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首页 | 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总收藏榜 | 周推荐榜 | 周点击榜 | 本站推荐 | 申请作家 | 作者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都市言情小说 > 大河回旋处 > 第1卷 (五)(第1页/共4页)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
小说阅读页
背景颜色: 字型: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1最慢,10最快)
第1卷 (五)(第1页/共4页)

    几经催促,直到十二月初,省里支援的推土机才运抵河湾大队的农田基本建设工地。

    推土机司机是个东北汉子,中等个头,健壮的体格,络腮胡子,黑黝黝的脸膛,穿件旧茄克工作服,黑裤子,脚蹬一双高腰翻毛皮靴,身披羊皮大衣,头戴棉帽子,手上一双浸满油渍的白手套,嘴里叨着纸烟。一见郑主任、冶支书便自我介绍:“我姓郭,叫郭松林,省公路工程处的工人。指挥部安排我在这儿干一个月,这段时间,就听你们指挥啦。不过,我看你们这儿工程量不小,要在一个来月完成,够呛。根据其它地方的经验,你们能不能再找个人,我来带带他,咱们采取人歇车不歇的办法,一天能当两、三天使。这推土机别看是个庞然大物,其实操作起来简单,好学。”

    一旁围观的钱光远说话了:“这玩艺我会开,在部队农场我开过拖拉机。”

    喇建国、冶廷江一伙年轻人也纷纷报名:

    “让我跟师傅学吧!”

    “算我一个!”

    郑主任知道年轻人都想学点技术,可工地上到处都缺人手,就哈哈笑着说:“我看这样吧,老钱会开,就让他和郭师傅轮班干吧,其他人仍然各就各位,抢时间、争速度,力争早日完成引水和整地任务。”

    “轰隆隆——”推土机开起来了,钱光远坐在驾驶室里,双手扶着操纵杆,郭师傅在一旁指点,不一会儿,钱光远就操纵自如了。难怪说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推土机就是比人工厉害,几十个人一、两天挖不完的土,它来回跑几趟就完成了,土龙沟一个个小山包被大铲刀一铲一铲推到低洼地,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围着看,惊讶的直吐舌头。郭永明也显得非常兴奋,直着嗓子吼起了《海港》唱段:“大吊车,真厉害,成吨的钢铁,它轻轻一抓就起来,哈、哈……”

    李有财、魏慧挨了X副书记批评,应冶光洪邀请,早搬走了。推土机司机郭师傅和钱光远因为半夜倒班,大队便安排他们住在大队办公室,冶支书专门安排了一个妇女,为他们烧水做饭,精心照顾。两人深受感动,干劲倍增,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也毫无怨言。

    随着工程不断推进,遇到的困难越来越多,开山爆破缺炸药,防渗渠缺水泥,架渡槽缺水泥管,推土机缺柴油。象河湾这样的小村,集体经济薄弱,几乎没有多少集体积累,缺资金、缺物资已经严重影响到工程进度,郑主任、冶支书为这事殚精竭虑,费尽心思。

    这天,郑主任叫上郭永明,每人借了辆自行车,一大早便赶去县水利局求援。

    郑主任不等病好利索就出院了,这些天日夜操劳,脸更黑了,人更瘦了,头上的白头发似乎也增加了不少。郭永明望着郑主任疲惫憔悴的面庞,心疼地埋怨:“有什么事交给我们就行了,这来回一百多里路,上坡下坡,连我这年轻人都受不了,你都五十多岁的人了,还这么拼命干什么?”

    郑主任一面使劲蹬车,一边扭头解释:“县里的郝书记不是我的老部下吗?我得去再榨榨他的油水。另外,听张淑芳说,这县水利局的冶局长为人十分谨慎,当初从关沙岭引水,他就不很积极,怕有人说他近水楼台先得月。咱们这次去,得好好开导开导他,让他再支援一点资金、物资,这也是关沙岭提灌的配套工程嘛。”

