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首页 | 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总收藏榜 | 周推荐榜 | 周点击榜 | 本站推荐 | 申请作家 | 作者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都市言情小说 > 一名军旗手的传奇人生 > 第1卷 第十篇 第五章 快节奏的渡过70年代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
小说阅读页
背景颜色: 字型: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1最慢,10最快)
第1卷 第十篇 第五章 快节奏的渡过70年代

    从70年回地方一直到80年,我们一直在高度紧张,极快节奏下渡日,每天除了七小时的睡眠以外,几乎没有一刻休息。若想得到额外的休息,那只有在某一人出差之时,然而却大大加重了另一人的负担。 70年四岁的女儿随我们从北京回来,72年又添了儿子,基本上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在艰苦的环境里,拉扯抚养两个幼小多病的孩子,每天的生活就像在战斗。 工厂工作,是一分钟都不能少的八小时工作制,从早八点到下午五点,中间仅一小时休息解决午餐,不能迟到早退,迟到一刻,几元钱的奖金就付之东流。,那时既没有煤气,也不许使用电炉[十几户人家,共用一个4千瓦的电表],每天清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生炉子,烧水洗漱弄过早,邦幼小的儿女穿载、漱洗、喂食,送儿女去幼儿园,上学校。 当时女儿上璐珈山幼儿园,该园条件相对较好,但地处黎黄陂路,离家较远,由我用自行车接送,来回需半小时,每天接送两趟,73年后上小学,又是进的黄陂路小学,因为要过几次街,当然不放心仍然要接送。72年添了儿子,妻子56天产假在嫁嫁家坐月子,奶奶去嫁嫁家邦忙,但儿子生下仅十二天就感冒发烧住儿童医院,因为是幼婴须母亲陪护,家里则由我一人来忙,刚出院两天又染上病毒性肺炎,再进儿童医院住重病房,还下了病危通知单,我只好向医生跪下,[这是我一生第二次向人下跪,第一次是44年在贵阳,我家穷困撩倒时,全家向房东下跪,别赶我们出门]求医生无论如何要治好我儿子的病,妻子住院陪护,我则两头跑,雇了家里,又跑医院,心里的压力甭提有多重,出院后奶奶来家邦了一些时忙,但不到两个月,在一次家务劳动中把手扎伤感染,只好回去治养,而不能再邦忙,就在儿子三个月时,全由我们俩人来承担,请褓姆那是想都不敢想,三岁进幼儿园以前,是托街坊怜居代养,先是韩家巷一位70岁左右的老太婆,每天早上要把儿子一天用的东西打成包袱,外带四并牛奶[一共订五并,另一并供女儿享用,自己则暂时靠边站,且那时订牛奶可不像现在送到家里,要凭票到供奶点自己去取,这又增加一项早上的劳动量],由妻子抱着儿子,我则提着用品,往别人家里送,晚上下班再接回,你们说说有多忙,后来儿子拉肚子,又只好接回,由妻子请假到医院看病并留家治病护养,好后转托本巷一位六十岁左右的刘太代养,她家居住条件,卫生条件都较好,就是有一个比儿子稍大的外孙女,可能要分享儿子的一些食品,但无奈也只有这样,到了两岁半,就让他上工厂附属幼儿园,其教育质量及条件当然不如外面正规幼儿园,但也是为了节约接送时间,也只好这样,后来儿子传染上了肝炎,听说武昌七医院治肝炎善长,只好由他妈陪护住武昌,住的可是男病房,又是个大热天,成天关在帐子里,那遭的罪难以想像,家里这一头就更不用说,一头雇家里,三天两头还要跑武昌,那是又着急,又更忙。到了儿子六岁就让他上了就近的瑞祥路小学,该校的教学质量也远不及黄陂路小学,仍然是考虑时间紧迫,没法送他去较远的好学校,但儿子还算争气,小学毕业,以他们学校全校第二名考上了省重点中学一一市第六中学。

