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首页 | 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总收藏榜 | 周推荐榜 | 周点击榜 | 本站推荐 | 申请作家 | 作者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都市言情小说 > 人生无悔 > 第1卷 第三十六章(第1页/共5页)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
小说阅读页
背景颜色: 字型: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1最慢,10最快)
第1卷 第三十六章(第1页/共5页)

    生活的列车仍然在风驰电掣地前进,时间也如滚滚长江之水悄然流逝,一九八八年过去了,一九八九年蛇行一般嗖嗖而来。

    过去的一年,对于世界局部来说是个风云变幻,多事之秋的一年:波兰统一工人党和波兰团结工会的矛盾越来越大,随着国内通货膨胀率的居高不下,经济倒退,债务和罢工浪潮使得执政的波兰统一工人党无力面对这样的局面,民主的浪潮和西方国家的援助许诺,使团结工会在波兰人民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最后迫使在野政治势力和团结工会走到了圆桌边;多瑙河中游的内陆国家匈牙利在这以前都是一党制国家,可这年不得不在国际国内的压力下被迫放弃一党执政,多党制己经出台;被柏林墙隔阻的德意志民族,当联邦德国在民主政治和资本主义经济的领导下,成了富得流油的经济大国,而柏林墙另一边的民主德国却经受不了贫穷和落后,公民们开始大批出走西德,柏林墙和两德边界开放,诱发了立即实现两德统一的强烈要求,多年来被束之高阁的德国统一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巴尔干半岛上的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和玫瑰之国保加利亚以及饱受苏联老大哥欺凌和军事占领的捷克斯洛伐克都出现了旨在推翻现行政治体制和经济模式的巨大变革。动荡的东欧和剧变的东欧开始了。

    而在这时,最令人遗憾的是能给东欧统治者们精神依托和军事保障及经济互助的老板苏联,在此时己无暇顾及它昔日的那些小兄弟,它自己本身业己开始了饱受那些小兄弟一样病症的折磨:波罗的海沿岸三个加盟共和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要求恢复主权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同时还有十几个加盟共和国也在充分酝酿独立,被西方政界看好的戈尔巴乔夫和他额头上的那块印记一样被认为己经焦头烂额。

    气候似乎在一夜之间突变,冷战的帷幔似乎要下降。

    作为民主政体的西方和“世界霸主”美国初为之欣喜若狂,拍手叫好,而作为独裁政体的一党制国家都巳感到“日暮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唯浅,朝不虑夕”,“委实是岌岌乎哀哉……”

    中国,这个亚洲最大的共产党国家,却在这场大气侯中似乎是岿然不动,也似乎在起中流砥柱的作用。这年头上,尽管政治界、思想界就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进行过断断续续的批评,但中国的经济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给了政治界和思想界最大的援助。中国的经济状况良好,市场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准日益提高的热浪,把从西北方向吹来的“国际季风”和“寒流”死死地顶在国门之外。尽管国内各种势力及思潮都在蠢蠢欲动,甚至党内和政府内许多人也被这种浪潮所吹晕和涌动得失去了方向,但一九八八年却作为祥和安定的一年成了历史。

    崭新的,对于任何一国来说前途未卜的一九八九年到来了……

    正月初,一个冬天都比较暖和的长江流域,突然间彤云密布,祥瑞飘帘,晚间,雨中夹雪又下了一阵,到天明时飘起了鹅毛大雪,等人们从被窝中探出头来时,外面己是银铺的世界,玉碾的乾坤。

    正月间,本身就是餐饮业最闲淡的季节,加之大雪封门,餐馆生意更加清淡:人们忙着趁寒冷和雪景之时去拜年,串门,各家各户也还有丰盛的鸡鱼鸭肉,腊货年货。

    周哲只留下四狗和他媳妇守店,他自己在这段时间里也到处串门。首先他踏着积雪去了趟周家村,看望了父母和离周家对不远的大姐二姐两家。周思福老人自从把四狗安置结婚后,他就从人生的第一线退居到二线上来了,现在他老人家虽然还牵挂大儿子的婚事,但大儿子的婚事己不是他能牵挂得了的。老人舍不得离开故土,一到县城来就全身不自在不舒服,不如在周家村坐坐茶馆,和几十年的老哥们一起玩玩“上大人,孔乙己……”周哲的母亲就在家守守,还拉扯着一头猪,养着几十只母鸡,最令这位老人不安的是直到如今还没抱上孙子,现在她都把全部希望寄托到四狗媳妇身上,每天都要到土地爹土地奶前去求求拜拜。

