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首页 | 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总收藏榜 | 周推荐榜 | 周点击榜 | 本站推荐 | 申请作家 | 作者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都市言情小说 > 群雄逐鹿的五代十国 > 第1卷 第三十三回 大闽王延钧即位 孟昶广政行新政(第1页/共2页)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
小说阅读页
背景颜色: 字型: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1最慢,10最快)
第1卷 第三十三回 大闽王延钧即位 孟昶广政行新政(第1页/共2页)

    却说后唐天成二年正月,唐明宗召闽王王延钧入朝。延钧自觉惶恐,即召文武问道:“孤去否?或不去?”此时,参知政事王适已死,新参知政事方如俞曰:“不可。”

    延钧曰:“为何不可耶?”如俞答道:“今大王居忠义太师,天下兵马大元帅,领清平军节度使,拥兵三十万,镇福州,有闽地半壁江山,权势颇重,唐主定会疑忌大王。臣料唐主召大王,必无善果耳。”延钧曰:“卿言唐主欲杀孤耶?”答曰:“是。”延钧问道:“为之奈何?”如俞答道:“今大王领兵三十万,且有闽地半壁江山,称帝已易也。大王可速与唐断交,即皇帝位,自立一国,岂不美哉?若唐发兵讨大王,大王可命臣与之决战,臣一战即可退之。”延钧再三推辞,如俞皆言不可。其余文武,十人有九人主延钧称帝者。延钧遂命内枢密使张恽,相国张秋平之子于福州建德城筑一坛,择六月十八日于此处登基,正式建闽国。

    是日,王延钧端坐于台上,张秋平、方如俞立于左右,执剑。其余百官跪于台下两班,三呼万岁。延钧废唐年号,改元龙启元年。谥祖王勋为始祖建皇帝,祖母章氏为建皇后;伯王潮为高祖文皇帝,伯母刘氏为文皇后;父王审知为太祖武皇帝,生母范氏为武德皇后,嫡母孔氏为武哀皇后;兄王延翰为嗣主明皇帝。尊延翰之孙皇后为天圣明毅大皇嫂,一切皆如太后,并命其协理朝政。以张秋平为丞相兼太尉,张恽为中书令,方如俞为尚书令,刘异洵为大将军,王牿为枢密院总管,王子锞为枢密院副总管。其余官僚,皆有封赏。大赦罪人。以福州为南京天圣府,泉州为北京天兴府,作为陪都。命王牿及王子锞率枢密院一百三十人,参隋唐之律篡《大闽刑统格式》,分格式各十三卷,次年十一月颁行。

    王延峻即位后,行龙启新法。龙启新法有:

    一、设野政台,辖金、厦州及夷岛,驻北京天兴府,设都督台政事一人,副都督台政事三人,及签书公事、观察使等职。

    二、羽林军由户部供粮,不必自食,且服役者改为二十岁服役,五十五岁退。

    三、由太子兼处冤大臣,开处冤府,百姓有冤,县令刺史皆不理者,可入府诉冤。

    四、各长官皆不可以进贡为名增税,违者轻减俸禄重革职,告发轻者赏银,重者补缺。

    五、废今田制,复行魏朝屯田制。

    龙启年间,因行新法,固大闽太平无事,国泰民安也。但王延峻改元永和后,即渐趋骄奢。其不理政事,日夜酣饮,声色犬马,喜听歌功颂德之言,并大兴土木筑道观,又自称“大圣庆德仁和道君皇帝”。且乱定官职,朝令夕改,致使军费开支膨胀。赋税苛重,处冤府亦徒有虚名。永和三年起,延峻年年皆南巡北狩,致使国库空虚,起义不断。张恽、王子锞多次劝谏,二人皆被车裂,剥皮实草,并抄家夷三族。

    永和五年九月,王延峻又幸漳州,出城时,觉有人欲索其命,即下辇视察。只见一身长八尺之人着黑服,持甲,卧于草中,后有五十余人亦如此。延峻问道:“汝等乃何人?”为首者笑曰:“王皇帝,汝死矣!我乃张恽门客黄霖之子,姓黄名安民。吾父死时,吾已赴中国避难,固汝之官兵未能得我级。现吾已奔晋王麾下,任监军。晋王深明大义,欲救闽地苍生,遂命吾来伐汝。吾先率小队斩汝,然吾大军即至,能踏平汝国耶!”延峻大怒曰:“汝真是无法无天!朕……”刹时,“黄安民”一亲兵已冲上,将延峻劈开,然拖尸而去。在位十年,寿四十八岁。后有诗叹曰:

    壮时有为老时昏,可怜闽君判二人。

    悠悠此举是何祸,骄奢淫逸是罪魂。

    十年闽帝何得是?惜哉大闽陷深沉。

    此弑君之人,实乃太子、处冤大臣王继鹏也。因继鹏与枢密院佥事毛文度结党,延峻知此事后,欲废继鹏,固继鹏杀其父也。

    却说蜀帝孟知祥崩,太子孟昶嗣位,年十五。初即位,大赦天下,以丞相毋昭洵总督内外事务,封广德郡王,允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如萧何故事,作为辅佐。昭洵以天子名行新政,如下:

