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首页 | 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总收藏榜 | 周推荐榜 | 周点击榜 | 本站推荐 | 申请作家 | 作者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都市言情小说 > 域外屐痕 > 第1卷 后语 作者赘言(第1页/共2页)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
小说阅读页
背景颜色: 字型: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1最慢,10最快)
第1卷 后语 作者赘言(第1页/共2页)

    时间过的飞快,荏苒之间,差不多十年过去了。虽然我也不时在脑中浮现出也门、坦桑尼亚的自然社会情景。不过,景物在模糊、人事在淡忘,岁月催人也没有什么办法,我也到了古稀之年。孔老夫子教导:“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照理也不应该去记录这篇索然寡味,率尔操觚,东拉西扯,七拼八凑的名堂,特别是其中还有听起来很有些情理不通者,事属荒诞者,自述劣绩者,乃至调侃他人者的东西,。说白了实在不应该把只宜甘苦自知的人生况味,说出去麻烦人。因为,它们既不能给人以教育和启迪,也不能使人赏心悦目。  好在这些速朽的东西,感兴趣的人是极少的。恰恰这些于我个人似又重要。但我还是不知道应该记述什么东西才有真正的价值。

    我的知识浅薄,并不“多识于草木乌兽之名”,在也门的高山陡崖上,我不曾见到什么丫杈交错,粗根虬结,树冠如盖的参天大树,印象极深的到是大簇大簇似乎永不凋谢、艳丽无比、红得醉人的,我们管它叫‘非洲红’的花,和山崖上小株小株高不达米,色如象皮,又似象鼻,上著小花,我们把它叫‘橡树’的小树。

    我不曾见到过什么大名堂的动物,印象深的倒是蛰人如刀割的毒蝎、之之而行的赤蛇、多毛的大蜘蛛和身如竹蓖子的蜈蚣,以及那支‘豹斑变色龙’和一种灰黄色的衔着细草,在树支的端部精巧编织状如小袋的灵巧小屋孵育幼子以繁愆后代的‘纺织鸟’。

    咀嚼‘卡特’的也门男人,脸着彩色的女人,俏丽的空姐和村姑、少妇也无从记忆,到是那位羞怯索要“菲克斯”的姑娘和气急败坏追赶我们免于被洪水冲走的中年居民还记忆清楚。在凉山、在康巴我曾见过一些更惨烈的场面,因之对于也门的内战胶着地是慌而不怕,对也门亚丁的风光也觉得平者常也,对公路工程的本身也视为小儿科一样。那么究竟是什么东西在促使我堆放字码,是我们那些同行“专家”吗?是那些临时偶有接触的人吗,也说不清楚。被我们视为观音的女翻译,为我们送方便面的台湾小商,在孟买碰见为我们主动援手的台北青年,非常干练又满腔人性味的女经参,令我想起《报任少卿书》而坚守岗位的牟秘,还有操陈强式口音的老厅,微胖而只认工作不认人的局长,以及舐犊情浓致泪流满面逃前托事的王试工吗?还有那位已经壮烈的医疗张队长吗?

    比较起来,坦桑尼亚应该有更多的东西说说,但是,前面似乎已经罗嗦得够多了。

    到此,我突然想起一件余事,今年四月,我原来中专之同学聚会,因我等毕业已五十年头。同学中,有一人为某大教授,现退休旅美,曾与该博导副省共执教鞭,同学于年前,曾为博导副省卜一卦,当即说,从卦中看出博导副省有囹圄之灾,不期而然也。之所以说此事,是我在聚会中说了一句:“大衍之数五十”。该同学以为我学《易》有成,乃介绍此一事情,听后不免令我一笑。

    从这位博导副省到董兼总,到人物、原经参,一直到‘三把’、马二先生,再到小王经,都是一批优秀人物,可是,不知道怎么,总有一点不对头。于是我马上想起孔夫子的话:“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彼等人士,其是之谓乎。不过,我还是搞不清楚,为什么这样,对于我,可能是‘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行文到这里,一切都该结束了。比较起援外于也门时,我的际遇似乎要好许多,没有初出国门的窘状,没有工作的过度劳碌,没有碰见上司的斥责,没有撤逃的慌乱。

    最多不过是一段时间受到冷落,发生了一点被投闲置散的事情,碰见了众人都未能避免的疟疾的病害,在那儿谁也不听信‘疟不病君子’的古谚,而且,获得了较多的票子,满足了我出国的初衷。