    之后,他就来到了寒兰家——这个和他同样不幸的家庭。这个家在饱受了亲人的故去之痛后也发生了很多大事,首先,老干部寒春那风独残年的身体经不住失去爱女的打击,在寒兰故去后的第三个月里,老人撤手见马克思去了。现在另一位老人陈贤敏己从医院退休回象,虽然和儿媳孙辈们生活在一起,三世同堂,其乐融融,但失去爱女的心灵创伤一天也没使她平静,几年来,她泪水洗脸,眼眶红肿,现在己得了老年性泪囊炎,见风流泪,见光刺痛,视力下降到几近盲人的程度。每次周哲去看望,老人免不了要拉着他的手伤心流泪一场,她见到女婿还在苦苦地恋着自己的女儿,一直也没成家,事业如日中天,她没后悔当初把女儿嫁给了他。见到周哲——这是她女儿用生命换来的生命。老人还架着幅眼镜,给周哲介绍了几个姑娘,可周哲都给婉谢了。

    到了正月下旬,餐馆生意才好起来。这天,一个特别的客人突然来到了酒楼,这也是个快十年没见的人,王德林。

    他用一种审慎和品评的眼光立在酒楼前看了很大一会,然后背着个双手,似老学究一样的步姿迈进店堂,服务员马上热情地迎上去,擦桌抹椅沏茶,同时把菜谱递到他面前,可他推开菜谱对服务小姐说:“去请你们的老板来”。

    周哲从楼上下来了,一见是王德林,连忙扑身上前,紧紧地抓住他的双手,使劲地抖动着,口中不住声地问候他。

    “你发财了,你当了老板,就忘了我们这些难友”。王德林似乎很生气,和周哲的热情与激动相比,他有些冷漠和傲慢。“哪里哪里,心中终不敢忘记那些老朋友,但穷事儿太多,老抽不出身,也不知你现在住在哪里,你曾经就没告诉我,不过我也没去找”。

    王德林脸上这才绽出笑容。

    时光的流逝,没给王德林带来多少变化,他依然显得还是那么年轻,富有朝气,瞧,他的身板子依然直挺,也没发福,脸上红光满脸,比看守所时的灰白脸更有青春气息,阔阔的国字脸形,头发象伟人那样的向上向后梳着,一落眼,就给人不是一般的凡夫俗子的印象,只不过鼻梁上架了幅眼镜,这样更使他那富于思索的大脑和容易冲动的性格显得更有文化底蕴。

    两个“难反”在四楼周哲的办公室坐下,各人告诉了对方这些年来的生活遭遇,听完周哲的经历后,王德林唏嘘不已,也为周哲从失败和悲伤中终于走出来而创建到现在这样的经济基础而高兴不已。

    周哲也知道了王德林这近十年的生活经历:从出狱后,他似乎交上了好这,一直生活得顺顺当当,他爱人承包了单位一个垮了的养猪场,其实只利用那里的一块地皮及一排简易的猪舍,王德林放下了他“继续革命”的思想,跟妻子一起把猪场经营得红红火火。功夫不负有心人“八年抗战”巳使王德林和他的全家走出了经济困境并迈上了富裕之路,他在猪场傍的一块空地上盖起了三层漂漂亮亮的楼房,家中也还有不少存款,女儿读上了高中,小女儿和儿子都在读初中,一家人过得平安、幸福。

    就王德林的家庭而言(无论是工人家庭、农民家庭以及市民家庭),从中国的现状与实际出发,不应当是所谓的“革命”,也不是精神和意识形态的改造,而是经济,是经济的发展,是物质文明的建设。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强大,没有雄厚的实力是不可能的。那些靠理想主义,吹大的肥皂泡沫和乐观的美妙的歌声以及肤浅和矫揉造作出来的乐感文化及精神方面的东西,是永远也不会使国家和民族强盛壮大起来的。

    而保持良好的经济环境,必须要有良好的政治环境及稳定的社会环境。

    两个“难友”似乎在这一点上产生了共识,他们还象在牢房中那样,兴致盎然地谈着。

    “我早断言,你

人生无悔独家发布于女性小说专业网站-都市言情小说,首发网站后续章节更多、更全,都市言情小说已开通手机网站,m.dushiyanqing.org完全与网站同步更新,方便您随时阅读喜爱的小说。
最近阅读纪录:最近阅读纪录:
发表书评: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返回顶端↑
Copyright (C) 2002-2009都市言情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收录第1卷 第三十六章(第1页/共5页)-人生无悔、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