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首页 | 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总收藏榜 | 周推荐榜 | 周点击榜 | 本站推荐 | 申请作家 | 作者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都市言情小说 > 故园 > 第1卷 第二章 贫母女荒逃观津口 富老爷寿庆良家镇(一)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
小说阅读页
背景颜色: 字型: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1最慢,10最快)
第1卷 第二章 贫母女荒逃观津口 富老爷寿庆良家镇(一)

    弯弯莲,曲曲柳,

    弯弯曲曲河道口。

    盐河九九八十弯,

    多少白骨无人收。

    弯弯莲,曲曲柳,

    弯弯曲曲河道口。

    杨柳条条留不住,

    多少折断离人手。

    ——《难民小调》

    盐河长约二十公里,流域面积计有一百平方公里。它并不是发源于大青山,那只不过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人们之所以相信它而流传它,那实在是因为苦难的乡亲们缺乏时间和生活空间去施展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为了能够不断地使这根神经得到颤动而不会断掉,于是就将这个故事成千上万遍地复述,而宁愿把自己酸楚不堪的心灵在苦难的泪水中一次次过滤。泪水聚集在一起是有份量和力量的,盐河的故事可以为他们提供历史依据。当然这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

    千百年来,盐河就象一位仁慈的母亲,沉重地流淌,无奈地流淌。用她那苦涩的乳汁哺育着自己的子孙儿女,无声无息地细数着每一个春夏秋冬,从地图上看她的身躯就象一部中枢神经图谱,在她的头部向四周伸出许多庞乱的枝丫,越来越细小,直到渗透进这块平原的每一寸土地。象一根根细丝,象一双双手臂,牵系着、守护着或远或近的个个村落。

    我们应当给予她同情,苦难的生活远没有结束,孩子们的泪水只会向母亲温暖的怀中倾注;我们应当给予她崇敬,她是那样的坚强,用眼泪支撑着生命的繁衍与传接。

    小的时候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比大青山更远的地方,于是遥远的大青山是盐河的源头就再合适不过了。盐河绕过大青山之后就流进了我较为熟知的地界儿。在这一段不长的流程中,有两个地方有必要说一说。其中一个是我的老家,村名叫观津口。从这里再有一里多地盐河就汇入了宽阔浩渺的清凉江中。这里是盐河的最后一个渡口,在没有桥梁的年代,摆渡是人们过河的唯一方式,你可以看到清凉江那无边无际的身影,听到它那奔腾咆哮的喘息,恍若置身天河一般。这个颇有气势的名字放在这里非常恰当,只可惜这个村庄并不大,由几户世代摆船的人家繁衍而来,总共才有二、三百人口,实在是辱没了它。除了来往的船只和上上下下的人群多一点之外,它和这块土地上其它瑟缩的村庄根本没什么两样。只是这里还有一个小小的集市,逢三八的日子,当街必会略显热闹一些。随着时令的不同,商品也在不断地变换着花样。篮子里、包袱里都是自家树上摘下的果子,换几个零钱就集上捎回点儿大盐和灯油去。在众多的商品中,四季不变的只有从清凉江中运来的东北大烟叶儿,或许只有它那辛辣坚硬的味道才能舒缓男人们生活的劳顿,体现他们在风流女人面前所需要的满腔豪情。有的老人们讲集市上还有黑生意,就是倒卖人口和贩烟土。不过这都是些没有真凭实据的事,到我出生的年月,别说这些,就连集市也没有了。

    说我们村,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了我的关系。无论从文化、经济方面,还是在人口和地盘上,它都根本无法与良家镇相比。良家镇是我们的政治中心,乡公所设在镇中央,官吏们大都由镇上的人担任。在乡公所的旁边,有一个不大的戏院子,隔不上十天半月就有戏班子跟着船过来,在村里唱上一两天。靠近盐河是一个大码头和宽阔的货场,南来北往的船只与货物都会在这里停靠与转运。码头上有一大大的铸钟,每当有船到来的时候,它就会敲响,召唤脚夫们前来扛活。夜深人静的时候,那钟声直掠过水面和林梢,扑落到每个庄户人家的窗纸上,赶夜活儿的媳妇们就会停下手上的针线,在幽黑的灯烟里抬起头来,心中不仅感慨:良家镇多好啊。那神情恨不能再年轻一次,好结亲嫁到良家镇去。

    良家镇上有一望族,不但人口众多,而且在乡里声望极高。族长是位晚清举人,此人姓李名维贤字扶之,为人德高望重,且文笔极好。乡亲们谁家有了官司,若是求他写下状纸,保准能够打赢。当然他也有自己的原则,如同作人一样,从不与恶人说一句话,为恶人写半个字。在百姓们眼中,他就是活圣人。乡公所的官吏说了话,人们可能不听,可只要他把头一点,乡亲们问都不问一百个服从。附近那些有过恶行的人都怕遇到他,尤其不敢看他那坦荡浑厚的目光。他们根本不敢走近他的宅院,担心在那阳光般的注视中丑行败露。这其中就有他的三弟李维世。李举人兄弟三人,他排行老大,二弟维民小有出息,很会写一手八股文,实指望同他哥哥一样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可叹时运不济,赶上清末战火连绵,无暇科举,只落了一个空头文人。后来借兄长名声,曾短暂任过乡公所的文书官。民国初期,有一远房舅舅在邻县作了县长,来信力邀李举人前去协助,无奈李举人淡泊功名,婉言辞谢,并推荐二弟前去,他方才拣到这一官半职。幸亏此人擅长呵谀逢迎之术,招得舅母喜爱,娶得表妹为妻。从此纱帽稳妥,只等时来运转,平步青云了。

    在兄弟三人中,老三是个名符其实的败家子。父亲早亡,从小母亲溺爱,兄嫂宽让,自来手不执笔,目不视书,养成活脱脱一个纨绔子弟。母亲故世之后,兄长约束严些,方才略有收敛,可也只能是不再额外糟蹋家产,但凡家中吃的、穿的、用的,只要是有,哪一样也是任着他来挥霍。他不愿与哥哥分家单过,谁都知道大米堆里显不出小粮虫。最近他又学会了抽大烟的本领,不知不觉上了瘾。老婆严氏虽有些刁蛮但很是怕他,从不敢与兄长讲起。这几天老三总是躲躲闪闪不敢与大哥照面。今天是李举人的生日,他可怎么办呢?

    李家大院座落在村中偏西头。你看红灯笼都已经挂好了,我们快去看看吧。

故园独家发布于女性小说专业网站-都市言情小说,首发网站后续章节更多、更全,都市言情小说已开通手机网站,m.dushiyanqing.org完全与网站同步更新,方便您随时阅读喜爱的小说。
最近阅读纪录:最近阅读纪录:
发表书评: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返回顶端↑
Copyright (C) 2002-2009都市言情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收录第1卷 第二章 贫母女荒逃观津口 富老爷寿庆良家镇(一)-故园、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