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首页 | 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总收藏榜 | 周推荐榜 | 周点击榜 | 本站推荐 | 申请作家 | 作者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都市言情小说 > 老屋的风景 > 第1卷 第三十四章 变化(第1页/共2页)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
小说阅读页
背景颜色: 字型: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1最慢,10最快)
第1卷 第三十四章 变化(第1页/共2页)

    田地分到每个家庭承包了,计划生育政策来了,这让害怕走妈妈老路的菊花,看到了生活的新希望。她挺着微微隆起的肚子,在属于自己家的田里劳作着,汗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她挥着手臂擦了一下,迎着太阳她笑了。

    小四川在钱冲当着校长,教着书,来学校报名读书的孩子多了起来,有些辍学几年的孩子又重新走回了课堂。原本不大的校园热闹了起来,他的心里很感到欣慰。

    这一次小四川又收到姐姐从武汉黄陂寄来的信,信上说,他当舅舅了,姐姐生了一个男孩。他怀着喜悦的心情再一次来到武汉,两年没有来了,武汉的变化让他有点意外。象姐姐家那样的红砖房到处都是,街上做各种生意的人也多了起来。自行车多了,收音机多了,人们手上的手表也多了,连人们穿的衣服都不一样。

    他和姐姐聊着街上发生的变化,姐姐说:“既然这样,你不如从这里买一些你们那里没有的东西回去卖怎么样?”

    小四川说:“这个主意好是好,可是从雷公还要走回去,这么远怎么拿回去呢?”

    姐姐说:“你干脆在这里买辆自行车回去,以后学会了,你去哪里都方便。”

    小四川说:“我没有带那么多钱来怎么办?”

    姐姐说:“我可以借点钱给你,我们这里是种菜的,拿到武汉街上卖了就是钱,我们这里地也多,只要肯出力,赚钱肯定比你们山区强。”

    小四川在姐姐的帮助下,买了一辆自行车,和两麻袋百货。当他风尘仆仆的从武汉赶回来的时候,她家门前聚满了前来看稀奇的乡亲们。

    毛河乡的第一个小卖部在贾氏家里成立了, 贾氏在家里带着霞春,看着两亩责任田,顺便卖着这些小玩意。客源还很多,有冲里的百姓,也有山外砍柴的人。

    小四川在家门前学着自行车,大丫子在后面扶着,大丫子学汽骑车的时候,小四川就在后面扶着。往往这个场景会引来一帮看热闹的孩子。

    很快,两人都学会了骑自行车,一次小四川骑着自行车去父母家里,路上看见了经常来家里装柴的朱大爷。朱大爷赶着马车迎面走来了,车上还有个五岁左右的孩子。小四川马上从车上下来说:“朱大爷,今天弄柴,还带上儿子啦。”

    朱大爷定眼一看原来是小四川,看见小四川骑着自行车,他登大了眼睛说:“说,伙计,你发达了,连这玩艺都用上了,我还是头一回看到呢。”

    小四川说:“有了这个东西,我去父母那里就方便多了。”

    朱大爷说:“这顺风车你不坐了,那我的柴可就麻烦了。”

    小四川说:“别呀,我不坐你的车,你照样去我家装柴,我说话算话。”

    朱大爷为难的站在那里,小四川说:“你去吧,别犹豫了,那个柴在我们那里不算个什么的,你就别不好意思了。”说完还逗了一下那个孩子。

    那个孩子说:“走吧,爸爸,别人都同意了。”

    小四川说:“嗯,这个孩子好机灵啊,叔叔以前见过你,但我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呢?”

    那个孩子说:“我叫朱家浩。”

    小四川说:“家浩,好好听的名字,叫你爸爸快去吧,我也赶路了。”

    小卖部的生意很好,小四川每个月都要去一趟武汉,自行车成了他最得力的助手。

    朱大爷偶尔还会带着孩子来装柴。

    年底,孙海洋家喜气洋洋,结婚仪式正在举行,菊花挺着大肚子和丈夫一起在各个席间敬酒。

    一个月以后,菊花的女儿降生了,这个顶着改革开放那年最后一缕阳光出生的孩子,是她生活的新希望,她给女儿取了个小名叫:“希希”

    1979年大丫子的儿子降生了,她的出生,让贾家第一次有了男丁,贾氏高兴的哭了出来,这是她十四年以来第一次流泪,也许医生的话也起了催泪的作用。小四川给他取名:“斗坤”。战斗的斗,乾坤的坤。

