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首页 | 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总收藏榜 | 周推荐榜 | 周点击榜 | 本站推荐 | 申请作家 | 作者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都市言情小说 > 承  诺 > 章节目录 承诺(六十六)(第1页/共2页)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
小说阅读页
背景颜色: 字型: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1最慢,10最快)
章节目录 承诺(六十六)(第1页/共2页)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文章引述了主席的最高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随后,上山下乡运动开始,红卫兵运动逐渐停止,破四旧的种种行为也随之渐渐消失。

    赵昆仑给秋月父母买的老宅住进了知青。原本是安置他们住茅草屋的,但是这年冬季实在太冷,就打算暂时住进老宅里,大队干部打电话给香港的赵昆仑也打不通,就让村支书征询张邦彦的意见。赵昆仑夫妇感念张家帮他们料理了老赵夫妇的后事,临走时把买下的那套邻村的老宅钥匙交给了邦彦。

    邦彦说,只有保管之责,自己做不得主的。村支书点点头,说娃娃们冻坏了可就麻烦了,他们的父母会心疼哩!邦彦默默看了一会支书,拿出了钥匙。

    住进去的知青很快就产生了分歧,一派认为,主席让他们来不是享福的,而是来接受再教育的,当年红军战天斗地,在井冈山时幕天席地,长征时“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现在天寒地冻,正是锻炼意志的好时候,而且这样的房子以前一定是地主老财住的,怎们可以让他们这些知青住呢?坚决搬了出去。

    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房子在地主老财手里就是地主老财的私有财产,那时我们就要破坏;现在在人民手里就是人民的财产,大家就应当珍惜与保护。

    村支书无奈,又说不过他们,但是这些知青归他管,出了事他可是要负责的,所以村支书就采取了折中的办法,分成两拨人,以金剑扬为代表的十来个人组成一组,住在老宅里,以郎卫东为代表的十来个人住准备好的知青点——在两个村子之间刚搭建好的茅屋里。早在几年前,附近几个村子就合并成了一个大村落,无数个这样的大村落就组成了大队。

    金剑扬来自南京城里,大学生。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那年考的大学。原本受家庭成份影响,高考分数远远过了线,但是政治审查不合格,他的小姨在解放前跟一个国民党军官跑了,去了台湾后就再也没有了音信。因为这个原因,高校里负责录取的工作人员怕犯错误,遂请示领导定夺。也是两派意见,莫衷一是。最后系主任拍板:“出身不能选择,小姨跑了小伙子也无法干预,录取后加强政治教育,也就是了;我们要同剥削阶级、资产阶级争夺下一代,现在原子弹都爆炸了,国家更加需要人才,把有些政治问题的学生改造过来、团结过来,进行这样的尝试,我看是有积极意义的。”

    小伙子后来听说后,非常感激这位系主任,不成想,1966年W革开始后,高考也被停止了,大学里没毕业的学生停课闹革命,整天批斗老师或者有问题的同学、甚至还参与武斗,那位仗义执言的系主任也被赶到干校劳动改造。这让小伙子心生厌倦,毕业时系里动员学生当知青,他第一个报了名,从而被指派为组长,带着这些人被分派到了这里。

    很快,这个小伙就被村民接受了,他能干又肯干,待人也很热情。有些人甚至托村支书打听一下小伙子是否有对象。

    这天,村子里唯一的一台拖拉机坏掉了。要到县里农机站请人来修,至少要费好几天的工夫,可是农忙不等人呀。金剑扬就自告奋勇,结果三下两下就修好了,这让村子里的人更是刮目相看,女知青们也对这位组长佩服不已,连一直因出身比他好而不太服气的郎卫东都竖起了大拇指。

    这之后,村支书就指派金剑扬担任夜校的老师,教授大家机电知识,大家都开始称呼他金老师。

    金老师的名气逐渐大了,四里八乡都派人来向他请教,大队知道了,也就以老宅为教室,单独劈出来几间房,大队定期搞培训班,很快,这个大队的生产就走到了其他大队的前面。

    这天,在黄昏散步的时候,金老师在田头遇到了一对陌生人,小的搀扶着老的,老的大约五六十岁,拄着拐杖,行走很吃力,脸上似乎也有伤痕,小的三十岁左右,温文尔雅,还主动和他打了个招呼。

    两个人踽踽而行,逐渐消失在远处的黑暗中。

    上课的时候,金老师听到了议论,张秋实的女婿、外孙来到了庄里,听说女婿前几年被关进了牛棚,说他是什么反动民间艺术权威,把他关进牛棚改造,就可以震慑一批人……

    “别瞎说,人家韩老师人可好了,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不是人家送一船大米来,你三胖现在有没有还难说呢!”

