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首页 | 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总收藏榜 | 周推荐榜 | 周点击榜 | 本站推荐 | 申请作家 | 作者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都市言情小说 > 承  诺 > 章节目录 承诺(六十五)(第1页/共2页)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
小说阅读页
背景颜色: 字型: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1最慢,10最快)
章节目录 承诺(六十五)(第1页/共2页)

    与东北林场世外桃源一般的生活截然相反的是,北京的革命斗争一浪高过一浪。

    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提出“破除几千年来一切剥削阶级所造成的毒害人民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口号,又一场席卷中华大地的“破四旧”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8月17日夜,北京第二中学的红卫兵拟就《最后通牒——向旧世界宣战》,宣布要“砸烂一切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8月18日,主席在天安门接见了他们,备受鼓舞的首都红卫兵开始走上街头“破四旧”。

    由于中央并没有明确斗争形式,这就给这帮红卫兵小将出了一道难题,在他们看来,思想文化上的破旧立新虚无缥缈,看不见抓不着,既然是小将,那就简单化处理,只要是跟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有关的一系列物化形态的东西都要破坏。一时间,毁文物、改名字、批斗术业有专攻的学者、烧掉记载古代文化的书籍……暴力行为成风。行动的狂热,加上丝毫不要担心后果,使许多原本置身事外的学生也参加到红卫兵的行列……

    8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好得很》:“许多地方的名称、商店的字号,服务行业的不少陈规陋习,仍然散发着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腐朽气息,毒化着人们的灵魂。广大革命群众,对这些实在不能再容忍了!”“千千万万的红卫兵举起了铁扫帚,在短短几天之内,就把这些代表着剥削阶级思想的许多名称和风俗习惯,来了个大扫除。”

    如此推波助澜,这股潮流就迅速涌向全国,各地红卫兵竞相效仿:冲击寺院、古迹,捣毁神佛塑像、牌坊石碑,孔庙大成殿明代彩塑孔子身上竟然被贴满了标语,烧戏装、道具,勒令政协、民主党派解散,抓人、揪斗、抄家,禁止信徒宗教生活,强迫僧尼还俗……一时间,破四旧成了践踏法律、肆意妄为的绝对律令、通行证件、神符魔咒。

    这股歪风还冲向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查抄、焚烧藏书、名家字画,取消剪指甲、美容、摩面、洁齿等服务项目,停止销售具有“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色彩的化妆品、仿古工艺品、花发卡等商品。

    这些活动在一些地方引起了反对,工人、农民、军人与红卫兵发生了冲突。红卫兵引发的混乱,确实让广大人民的利益受损。

    很快,中共中央批准、转发给公安部主席和中央的报告《严禁出动警察镇压革命学生运动》。其中规定“不准以任何借口,出动警察干涉、镇压革命学生运动”,“重申警察一律不得进入学校”,“重申除了确有证据的杀人,放火,放毒、破坏、盗窃国家机密等现行反革分子,应当依法处理外,运动中一律不逮捕人”。

    可幸的是,作为最高皇权象征的故宫,由于总理派北京卫戍区一营进驻进行军事保护,并且宣布将其作为反面教材,从而未遭到直接破坏。

    其实,破四旧的苗头早就有了。早在1956年,550多年前的南京城墙就在劫难逃,遭到了拆除。

    南京明城墙内城周长就达33。7公里,比周长才29。5公里的巴黎城墙还长。古城墙是朱元璋经过3年准备,经历4个阶段共21年时间才建成的。为了保证质量,每块砖上都要打上烧制的州、府、县及工匠和监造官员的姓名,如不合格一律退回重做,再不合格就将治罪。

    1954年夏季连续下了两个月的暴雨,南京城墙先后发生三次坍塌事故,当时的南京市政府决定大规模拆除明城墙。

    1956年,大规模拆除城墙的行动陡然掀起,目的是拆下城砖搞城市建设。

    时任江苏省文化局副局长的朱偰为此痛心疾首。6月的一天,他接到紧急报告,称有人在城南拆毁古城墙,再不制止中华门古城堡就会不保。朱偰忧心如焚,立即赶到现场。现场一片狼藉,看似热火朝天:搬砖的搬砖;统计的统计——每拆下一块城砖,政府给一毛钱;砸条石的砸条石——城墙上的条石要敲碎成修马路的小石子。但是在朱锲这个文物专家眼里,这是犯罪!