    1980年,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由刚开始的试运行正式纳入国策,由先开始的自愿实施变成了强制性实施。实施的细则也更具体,实施的强度也更大,对于已有两胎或者多台的妇女实行结扎手术,保胎结扎的妇女,结扎以后母所生的孩子视为计划内生育,不实行计划外的罚款措施。计划外超生的则严格按照条款进行经济或者物质的处罚。

    大丫子趁着儿子还在哺乳期的时候,第一个走上了结扎的手术台。

    经过一个月的休养,大丫子正式上班了,可是这之后她发现自己的肚子,莫名其妙的大了起来,后来还有了胎动,她疑惑着,怎么结扎了还会怀孕呢?可是自己结扎以后一直在休养,没有过夫妻生活呀,难道结扎以前就怀上了吗?自己还在喂奶,月经还没有恢复呢?怎么会这样呢?她回到家找到妈妈和小四川商量着这个事。

    大丫子说:“不行,这个孩子我要打掉,这做妇女主任,带头生三个,以后别人谁还听我的。”

    贾氏说:“你刚做了手术,现在又要打胎,以后身体垮了可怎么办?”

    小四川说:“这个孩子既然来了,我们就接受吧,国家规定了结扎以后生的孩子,一样算成是计划内的,不罚款,也不开除公职。这也许是老天看你太善良了,给你一个礼物呢。”

    就这样,大丫子居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顺利的做了保胎结扎的第一人。结扎半年以后顺利生下了小女儿“幺妹”。这也为接下来的计生工作带来了便利,许多怀着孕的妇女主动走上了结扎的手术台。

    毛河街上除了食品站,收购站,粮站,卫生所,乡政府,国营百货站以外,电影院也建成了,象小四川家一样的小卖部多了起来,毛河乡越来越像集市了。人们的穿着从最初的土布长衫,麻布布衫,蓝印花布,到的确良衬衣,卡基大腿裤,人字纱衬衣,再到泡泡纱,踩脚裤。路也变宽了,拖拉机和自行车也多了起来,一切都在表明人们的生活在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八十年代,随着国家医药卫生领域的科技发展,以前一文不值的银杏果,现在变成了心脑血管药的原料。银杏从起先的几块钱一斤变成了十几块钱一斤,后来一度涨到了三十块钱一斤。这一下让贫穷的山里人家家都成了万元户,贾氏小四川一家也不例外,小店的收入,夫妻工资的收入,还有两棵古银杏的收入,短短几年的时间,小四川也发财了,他带头把自己家里的几间土房推倒,重新建起了象姐姐家一样的红砖房。还建了一间小卖部。钱冲,样冲,李冲,和随州的一些山冲,只要有银杏的家庭都开始建起了红砖房。后来听说银杏的果皮可以制成农药,城里的一些去皮机也被开进了山里,免费给他们脱皮,只要那些农民眼里没有用处的臭臭的银杏皮。后来银杏叶也开发成了保健品。银杏的全身都成了宝。一时间人们给银杏取了一个名字叫:摇钱树。

    1988年,曾经几度在这里领导抗日 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李先念同志,来到钱冲,看望慰问曾经为战争做过贡献的革命老区群众。 当得知贾氏的父母双双离开人世的消息时,李先念同志无比的遗憾,他对贾氏说:“我们以前在这里打仗的时候,就住在你家里,有时会转移到山洞里去,那时你还很小,你的母亲经常背着你,冒着生命危险去山洞给我们送饭  ,你的爸爸也多次到前方给我们打探消息。这次我想找到那些老人们叙叙旧,可是没有想到,他们走的比我还早。”

    随后市里的领导陪同李先念同志向老区群众握手,欢送会上,李先念激动地说:“安路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钱冲就是我的第二个家,没有你们的支持,就没有战争的全面胜利,也就没有我

老屋的风景独家发布于女性小说专业网站-都市言情小说,首发网站后续章节更多、更全,都市言情小说已开通手机网站,m.dushiyanqing.org完全与网站同步更新,方便您随时阅读喜爱的小说。
最近阅读纪录:最近阅读纪录:
发表书评: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返回顶端↑
Copyright (C) 2002-2009都市言情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收录第1卷 第三十四章 变化(第1页/共2页)-老屋的风景、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