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首页 | 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总收藏榜 | 周推荐榜 | 周点击榜 | 本站推荐 | 申请作家 | 作者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都市言情小说 > 深圳,爱情迷失的地方 > 第1卷 第二十六章 惶恐(第2页/共3页)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
小说阅读页
背景颜色: 字型: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1最慢,10最快)
第1卷 第二十六章 惶恐(第2页/共3页)

的出现,取决于我的一次演讲,当时给我的是命题作文,中国传媒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和商机在哪里?

    我谈了两个问题,中国传媒业未来有两大发展趋势,第一个是传媒不断地追求媒体表现能力的上升。大家印象非常深刻,最早的时候报纸是黑白的,后来是彩色的,现在好多刊物都是铜版纸印刷。同样一幅广告,出现在黑白的纸张上或用铜版纸印刷,其表现能力和打动力是完全不同的。

    网络媒体的出现,使人们有了一种新的选择,可一打开电脑,广告窗口会接连不断弹出,还有一些飘浮广告,在你眼前飘来飘去,互联网广告可以说是多姿多彩,惟妙惟肖。除了互联网的巨大发展和网民的巨大增长之外,互联网广告表现形式的改变,也会带来巨大的效益,高技术的接入总是使媒体表现能力和对受众的打动能力产生突破,这样的话,使得广告的发展速度会不断地加快。中国传媒未来几年发展也会随着表现能力上升而发展。

    第二个趋势是追求广告效益的提升,我1992年加入广告业,去年在深圳参加一个论坛,有一种观点说,中国广告业经历了三个阶段,1981年到1989年是第一个阶段,凡是投广告都可以成功,代表案是太阳神,靠广告铸造了一个很大的企业;第二个阶段是1990年到1997年,凡是有足够的钱投广告都可以成功,成功的案例很多象央视的标王等;1998年到现在是第三个阶段,有了足够的钱做广告的也不一定成功。有不少客户,会感到钱不当钱花了,大家都在投广告,你不投广告也不行,可投了效果不好,投一两千万元波澜不惊,基本不起作用;三四千万投下去是微风略过,刚刚激起一点涟漪。

    这几年为什么广告成本与日俱增,而广告效果却越来越不确定。我觉得,在这个过程当中,媒体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个是分众率不足。1998年之后,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当时有家杂志公布了中国百富榜,最后一名是5亿元;而去年百富榜的最后一名是14亿,可见中国的富人富得越来越流油了。然而,我在另一场合,听人大的报告讲到“三农”问题,说50年代中国的农民70%死是在卫生院里,现在70%的人死在家里,原因是没有钱看不起病。这几年中国社会形态当中最大的变化是什么?贫富两级迅速的分化。两极分化的形象意义还不是更大的,更大的是月收入3000元到1万元的都市中产阶级的迅速崛起,成为都市消费的主要群体。1万元以上财富消费群体的年轻化和扩大化,又是另外特征。

    这种现象的出现促进社会阶层的迅速细分化,由此也产生了产品和市场的细分化。从房产来看是最明显的,各种类型的房产是由哪些人在买,包括能买的,不能买的,都会有不同的社会阶层。你到家乐福去看洗发水,都能看到每一个用洗发水的人都烙上了“阶级”的烙印。贫民用的是蜂花;工薪阶层用的是飘柔,还有白领、准贵族、贵族等等,阶层越高所使用的品牌名气越大,价格越昂贵。这就是细分化在行销行业所发生的巨大的改变。而我们的传媒在这个改变中是最滞后的,因为国家对传媒的控制最严格,导致传媒的变化速度缓慢。举个例子来说,我在上海参加过一个报业论坛,当时我看到晚报的老总上台讲了一个半小时,其实他的讲话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在上海超过百万份的报纸舍我其谁?接着晨报的老总上台也讲了一个半小时,其实也是一句话:白领阶级报纸取代市民阶级报纸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后来轮到我讲,我说我手中这款摩托罗拉388手机,至少工资在3000元以上的人才会买,这款手机投广告日子会非常难过,因为投《新民晚报》打到水里了,而《新闻晨报》收入3000元以上的占38%,也就是说投一块钱要消费6毛2分钱。

