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首页 | 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总收藏榜 | 周推荐榜 | 周点击榜 | 本站推荐 | 申请作家 | 作者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都市言情小说 > 凡界 > 第1卷 凡界 二(第1页/共10页)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
小说阅读页
背景颜色: 字型: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1最慢,10最快)
第1卷 凡界 二(第1页/共10页)

    三、火啊火——求学

    六月底,我高小毕了业,像蚕老上蚕山结茧一样,要赴“京”赶考了。父亲毫不吝啬地掏五毛钱给我,说是买点吃甚。在我的记忆中,这是父亲第一次掏钱给我,每学期的书钱、学费都是父亲亲自去交的。母亲赶紧说:“看你,那又没有集(镇),叫娃们上哪去买。”母亲在薛岗修过水库,知道天明寺。于是,她掺玉米面给我烙了个油涮,还煮了几个鸡蛋。我们三个毕业班,估计有一百多学生,由老师们带领着,赴天明寺内乡第五中学参加会考。会考的那几天,天气不好,一会阴一会下。害得有些同学还带上了雨具,舅家的二表姐冬菊,就是带雨具去的,结果学没有考上,反倒把雨械弄丢了。我没雨具带,少了个累赘,省了个心。第一场考语文,作文题目是《“六一”儿童节日记》。要求内容是写“六一”,日记体裁。不少同学,没认真审题,当成儿童节日来写了,没了日记的格式,算是跑题了。这一道占六十分的大题,如果考砸了,那可就真的要名落孙山了。我以优异的成绩被五中录取了。录取通知书是马老师亲自送到家里的,还向父母亲表示祝贺。如果在科举时代,考上中学,算是过了童子试,当上童生、小秀才了。王店冯营的“红专”学校,虽说只相当于高小,可为当时的大队、小队培养了不少财会人才,填补了不少空缺。咱营滩的进忠和香梅就在那毕业的,回乡成了咱小东营的拴宝和银环。高小生都有用,何况中学生。因此,全家自然高兴了一场。

    这内乡五中,全称是内乡县第五初级中学,所在地在天明寺。虽说是寺,也不知是猴年马月,前朝哪辈子的事了。早就没了寺院的影子,只有一大片建筑,占地约有四、五十亩吧。旧时,河南省的省级第几监狱就设立在此。监狱撤掉后,宛西十三县土匪司令别廷芳、刘顾三在此办班,培植他的统治势力。解放初期,这里又成了个卷烟厂,当时非常流行的航空牌香烟,就是这儿出品的。但比起马季先生相声中的宇宙牌香烟,可差老鼻子了。再后,政府利用这片闲置的设施,为教育事业服务,创办了有名的内乡县五中。它远离集镇,离最近的马山口,至少也有十里之遥,环境安静幽雅,远离闹市的喧嚣。在此开办学校,不乏是个理想之处。整个大院,分内外两庭。内庭是原来做监狱用的那一块。宽厚高大的土围墙,低下有牢实的地基,用黄土夯制而成。虽经历了上百年的风风雨雨,可仍然那么有棱有角,结结实实。上面加顶盖瓦,有六七米恁高,就是不架电网,我想罪犯也难以逾越。不可想象,当年是怎样建造的。墙角上还修筑有可俯视院内各个角落的砖木结构的三层炮楼。经过上百年的风吹雨打,仍是坚固无比。高大的门楼一南一北相对峙。南门楼高大雄伟,是五中门面。配有宽厚的用铆钉铆着的两扇大门,就像旧时城池的门楼一样。大门外有占地约二十来亩的四方四正的大操场。可供好几百学生操练之用。北门楼相对矮些,旧时供礼迎上峰之用,也叫礼门。作为学校,已经把其封闭起来,弃之不用。庭内,一条宽敞的石子大路贯通南北,路两边高大的榆树,遮天蔽日。旁边设有羽毛球场,篮球场。高大宽敞的大礼堂由四排八大基柱支撑着,教堂式的尖形屋顶,用铁皮包着,上面设置有风向标。铁皮上漆着天蓝色的油漆,与天浑然一色。大礼堂供学校聚会、典礼、演讲、联欢之用。还有一座波浪式屋顶的小礼堂,是学校的图书馆。里面的一道隔墙,把其一分为二,一边是藏书室,另一边是阅览室。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这里均有收藏,尤其像《红岩》、《林海雪原》、《烈火金刚》、《红旗谱》等一大批后来被称作的红色经典。后来,在文化大革命中,这些经典散失了不少。甚是可惜。外院是新建的,围墙矮得多。院内有两“伙”一厅,和一个一个的小四合院。两“伙”就是学生的 “大伙”(指学生大食堂)和老师 的“小伙”(指教师小食堂),一厅就是餐厅。总务处设在小四合院里,剩余的小四合院为各班的学生集体宿舍。院内有两口井,井上装有水车,配有井棚。一口专供两“伙”用水。一口供洗刷打扫卫生之用。院里建筑错落有致,大院套小院,院院相扣。校务处,教导处,一前一后并立在内庭。各教研组分列两厢,布局十分合理。教学区分两大块,大的一块是初一初二的普通教学区。初三毕业班为单另的一小块,那儿绝对僻静,为毕业生提供了优良的学习环境。男生宿舍按班级区划,女生宿舍,混班安排在两个单独的小院落里。七十年代,贫困生比较多,几乎占到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二。他们(包括咱自己)搭不起 大伙,只有起小灶。学校房屋充足得很,只不过是栅门栅窗(监狱的牢房嘛)。每个班级都有固定的小灶区。校外在东坡上还设有劳动基地。