    再说生活的艰辛,现今的年轻人是无法理解,那时没有冰箱,买菜就须天天买,餐餐弄,也许现今年轻人会说,餐餐吃新鲜的不是更有益健康!可是对那时的忙人来说,可是忙上加忙,而且买菜,不像现在,到菜场就能买,有点新鲜价格适宜一点的菜,则立刻排成长龙,限量购买,所以说买菜要化去我们更多的宝贵时光,为了不误八点钟准时上班,天不亮五点多钟就得起床,才能完成前面所说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中午则视情况,单我们俩人时,就在食堂凑合一餐,儿女上小学后,中午要回家吃饭,则必须早上做好,中午回来,赶紧开炉门热饭菜,真与战斗一般紧张。 按照人们一般的想法,晚上似乎要轻松一点,但仍然是忙得不可开交, 下班后的首要任务是去接儿女,从不让他[她]们自己回,因为要过几次马路,不放心。夏日的晚上则最忙,因为我们的住房,是在四楼顶层的西北角,既当西晒,又烤顶盖,打开房门,室内温度都在四十度以上,那时既无风扇,更无空调,开门通风,然后从公共厨房自家的水缸中,提几桶水上平台去泼洒我们的房顶,起到双向降温后,才能勉强进房,然后就是扛竹床,搬长凳,上平台去占领晚上纳凉及睡觉的地盘,然后再来开炉门引火做饭,吃罢饭再烧水,先为儿女,再为自己洗澡,洗衣裳,那时还没有洗衣机,全靠搓板来邦忙,把这一切安顿完,时钟已过八点强,这才把忱头、凉席、床单等夜间用品往楼顶搬,这才能坐下歇口气,要是俩人都在还好办,而实际上我到仪器工作九年,每周基本上有一次值晚班,而老伴则三天两头要加夜班,那么多的家务事落在一人头上,那真是忙得不可开交,若是摊上一人出差,少在三五天多则上十天,留在家里的人则真是累得够呛。

    此外,还有一件事,令我俩是既辛苦,又劳累,还紧张,那就是从70年到84年的用水问题,那时我们住的是"72家房客"电影中似的住房,中间是一个天井,四周住四、五户人家,这四、五人家共用一间厨房,一根普通的水管,从一楼厨房直通至四楼,二十多户人家共用这一根四个龙头的水管,那时用水没有什么独表、分表,计价交费是按人头摊,你没看一楼二楼用水那个费,洗斤白菜恐怕用水半立方,大开龙头一片一片冲,一家一家接着这么干,陪着多出水费且莫说,可苦了我们四楼的住户闹水荒,一年365天超过半数的日子白天没水用,好的情况等到晚上七、八点,不好的情况要深夜十二点以后才来水,於是四楼住户每家淮备一大水缸,把个公用厨房塞得满当当,更苦的是晚上接水,七、八点钟来水,倒只增加一点白天忙,若是十二点以后来水,只好先去睡觉,到时再起来接水,有行时十二点起来还没水,只好又去睡,再等1一2小时起来去接水,有时碰上邻居先在接,只好等人家接完你再来,晚上水压也不大,接一缸水少说十几分,多则半小时以上,还可能睡过了头,第二天早上醒来已是五、六点,接水就像撒尿一样慢,稍后更无水可接,只好下一、二楼去提几桶水解决全天的用水。

    晚上接水这是我的专职任务,因为妻子有一中间醒后再也难入睡的毛病,为照雇她,也只好我全部承担,就是能入睡,前前后后也要耽搁一个钟头时光。晚上起来接水,还要特别注乙,不能开灯,不能使用闹钟,否则闹得全家都睡不成,你们说这十三年就为接水一事,算不算得上辛苦、劳累、又紧张。 还有,儿子三岁前的三次住院,对肉体上的劳累尚能承担,而对思想的压力,和精神的打击,那是说不出的痛苦与紧张。

    76年四人邦跨台,特别是78年的改革开放,臭老九的名声有所改观,我又可以发挥我的讲课特长,到处请我讲课,每小时讲课八毛,一块的报酬,我也尽量承担,这可以增加一些经济收入,使家庭生活得到改善,每周十六小时的课,除两节四小时为电大授课是占用上班时间,则其他则全在业余时间进行,讲这么多课单备课讲稿就达2一3寸厚,备课需要时间,所以点滴时间全都用上,则家务事全都压在老伴一人身上,但那时为了那区区三、四十元,她也乐意承担。 整个七十年代就是在这极紧张快节奏中渡过,直到八十年代初,儿女稍大,且因改革开放,国家经济有所改善,可以买到电扇,洗衣机,也开始有了液化气到85年又有了电冰箱,则大大减轻了我们的家务劳动负担。

一名军旗手的传奇人生独家发布于女性小说专业网站-都市言情小说,首发网站后续章节更多、更全,都市言情小说已开通手机网站,m.dushiyanqing.org完全与网站同步更新,方便您随时阅读喜爱的小说。
最近阅读纪录:最近阅读纪录:
发表书评: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返回顶端↑
Copyright (C) 2002-2009都市言情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收录第1卷 第十篇 第五章 快节奏的渡过70年代-一名军旗手的传奇人生、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