在何地?”守宫宦官答曰:“天子正游幸北都,数日方可回。”于是茂贞又赴北都。

    四月初十日,李茂贞于北都光文宫皇兴阁会见李存勖。存勖曰:“你与朕皆是同姓,古人云:‘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朕安可起兵戈讨卿?固朕劝卿归顺大唐。卿能时大体,处大局,朕一陈说利害卿即主动见朕,真是难得之忠臣也。”茂贞笑曰:“陛下过奖了臣。臣昔日曾使臣部将欲害陛下,陛下不治臣罪,臣即心满意足矣。陛下才时大体,处大局,用人不视仇,唯才是举,陛下真乃千古圣君也!”存勖曰:“朕实不如卿也。”茂贞曰:“陛下此言差也,是臣不如陛下。昔日臣与陛下结盟,共伐暴梁时,陛下身先士卒,战无不克,攻无不胜,占十余州县;而臣则按兵不动,只守不攻,未立寸尺之功,未占一州县,未生擒一贼将,实则不如陛下,臣当之惭愧。”存勖曰:“不谈此事了。卿自动归我大唐,朕定会重用卿。待回西京后,朕大会文武,议定卿官职,可否?”茂贞曰:“臣于赴西京时因天凉染伤寒,郎中言须安心养病,固臣请陛下授臣一闲职,于西京赐臣一私邸,命臣闲居养病,可否?”存勖曰:“若如此,朕即刻遣使送卿回上梁府,封卿为平歧郡公,命卿委政于卿子李安国,并命卿子代任卿职凤翔节度使,另任朕皇叔汉王李克钧为节度副使,作为辅佐,可否?”茂贞领命,谢恩。存勖遂命西京飞龙待诏魏应护送李茂贞回上梁府,应奉命行事。于是歧地尽归后唐。

    却说同光二年十一月,李茂贞病情危重。时昏时醒,

群雄逐鹿的五代十国独家发布于女性小说专业网站-都市言情小说,首发网站后续章节更多、更全,都市言情小说已开通手机网站,m.dushiyanqing.org完全与网站同步更新,方便您随时阅读喜爱的小说。
最近阅读纪录:最近阅读纪录:
发表书评: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返回顶端↑
Copyright (C) 2002-2009都市言情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收录第1卷 第二十二回 吴主杨溥承大统 茂贞身死地归唐(第1页/共2页)-群雄逐鹿的五代十国、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