    被叫做三胖的人急了:“怎么可能没我呢?我又没吃他家的米……”

    村支书打断了三胖的话:“你们都记住,没有人家韩老师和他家儿子的干爹,我们这里几个村子都会绝户,你三胖今天压根就不会在这说风凉话!”

    村支书的话不仅让三胖哑了口,也让金老师对那个走路艰难的长者肃然起敬。

    后来,金老师从村支书那里了解到,韩西湖和晓花夫妻俩为了保护儿子国强,拿着棍棒打伤了红卫兵,被红卫兵抓去批斗,白天斗、晚上斗,晓花不堪折磨,自杀了。韩西湖也跳楼了,结果被抢救过来,可惜腿上落下了残疾。

    “唉,家破人亡,真不知道爷俩这几年是怎么熬过来的?”村支书长叹了口气。

    “反动民间艺术权威?他们是民间艺人?”金老师追问。

    “他们可是县城里鼎鼎大名的人物,开了一家宝扇铺,当年曾让日本人都佩服不已!”村支书自豪地介绍,这个名人是村里的女婿,这也让他感到脸上有光。

    “父子俩后来都被押去劳动改造,说是对抗政府!呸,这是强加的罪名!”村支书突然发起火来。“这不,好人有好报!政府突然把他们放了回来,说先养好伤,调养一下身体,不久政府还要来请他们去日本参加什么民间经贸会!”

    金剑扬一听,这可是大好事,何不趁父子两个艺术家在村子里的大好机会,让他们教教当地农户呢,说不定就能把宝扇铺重新张罗开起来,经贸会他懂,就是经济贸易交流会,到那时,父子俩是需要工人帮他们做扇子的,他们在扇面上一画,那才能给国家带来外汇收入。

    村支书一听,也来了劲,是呀,既然政府要派爷俩去日本,那说明金老师说的话在理。

    几日后,国强走进了干爹赵昆仑的老宅,在他曾经玩耍过的房屋里面对闻讯而来的众乡亲,他百感交集。

    宝扇铺由此又开张了。这些年,国强陪着父亲一起受罪,但是一直没有忘记背诵诗经,更没有荒废手艺,没有墨,他就拿笔蘸着水画;没有纸,他就在水泥地上画;诗经里的意境不由自主地影响着他、牵引着他,让他的画境空灵、洁净、质朴而又灵动!

    几个月后,县里派人来,韩西湖父子当众挥毫泼墨。很快,不同风格的两幅樱花图就赫然纸上,在冬日的阴霾里展现出无限的勃勃春意来。

    父亲的画繁华中带有一丝落寞,樱花艳极而自怜,颇有芳华即将随风逝去的哀伤感,让人心碎!儿子的画用笔大胆,画面素净,一株樱花树傲然而立,枝丫间点点樱花瓣或含苞、或怒放,各具神采,绝不雷同,但都是天生异禀,独领芳华!

    这年的春季,中国大陆赴日经贸代表团出发到达了日本东京。春天,正是日本列岛樱花盛开的季节,从首都东京到富士山,从古都奈良到关西重镇大阪,从北海道到南部冲绳,处处涌动着看花赏樱的人群。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是战后70年代的日本,经过20来年的战后重建,日本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日本人重新燃起了大国梦,不少实力雄厚的日本财团开始在美国购买大楼、商铺,国内一些城市开始竖立起超过200米的摩天大楼……

    父子两人的

承  诺独家发布于女性小说专业网站-都市言情小说,首发网站后续章节更多、更全,都市言情小说已开通手机网站,m.dushiyanqing.org完全与网站同步更新,方便您随时阅读喜爱的小说。
最近阅读纪录:最近阅读纪录:
发表书评: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返回顶端↑
Copyright (C) 2002-2009都市言情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收录章节目录 承诺(六十六)(第1页/共2页)-承  诺、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