    他立即赶到南京市政府,要求立即制止这种行为,并且为电台写了广播讲话,呼吁保护好文化遗产,又四处奔走,联合各界共同呼吁……好在当时还没有到破四旧的疯狂阶段,理智尚存的人们终于意识到了错误,政府最终下令终止了拆墙行为。

    据不完全统计,这次拆墙导致了约三分之一的城墙被拆除。见证了南京数百年沧桑历史的宫城、皇城、外郭三圈城墙基本毁坏殆尽。可幸的是,中华门瓮城和石头城尚在。

    反右斗争开始不久,朱偰就被定为Y派。1961年,被摘掉Y派帽子。1966年下半年遭多次抄家,家具被抢光,瓷器被砸光,存书被焚烧光。

    这股风很快也刮到了溧水,宝扇铺的名气大,在溧水几乎人人皆知而首当其冲。

    铺里三个展区的样品扇全部被撕碎、库房里所有的存货也被一把火烧光,宝扇铺的匾额是老韩掌柜请当年的前清进士题写的,为此还赠送了对方一把樱花巨扇致谢。现在也被摘下来,一把火烧掉了。从早晨折腾到中午,虽然已是秋天,但是依旧燥热难忍,不少红卫兵趁机抢夺折扇,还振振有词:这些折扇上没有四旧,有的只是主席语录,不仅不能烧,还需要交给他们保护!

    有一个女红卫兵从国强的卧室里捧出一堆书,扔进屋外的火堆。国强跑出来,在火堆里抢出一本《诗经》来,紧紧抱在怀里,女红卫兵上来争抢,国强就是不撒手,这些年,国强长得人高马大,女红卫兵不是对手,她就喊其他人来帮忙,可是国强就是不撒手,这些人发狠,要把国强往火堆里推……就在关键的时候,韩西湖和晓花忍无可忍,拿着棍棒从房间里冲了出来,现场一片混乱……

    破四旧很快又有了新花样。这年八月十八日主席接见百万红卫兵时,有幸给他佩戴红卫兵袖章的红卫兵代表是一位女生,当她激动地把红卫兵袖章给主席戴在左胳膊上的时候。主席问她叫什么名?她说是文质彬彬的彬,主席说:“要武嘛”。从此,她改名为要武。此后,一些人纷纷效仿,把所谓带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色彩,带有小资产阶级情调的名字,一律改为都改为革命化的名字,公安局户籍管理部门则以“报则速批”为原则,表示了对这种革命行动的支持。

    远在东北的肇银夫妇分别接到家里的来信,张家的肇字辈改为瑞雪兆丰年的“兆”,下一辈振字一律改为“正”字;殷家则说已在家谱上将亚菊的名字改为了秀琴。

    这股风越刮越邪,哈尔滨市的五条街光仁、光义、光礼、光智、光信因为有“仁义礼智信”这样的老信条,被改成了光明、光辉、光芒、光耀、光华。

    北京苏州胡同小学的师生坚决要求改名为长征小学。四川宣汉县第一中学则被改成了天兵战校。

    除了改人名、地名、校名外,店铺、公交车站、单位名称,都掀起了改名风潮。在北京,同仁医院被改成工农兵医院,协和医院被改成了反帝医院,东安市场改成东风市场,长安街被改为东方红大路,东交民巷改为反帝路,西交民巷改为反修路。

    改名字的风潮过去后,香水、尖头皮鞋、窄腿裤又成为新的革命对象。用红卫兵的话来讲,这些均属于资本主义的东西,一经查出,要立即实施革命制裁。

    在上海,革命小将限令西餐店停业,服装、皮鞋店停止出售各类奇装异服,凡发现行人中穿尖头皮鞋者责令脱下,赤脚走路;穿着、发型显得时髦的就被剪去一刀。与此同时,上海街头的许多西洋雕塑被砸毁,教堂被冲击。

    随

承  诺独家发布于女性小说专业网站-都市言情小说,首发网站后续章节更多、更全,都市言情小说已开通手机网站,m.dushiyanqing.org完全与网站同步更新,方便您随时阅读喜爱的小说。
最近阅读纪录:最近阅读纪录:
发表书评: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返回顶端↑
Copyright (C) 2002-2009都市言情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收录章节目录 承诺(六十五)(第1页/共2页)-承  诺、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