    六四年秋,学校开学的那一天,我带上通知书、炊具、餐具、食物和铺盖,还有父亲许诺过的小木箱,由父亲送我到学校。父亲拿出一张崭新的大团结票子,让我交了学费,报了名。学校有学生伙,向伙上交什么实物,伙上就发给什么样的饭票。白面、大米是细粮,苞谷面、高粱面是粗粮,红薯及红薯面是杂粮。我呢?因为家庭拮据,再加上自己好歹有一年的做饭史了,父亲就放心地让我起了小灶。住的呢?还是集体宿舍。食宿就这样安顿下来了。

    我被编排在六四(二)班,和王店的凤联、瑞仙同在一个班,班主任是张奇老师。周生堂、徐文献、许敬修、王正和、李国华、李连成等老师都任我们的课。第一学期,我就被评上班级的贫困生,每月享受一元钱的助学金。就是这一元钱,我都几乎上交家里统一支配,自己很少零用。学校生活是紧张有序的。早上,天蒙蒙亮,就得要起床,上半个钟头的早操,然后集中起来,清点各班上操的人数,安排一天的活动。收操的时候,老是唱一曲《回故乡》的歌儿:“太阳红太阳亮,春风送我回故乡,…青山绿水多宽广…凌云志心里藏……”。接着回教室上早自习课,教室里已经点燃了汽油灯,比上高小时的煤油灯,亮堂多了。在出早操的时候,各班级都安排有专人点灯。上完早自习,再吃早饭。这点不像新疆,一起床就吃早饭。上午四节正课,课间有两操(指体操和眼力保健操)。下午三节正课,然后才是课外活动,打扫卫生。晚饭后还要上四十分钟的晚自习,最后才就寝熄灯休息。天天如此,周周这般。当时在学生中,流行着一个顺口溜:“到了星期一,上课教室里。过了星期三,作业堆成山。过了星期五,再受一天苦……”反映的是学生生活的艰辛,“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学生嘛,不辛苦点儿咋行?我不但没有丝毫苦的感觉,也从不言苦,反而觉得生活更加充实了。

    学校的学习生活是充实紧张的,可精神生活却是愉快多彩的。校内不断地组织些球类比赛,文体小演什么的,活跃着校园生活。这里虽然远离闹市,可精神生活并不比集镇差。镇上的酒厂、锅厂等国营企业,经常邀请学校的教师篮球队前去比赛,我们作为啦啦队也去助威。学校也时不时地邀请人家来联谊。场内,队员们你追我赶,我拦你阻,热烈异常。老师队员的身态,优美的运球姿势,准确的投球动作,赢来了我们啦啦队的阵阵喝彩。体育老师许敬修年轻体壮,抓球、拦球是他的强项。打前锋没说的——棒极了。到手的球,有时看着实在被拦截的传运不过去了,便高叫一声:“文献!我投了。”随着音落,球就飞进了篮子。数学老师徐文献打后卫,发挥了他个头儿大,弹跳力强的优势,球只要一到他手,那就没跑儿。有时候根本不用投,只纵身一跳,不沾篮板,就势把球扣在了篮里。至于那远投的三分球、五分球,都不在话下。英文老师李连成个头儿小,打侧翼,有时候也不“文”了,从人的胳膊底下窜来溜去,灵活至极,我们都称其为短小精悍

凡界独家发布于女性小说专业网站-都市言情小说,首发网站后续章节更多、更全,都市言情小说已开通手机网站,m.dushiyanqing.org完全与网站同步更新,方便您随时阅读喜爱的小说。
最近阅读纪录:最近阅读纪录:
发表书评: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返回顶端↑
Copyright (C) 2002-2009都市言情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收录第1卷 凡界 二(第1页/共10页)-凡界、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