    但是,我却比较感同身受地遇见了一个我服务企业的由中兴到末落的十分急剧的过程,进而想起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古训,作为一个单位和企业,似乎很难跳出这一周期的支配力。

    在有的章节里,我也用过揶揄、调侃的口吻,谈到了一些领导人员,对他们作过某种批评,其实,这些人大都是能人,大都经过了一番奋斗锤炼而后在人众中上升出来的,那么是不是‘兴亡勃忽’是其必然的规律呢?但是这也未免太快了,周期太短了,影响太大了。那么是不是也可以总结了这样的论断:在也门让我们知道了国家的动乱将造成生命的涂炭,在坦桑也看到了现代企业制度未能建立而去国际上闯荡,最后也难免赔了夫人又折兵。

    同去的一百多名同事中,回国之后,大都失去联系,主要在于我本人年事一高之后,就不去主动与人相交了。回国的初期,大家还偶尔通一下电话,知道一些人的情况,逐渐就少了。那么多帮助过我的人,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忘记了。听说,大多数人,情况一般,有人已经作古。只是去也门一道的县太爷,曾把我聘到所在的高速公路上作了副总监,很快我又被原来地区召回,一干就是九年,而且,大家错误的认为我去与国际作过接轨,一定有什么真的本领,所以,也成了建修高速公路,特大桥梁的技术负责人,其实,真正说来,也大抵没有超出我的原有水平。而作为帽儿亲的王试工等,倒成了省内有名的专家了。

    前后差不多经历了九年的时间之后,才动手把我出国到归来的事情写一下,虽然经历了较多的事情,但没有什么真正精彩的东西,也没有遇见特别的无奈之处,所以,都不免太平淡了。虽然我十分相信平淡才是真这一说法。

    我的这种就耳接目触的点染铺叙,似乎有点作‘传’的味道,其实我和我的同行们是都没有什么东西可‘传’的。我写了自己,也说了别人,难免就渗透进了对一些事物的看法,这是没有什么办法的,我一心想追求真实,可是一旦通过我的视觉,就难免使事物的本来面目发生了扭曲。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提及的一些人,就没有直接指名道姓了。我的题目是《域外苦旅》,是前后差不多经历了九年的时间之后,才动手把我出国到归来的事情写一下,虽然经历了较多的事情,但没有什么真正精彩的东西,也没有遇见特别的无奈之处。不过,这丝毫也不能够忽略也门、坦桑尼亚那厚重的历史积淀、鲜明的地域特征和纯朴善良的人民。虽然我十分相信平淡才是真这一说法。

    报载,目前我国有老年人口一亿四千万,随之还要逐年增加。如我这样年老又不会过老年生活的人,估计也数不少。在这人心比较浮躁、利益驱动奔跑的年代,除去‘戏说’、‘博客’、‘超女’这些极具精华、充满人气的东西之外,在大量出版款、腕畅书,德功后的‘立言’之外,似乎也应该有机会如老编所言,给普通老者一个空间,使之检拾人生旅途的贝螺,摄取浮世众象的印记,回顾自身历史的际遇,重温酸甜苦辣的况味。这样于和谐社会的建立,是不无裨益的。

    这儿闲话一件小事,我曾经读过一篇由四川有名的文人、老革命、教育家的张秀熟先生写的游记文章《峨眉初探》,那是上世纪六十二年的事情,在洋洋洒洒两千多文彩斐然的华章里,他说了很多有趣、有味关于峨眉山的事情,最后才知道他初探的止点是报国寺。乃至我有机会去峨眉山时,在山上一直不见这座名寺的所在,当我丧气地下山,在出山门之处慨叹时,猛一抬头,才发现报国寺是进山门的头一座庙宇呢。这大约就是学者与凡人的差异吧。

    我的这一记录,至多也只算是一种随戏以逞怀之作,是没有什么看点的。所以想写出来,无非是想说,在人们谈及出国时,多数只会想起那些奇特、惹火、引人入胜的事情,而往往忽略在出国大军里,还有如我辈这种经历的群体,他们始终都没有机会去‘获美’‘得宝’,而实际只是在干磨骨头、养肠子的俗事情。只可惜我也不

域外屐痕独家发布于女性小说专业网站-都市言情小说,首发网站后续章节更多、更全,都市言情小说已开通手机网站,m.dushiyanqing.org完全与网站同步更新,方便您随时阅读喜爱的小说。
最近阅读纪录:最近阅读纪录:
发表书评: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返回顶端↑
Copyright (C) 2002-2009都市言情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收录第1卷 后语 作者赘言(第1页/共2页)-域外屐痕、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