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首页 | 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总收藏榜 | 周推荐榜 | 周点击榜 | 本站推荐 | 申请作家 | 作者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都市言情小说 > 一名军旗手的传奇人生 > 第1卷 第一篇 传奇经历综述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
小说阅读页
背景颜色: 字型: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1最慢,10最快)
第1卷 第一篇 传奇经历综述

    总的来说,我一生可谓幸运又幸运,除1944一1946两年逃难生活给我带来的灾难与苦痛,以及文革十年复员所受之坎坷外,我属一幸运人,特别是在部队的廿年,一件一件美差幸事往我一人头上落,成为群体中的佼佼者,受众人羡慕的对象。

    经 历 综 述

    1933年6月出生于湖南长沙浏阳门外,“自立会”,该教会系曾国藩满孙曾广钟亲手创建,因我祖母系曾广钟之长女,又因我祖父母去世较早,故我父母寄养其外公,外婆家,因此我也就出生于该处,直到一九三八年,日本兵侵入武汉,长沙大火,才离开长沙回祖籍湘乡[现改为涟源市]。

    1938年至1943年随父所在之单位--湖南省公路局,撤退到湘潭下摄司,祁阳,永兴等地流动就读,而在那仅有一条街,小小的永兴一呆就是四年,可最近方知她有中国银都之称,该地工匠用五万两白银打造了一座古典式银楼,其工艺之精湛,堪称叫绝,而这些银子都是从废物中提炼出来,他们每年提炼的白银有xxx吨以上,且炼废银已有近300年的历史,可当时我却一无所知。

    1943年上半年父转广西桂林四十三兵工厂工作,我于下半年只身一人至广西桂林父亲处读书

    1944年7月至12月随父亲工厂撤退逃难至贵阳,后在贵阳四十四兵工厂子弟学校读书,46年5月写成"西南大撤退逃难纪实"[约五万字日记,后改写成七万余字的纪实文学,取名"难忘的一九四四",在纪实文学十挡以后可找到],原稿现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作文物珍藏。。

    1946年至1951年在武汉博学中学、市一中读书。此间46年6月至9月在湖南长沙长郡中学补习了三个月,并考取了长沙明德及长郡两所名校。

    1951年7月抗美援朝参军,入沈阳空军八航校[后改为空军第一航空学院]学习无线电,毕业后留校任教[以后补发大专学历证书]。

    1952年10月作为空军受阅方队军旗手,赴北京接受毛主席等中央首长检阅。[详见幸福的回忆第一节]。受阅完毕,在重新编组学习班时,我由学员班长被提升为学员兼职区队长。

    1953年3月毕业前,光荣入党,并被分配至学校训练部,赴北京参加空军首届展览,此间又被挑选给毛主席、朱总司令、刘少奇及军委总部首长当讲解员,有幸与他们面对面。[详见幸福的回忆第二节]

    1954年空军选派五人组成一代表团去民主德国学习军事装备,本人当时作为唯一的一名正式党员,被指定为政治组长兼代表团副团长(时年仅21岁),去德国学习半年,出发前接受了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及多位副司令员的宴请饯行,在国外还有幸当面向陈毅元帅汇报并陪同参观,在柏林期间还受到驻德大使姬鹏飞接见。{五十年代初,能被派出国学习,真是凤毛麟角的}[详见五十年代初中国军人德国之行的轶事]

    1956年又被空军选派去苏联学习导弹(我部队仅我一人,更是令众人羡慕至极),在大连解放军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俄语一年[获大专证书]。

    1957年因中苏关系开始恶化,去苏联学不到东西,中央决定,部队、地方的留苏予备部全体学员均不出国,我则转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现国防科技大学)导弹无线电遥控专业学习,[这是当时尖端技术中之尖端,绝密又绝密,在此专业学习,有一种无限优越感和自豪感]同班学习的有叶帅次子叶选宁[后为中将退休],董老之子董良羽,南汉宸之子南新翔。

    1963年毕业分空军司令部[而毕业分配,又具传奇色彩,可见第八篇 一次具传奇色彩的毕业分配 ],从事打U-2高空侦察机反干扰研究[详见第九篇 揭密击落U-2高空侦察机的战斗]

    1965年因保证击落U-2作出贡献而立功,受到周恩来总理,邓小平总书记、朱德委员长等人民大会堂的接见。[详见揭密击落U-2高空侦察机的战斗]

    1967年初,被派往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搞军管,69年初调中科院军管会,此间曾参与中科院总理联络员刘西尧[曾任教育部部长,二机部部长等职]主持的解放中科院老干部学习班,刘布置完工作后,最后加一句:周代表还有什么指示,我当然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立刻说:联络员己布置得很全面,我没有什么可补充的。他最后这句话,并不是我周新璿个人有什么了不起,而是对军管会的尊重,因为我是代表军管会来的,我的任务只是了解情况,回去汇报。

    1969年中又被选为驻国家科委总理联络员助理(相当中央部长助理),在京西宾馆,接受聂荣臻元帅亲自布置任务,并有幸与聂荣臻元帅共进午餐。后入中南海总理联络员办公室办公,巧的是两名助理均姓周,且都是空司地空导弹部的技术参谋,一名是前苏联留学回来,而我是54年曾去德国学习,哈军工导弹系毕业,选这么两个人,可能是派驻国家科委的特意安排[在中央机关几百名军管人员中,仅抽两人去任助理,能挑选自己,可见对我是何等信任,而自己则确有点受宠若惊之感]。

    1970年空司已受林彪线上人物掌控,而对我这总理线上之人则被视为眼中钉排挤,表面上升我职调我至贵州遵义,实则迫害我拆散我的家庭,故自己被迫以身体不好为由[也是林彪线上人物暗示],申请复员回地方当工人。这是我一生最大的坎坷。遗憾的是,71年林彪裁在温都尔汗,过去被整的领导都官复原职,他们复职后即问:"周新璿到哪里去了?" " 复员了!" "为何将这名由国家化大代价培养又是我单位用得着的人将其复员?" "是他自己以身体不好为由申请复员的"。白纸上写的黑字,这叫过去看重我的领导也无能为力,其实我那里是自愿而是被迫。就此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复员回家当工人,可以说从天上掉到地下。[详见第十篇 复员回地方。。。。。第六节冤家路窄]

    1970至1980年先在武汉无线电厂"以工代干"任雷达车间主任,后任仪器室主任,1975年作为中南地区两名群众代表之一,出席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的全国首届无线电计量会议,并介绍我厂无线电计量工作。1980年落实政策,改办转业,81年调无线电天线厂任技术厂长兼总工,同年出席全国建筑电气学会年会,作电缆电视报告,后被建筑电气杂志约稿,分四期连载,于83年又将其加写成10万字出书,首次获一千元稿费[详见第十篇 复员。。。。]

    1983年调武汉市科委科技交流中心任总工。高工。

    1993年退休,发挥余热,进行过几年业余讲学,也为自己有所创收,95年开始,写写回忆录性质的纪实文学,上上网,安度晚年。

一名军旗手的传奇人生独家发布于女性小说专业网站-都市言情小说,首发网站后续章节更多、更全,都市言情小说已开通手机网站,m.dushiyanqing.org完全与网站同步更新,方便您随时阅读喜爱的小说。
最近阅读纪录:最近阅读纪录:
发表书评: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返回顶端↑
Copyright (C) 2002-2009都市言情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收录第1卷 第一篇 传奇经历综述-一名军旗手的传奇人生、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