    其实电视广告也存在这个问题,上次在上海参加电视论坛的时候,国内的许多电视台都讲了一个重大的观点,说这十几年,中国电视最大的改变的频道的细分,我觉得这是错误的,更精确的表述应该是频道的专业化。而细分化是说,这个频道是给商务人士看的,这个频道是给白领看的,这个频道是给老年人看的。这种细分化不是通过内容而分化,而是通过数据的精确细分来分化。所以我认为中国电视并不是按照细分化的路子在走,而是沿着专业化的路子在走。

    中国的传媒还有一个致命问题,就是干扰素太高。1992年我刚加入广告业时感觉广告人是蛮有地位的,广告客户经常请我们吃个饭什么的,现在为什么没这个待遇,你请客户人家都不出席,为什么会这样呢?你看原来8版或者16版的报纸,投广告就是有效益,一条广告下去就有反馈,但是今天的报纸动辄几十个版,上百版,我见到一张报纸160版。现在的邮箱已经不起作用,报纸不适合用邮箱,它是一捆,掂着还沉甸甸。如果有一个受众能从第一版看到160版,他已经不是我们的受众了,太闲了。有时候我想今天为什么单位广告产出的效益越来越差?有一份研究报告上说,中国人阅读报纸和看电视的时间是每况愈下的,报纸也同时进入后报纸时代,单位产出的价值也越来越小,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现象。电视也是一样,现在的电视频道有几十个,看电视的人手拿遥控器不停地搜索,而每一个频道又有几十种广告在不停地播放。有一家机构做了一项调查,一个月记忆中的广告有哪些?第一位是脑白金,占24%,遥遥领先;第二是它的一个黄金搭档,占13%;第三名是飘柔,占9%。还有其余13个品牌的广告占1%以上。多么可怕!每天有几百个广告同时出现在电视上,广告的投入在增加,而效益却越来越差。

    再来看户外广告,在上海徐家汇广场上,我自己做了一项调查,有76个不同的品牌在一个广场上,每幅广告的花费在100万至200万元之间。徐家汇广场有个东方商厦,有30%的人记住了一两个广告。可见这些广告产出的价格和价值已经背离。原因在哪?广告的干扰性太大,而强制性又太低,这是媒体存在的第三个问题。这个社会太多选择,如果你经过候车厅去乘火车,一路上可能会经过100个广告,也会被广告公司列入100次人流量范围,可是在座的各位,你们记住了多少家候车厅的广告?100个当中能记住一两个就不错了。

    反过来说,如果你们家黑洞洞的,只有一台电视在那里亮,这就带有强制性,你逃都逃不过去,非看不可。但问题在于,电视机有强制性,广告却没有强制性,遥控器在你手里,你会不停地转台,在几十个频道中搜索。特别是国家下达了黄金时段片中不准插播广告的禁令之后,所有的广告都跑到了片前,片前广告10分钟很正常,如果有人耐着性子看上10分钟广告,我看这人一定是广告公司的。

    有些创新媒体的广告效果不错,可能和它的广告强制性有关。比如说,有则广告做在了出租车副驾驶的后靠背上,乘客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要坐半小时或者更长的时间,是很难避开它的。这种带有强制性的广告,在受众视觉范围之内,并以无可避免的方式出现,广告的效果显而易见。

    真正能够创造出来奇迹的创新媒体,必须符合四个原则。一是新的传媒要代表媒体表现能力的巨大突破。我认为媒体表现能力的突破,是把影视广告户外化,把户外广告影视化,由此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呢?无论是信息的保持性,还是信息阐述的完整性,报纸对房地产一定是最有效的首选媒体,这是毫无疑义的。而影视对大多数房地产广告表现却一般般,但也有房地产商借助影视去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因为每个媒体的作用、功能是不一样的,影视广告那种能打动人、对人的情感印象是很难替代的。比如,有一款宝马7型上市的广告,有一位很酷的男子打开车门

深圳,爱情迷失的地方独家发布于女性小说专业网站-都市言情小说,首发网站后续章节更多、更全,都市言情小说已开通手机网站,m.dushiyanqing.org完全与网站同步更新,方便您随时阅读喜爱的小说。
最近阅读纪录:最近阅读纪录:
发表书评: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返回顶端↑
Copyright (C) 2002-2009都市言情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收录第1卷 第二十六章 惶恐(第2页/共3页)-深圳,爱情迷失的地方、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