    时值隆冬,寒风呼号。郭永明尽管穿着大衣,捂着棉帽,仍觉得寒风剌骨,北风像刀子一样割得鼻子、脸生疼,手脚麻木了,僵硬得不听使唤。他扭头看看郑主任,头上还戴着那顶旧鸭舌帽,只不过连嘴带鼻子裹着一条咖啡色羊毛围巾,呼出的热气在围巾和他的眉毛上结成了一层白霜,更显得老头儿老态龙钟。郭永明一直埋怨郑主任不该这么拼命。老头儿说,他就这么个脾气,什么事不干则罢,干就干好,一旦认准了,就百折不回。何况河湾这引水整地工程是造福后代、惠及子孙的大好事呢。只不过,郭永明觉得,郑主任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尤其是他否定了李渭生的清缴小分队,批评他乱抓人打人之后,李渭生尽管行动上执行了,但听说第二天,他就领着张晨、袁芳回省城告状去了。X副书记知道后暴跳如雷,大骂郑主任“死不悔改”,还是搞“三自一包”、“唯生产力论”那一套。前几天郭永明又去了一趟上滩,袁芳竟躲着不见面。于彬彬说,袁芳现在和张晨打得火热,几乎形影不离。郭永明不相信袁芳在这么短时间就见异思迁,然而当他在张晨的住处见到袁芳时,她正抱着张晨的脑袋给他掏耳朵。看见郭永明,张嘴就呵斥:“你没事老往这儿跑什么?”张晨则嘻皮笑脸,说:“谢谢你的关心。郑主任对上滩的工作有什么指示啊,给我们传达传达。”袁芳更斜眼讥笑:“郭永明你来可以,但要上天言好事,下界报吉祥,千万不能挑拨离间。”郭永明受到这种奚落,失望地离开了上滩。他非常苦恼,袁芳已经彻底被张晨俘虏了,俩人那亲昵的动作已说明了一切。这里除了张晨的小恩小惠外,善于看风使舵的袁芳恐怕很大程度上是看中了张晨背后的那棵大树。嗨,人与人之间的政治斗争太复杂了。这时,郭永明又替郑主任担起心来,皱着眉头问:“听说X副书记批评你在河湾搞‘唯生产力论’,难道咱们真的错了吗?”

    郑主任眨眨眼,问:“你说呢?”

    “我也说不清楚,不过我倒觉得,河湾的工作,群众欢迎,社员满意。”

    “对,这才是问题的本质。我们共产党几十年来出生入死闹革命是为了什么,不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吗?人人都有饭吃,有衣穿,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是群众梦寐以求的好日子。但要过好日子,不发展生产怎么行呢?像上滩那样,不想办法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整天喊口号、唱高调,搞空头政治,群众能高兴吗?所以,我就认准一个理,作为一名党员,心里就得装着人民,就得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只有老百姓说你们好,你才是好党员、好干部。”

    经过郑主任的积极努力,县委及水利局给河湾大队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继续给予了很大支持,拨给了一部分工程款和水泥、管材,然而,资金的缺口仍然很大。

    到底应该怎么办?冶支书建议走群众路线,发动群众渡过难关。他先后召集党员和大队、生产队干部讨论,大家一致同意,向全大队社员借款,在来年的集体收入中逐步偿还。大队党支部号召全村社员群众发扬一心为公、先公后私、先集体后个人的集体主义精神,积极支持红山引水和土龙沟整地工程。在村党支部讨论的过程中,郑主任一直顾虑重重,反复念叨:“群众生活过得这么苦,这么难,咱们还要向他们借钱,不忍心呐。”郭永明心想,这不是没有办法吗?何况通过引水整地,改善生产条件,集体增加了收入,可以逐步偿还嘛。但他没有劝阻郑主任,他知道这老头子体贴群众,不愿看到群众受苦作难。

    晚上,房东喇老汉把老伴、儿子、媳妇叫到西屋,嘁嘁喳喳嘀咕了半天,最后老汉提高嗓门说:“我和建国都是党员,在这件事情上应该带头。”

    “建国的病怎么办,你不想抱孙子啦。”老伴似乎不太赞成。

    “郑主任托人带来的药不是还有吗?”

    “还能吃个七、八天吧。”儿子回答。

    “这两个多月的药钱都是人家郑主任垫的,总这样下去,你脸上挂得住哇。”这是老伴在抢白他。

    “看病的事再说吧,先交集资款要紧。就按我说的办吧。”喇老汉最后下了决心。

    第二天上午,在大队会计的办公桌前,前来交款的社员排起了长队,郑主任也站在队伍中间。社员们诧异地交头接耳:

    “郑主任排队干什么?”

    “他该不是替喇老汉交吧?”

    “哪里,喇老汉刚交了350块钱。”

  

大河回旋处独家发布于女性小说专业网站-都市言情小说,首发网站后续章节更多、更全,都市言情小说已开通手机网站,m.dushiyanqing.org完全与网站同步更新,方便您随时阅读喜爱的小说。
最近阅读纪录:最近阅读纪录:
发表书评: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返回顶端↑
Copyright (C) 2002-2009都市言情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收录第1卷 (五)(第1页/共4页)-大河回旋处、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