    一、于明德二年仿唐制,开科取士。

    二、设御史台,长官为御史中丞,暂由毋昭洵兼任。御史台为清吏治之所,每年遣使巡查百官一次。如有不称职者,不奏即可就地处治也;亦可不奏,就地赏廉。

    三、上至长官,下至庶民,皆可上奏,举荐人才。若被荐者得以重用,且德才兼备,荐者可受封赏:庶民赐地三十亩,臣僚升二级。

    四、上至长官,下至庶民,有军功者皆可得封爵。

    五、行赋税轮免制;废一切苛捐杂税。

    六、募勇士五万人,建无敌军,驻于边境,以防外患。

    此六条新政施行后,巴蜀大悦,百姓困苦者少矣,官吏清廉,民生得以安息,且十年内各国皆不敢侵蜀。固蜀太平无事,国力大增。后人称此为“蜀相新政”或“广政新政”。

    然广政四年三月,丞相府参军毋贞因求任户部侍郎不成,心生怨气,遂操练兵马,欲反叛。

    七月,毋贞以攻后晋商州为名,引兵出京。至玄州时,突然围城。玄州刺史毋荆人乃毋昭洵之子。毋荆人懦弱,旋即献城出降,并回成都见其父。其父责之曰:“汝有三万精骑,而贞仅有区区七千甲士,汝却不战而降,甚是为何?”荆人答道:“此乃儿之副将之见,非儿之见也。儿已将此人处斩,望父亲明查。”昭洵即以参将王鲁客为玄州刺史,兼讨逆元帅,命其平毋贞之事。

    不料,毋贞已杀回成都,并于成都城外三十里处扎营。孟昶闻讯,大惊失色,即亲赴其营见贞。贞匍匐跪于地曰:“陛下,今丞相毋昭洵居功自傲,不视王法,欲篡逆也。臣忠于陛下,固清君侧,诛昭洵耳。”昶曰:“汝称汝起兵为清君侧,为何领兵攻玄州耶?”贞答道:“陛下,玄州本为朝廷治,今毋昭洵子为刺史,即是毋氏之私土耳。臣引兵攻玄州,一为将此地还于陛下,二为震慑毋昭洵,使其早日归政也。”昶大喜,即以毋贞为天下兵马都知使,行内枢密院事,封平都郡公。贞遂以天子名授黄哲绪为玄州刺史。

    此时王鲁客尚未到任,闻此事大怒曰:“此贼真是无法无天,令吾不能赴任!”其一童仆曰:“老爷息怒!奴有一计,可使黄哲绪不能赴任。”鲁客问道:“何计?”

    答曰:“老爷可修书一封,致与毋贞,言黄哲绪欲降晋,毋贞定杀哲绪也,不杀亦免其刺史之职。” 鲁客大喜,即修书一封,遣使致与毋贞。书曰:

    臣鲁客表拜天下兵马都知使,行内枢密院事,封平都郡公毋贞大人麾下:窃闻今玄州刺史黄哲绪蠢蠢欲动,有反叛之心。而毋公重用其,真不可也。臣恳请毋公上表免哲绪职,并就地幽禁,永不叙用。若如此,蜀之社稷即稳矣。请毋公三思,并即刻行事。

    广政四年九月十三日书

    且说使者奉命携此书赴成都见毋贞,未至成都即猝死。死乃何因耶?疑云重重。或云心疼症突发,或云  闻丞相府被围后饮鹤自尽,或云为守兵所杀……小子不知何云为是,固不叙也。

    当年十月,丞相府被围,王鲁客装成商人奔晋,毋昭洵之谋臣皆星散。昭洵仰天长叹道:“天为何绝我耶?”又自语:“吾年轻时,仕南平为中书丞。因受南平王疑忌而投蜀,得以重用,本想福于子孙,不料蜀主又疑忌我,哀哉!哀哉!”须臾,圣旨至,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丞相毋昭洵居功自傲,干预国政,视朕如小儿,并有篡逆之心,人神共讨。念其为先帝立有大功,朕轻处之。免其丞相之职,并降为广德县伯,迁至钶州,令改过自新。钦此。

    广政四年十月十八日诏

    毋昭洵痛哭流涕,匍匐跪于府中,半晌方起。宣诏使者曰:“车马已备,请

群雄逐鹿的五代十国独家发布于女性小说专业网站-都市言情小说,首发网站后续章节更多、更全,都市言情小说已开通手机网站,m.dushiyanqing.org完全与网站同步更新,方便您随时阅读喜爱的小说。
最近阅读纪录:最近阅读纪录:
发表书评: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返回顶端↑
Copyright (C) 2002-2009都市言情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收录第1卷 第三十三回 大闽王延钧即位 孟昶广政行新政(第1页/共2页)-群雄逐鹿的五代十国、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