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首页 | 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总收藏榜 | 周推荐榜 | 周点击榜 | 本站推荐 | 申请作家 | 作者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都市言情小说 > 姬氏姊妹 > 第1卷 第二十八章(第1页/共3页)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
小说阅读页
背景颜色: 字型: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1最慢,10最快)
第1卷 第二十八章(第1页/共3页)

    第二十八章

    刁帅轻轻地吹着口哨进了家门,见父母正在厨房准备午饭,嗅了嗅说:“好香啊!什么饭?”

    刁汉生把一盘红烧猪肉放在餐桌上,说:“馋猫回来了,没好吃的那能行?”

    刁帅的公司在宣武区,离家较远,通常在公司吃住,一回家父母就给他做喜欢吃的东西——大米饭红烧肉。母亲做的红烧猪肉,色泽鲜润,味道醇香,让你看见流口水,闻着咽唾液。刁帅一看是红烧猪肉,眼睛一亮,巴咂着嘴巴,一连咽了好几口唾液,坐下来拿起筷子夹了一块,送到嘴里飞快地嚼了几下,点了点头说:“真好吃呀!”

    刁汉生望着儿子眯起眼睛品赏红烧猪肉的神态,脑际顿时闪出一系列往事:——

    1962年夏季的一天,天空飘浮着灰蒙蒙的薄云,太阳没精打采地在云层中躲躲闪闪,好像和谁捉迷藏;户外燥热难当;知了断断续续地鸣叫,声音沙哑,音调悲哀,宛如哭泣,仿佛抱怨,又像控诉。

    梅肖淑正怀着刁帅,不时呕吐,面带饥色,精神恍惚,想吃啥没啥,没啥偏想吃啥。

    “我想吃腌胡萝卜,味道酸甜略带咸味。”梅肖淑说着,咽了两口唾液,“我想起,1958年夏季在燕郊下放劳动时吃腌胡萝卜的情景。”

    那时,中国刮起了一股农民吃大食堂风,这股风一时刮得猛烈而狂热,席卷大江南北。

    刁汉生和梅肖淑记忆犹新,仿佛发生在昨天似的,那是一个百十来口人的村庄,当街搭起一个简陋的旧席棚,里面用土坯垒起一排灶台,灰尘飞舞,烟雾缭绕。家家户户房顶上闲置起来的烟囱,仿佛一群被迫解除武装的武士,神态不屈,气势凌然,向那不断冒烟的堡垒投来仇恨的目光,又如一群顽皮的猴子,蹲在房顶上,好奇地眨巴着眼睛,向这人类的乌托邦发出嘲讽的大叫。开饭时间一到,男女老少端着瓦盆儿,提着瓷罐儿,吵吵闹闹,争先恐后,从自家涌出,去打那份玉米面窝头炖土豆,或玉米面糊糊腌胡萝卜菜。那玉米面窝头色泽酷似黄土,样子好像小土包;那玉米面糊糊,颜色和形状让你产生种种不愉快的或沮丧的联想。只有那腌胡萝卜令人赏心于目,颜色金黄,酸甜略带咸味,颇为爽口。梅肖淑当时觉得这味道怪怪的,不甚喜欢,可是这会儿回忆起,倒喜欢起来了,很想再尝尝。

    刁汉生乘火车到燕郊跑了一趟。他一进村,就被五六个骨瘦如柴、表情凄苦,光着身子的孩子围了上来,他们伸着枯树枝般的小手,向他乞讨:

    “大叔,给口吃的吧。”

    “大爷,我妈妈饿死了!呜呜!呜呜!”

    “我两天没吃饭了!”

    “我饿得不行了!”

    “我爷爷奶奶饿死了,爸爸妈妈到外乡要饭去了。”

    ……

    刁汉生凄然泪下,把身上带的几块作干粮用的杂面饼和一些零钱分给了那些孩子,什么也没说,只是俯下身子,伸出颤抖着的手逐个摸了摸孩子们的小脸蛋,含着眼泪转身离去。

    无疑,他带回家的不是梅肖淑想吃的腌胡萝卜,而是村民们在饥饿线上挣扎的消息和一群面黄肌瘦悲惨的儿童形象。至今那些面容如土、目光呆痴、骨瘦如柴、光着身子的孩子的形象不时浮现在他眼前,叫他难受,让他流泪。

    梅肖淑说:“我想吃红烧猪肉。小时候过春节,在丰盛的年饭桌上,少不了一盘儿红烧猪肉,妈妈做的红烧猪肉,色泽鲜,口感嫩,味道香,我最喜欢吃。”

    刁汉生无奈地摇了一摇头,叹了口气,苦笑着说:“你学一学佛教徒,把心静下来,闭起眼睛,回忆小时候吃妈妈做的红烧肉,在精神上享受一番。”

    在那全国闹饥荒的年头,别说黎民百姓吃不上红烧肉, 就是喜欢用红烧猪肉补脑子的那个伟人也不容易闻到味儿。道理很简单,三岁的小儿也懂得,人都没吃的,还能养猪吗?猪肉绝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梅肖淑伸出舌头舔了舔干裂的嘴唇,闭起眼睛,陷入了回忆。

    人们说,母亲怀你时,她想吃什么没有得到满足,你就喜欢吃什么。当然,这个说法,没有理论根据,但确实存在这种现象,刁帅就是一个例子。后来,情况好转了一些,每月每人供应半斤猪肉,梅肖淑都做成红烧肉,这样久而久之,做红烧肉就成了她的拿手菜。刁帅几乎每次回到家,母亲就给他做红烧肉吃,每次都引起刁汉生和梅肖淑痛苦的回忆,同时得到一种精神上的补赏和安慰。

    “最近你的公司如何?” 刁汉生给儿子盛了一碗大米饭,放在他面前,关切地问道。

    “忙得焦头烂额。”刁帅简略地回答。

    “拍什么戏?”刁汉生追问道,一面夹了一块红烧肉放在自己的碗里。

    “近来正在策划拍一部反映农民工讨工资的电视剧。”

    “这倒是个好选题。应该为他们呐喊呐喊了。”

    “不一定能成功。”

    “为什么?”

    “上面审查得很严,首要的标准是,看你的影片是否对安定团结有利,是否唱颂歌。如果这样,艺术水平再低,也能发行。否则就别想问世。”

    “促进安定团结,这无疑是对的,因为不安定对老百姓不利。我最讨厌唱颂歌,因为它会导致作品公式化。长期以来中国的文学、戏剧、电影等艺术公式化,发展处于凝滞状态,就是这个原因。开放改革这么多年了,为什么还搞这种僵化的东西?”刁汉生摇摇头,愤然道,语气透出无奈和厌烦。

    “我看这东西在中国不那么容易改变。”梅肖淑插话道。

    “妈说得不错。反映农民工讨工资的影片,必须暴露拖欠工资的情况,同时候还要表现正确的领导,我们又不想搞公式化的东西。这实在是不好处理。”刁帅说着,把一块红烧肉放在嘴里,使劲嚼老半天,也没有嚼烂,最后吐在餐桌上。他用筷子扒拉了两下,说:“原来是一小块骨头。”

    接着,他意味深长地说:“我们掌握了大量的农民工为了讨回拖欠的工资斗争的第一手资料,可是说不定让嚼不烂的骨头把我们卡住。”

    刁汉生和梅肖淑理解儿子的弦外之音,鼓舞道:“只要好好做会成功的。”

    “听说丰台区农民工罢工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刁汉生接着问道。

    “先是从一个建筑队开始,这个建筑队的包工头叫胡聪明,是我的那位老同学刘梅的老公孟禄兴的老同学。在刘梅家,我见过他一次。此人拖欠了半年的工薪。听说有个叫李建京的农民工带头罢工,已影响了其他建筑队。”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引起重视,否则会出大乱子。”

    “拖欠农民工血汗钱是全国的普遍现象,不好彻底解决,恐怕过十年二十年还会存在。”

    “这主要是国家法律不健全造成的,当然还有人的素质问题。哪些包工头的素质很低,钻法律的空子的本领却很高。”

    “官员们的素质也不高,即使有法他们也不去贯彻,包工头用几张百元票子或一顿美餐或一个美女,就可以蒙住他们的眼睛。他们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是把两眼都闭起来。就说孟禄兴吧,今年年初调到市里有关部门抓农民工工资落实,上任后干的不错,很快被提拔为副处长。可是最近听说他被包工头拉下水,受了降级处分。”

    刁帅提到的这个消息是确切的。上周胡聪明的建筑队的农民工开始罢工。一天晚上,胡聪明找到了孟禄兴,两人来到一家讲究的烤鸭店,在一个幽静的雅间坐定,胡聪明说:“今天我请老同学来这儿坐坐,只是随便聊聊,消遣一

姬氏姊妹独家发布于女性小说专业网站-都市言情小说,首发网站后续章节更多、更全,都市言情小说已开通手机网站,m.dushiyanqing.org完全与网站同步更新,方便您随时阅读喜爱的小说。
最近阅读纪录:最近阅读纪录:
发表书评: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返回顶端↑
Copyright (C) 2002-2009都市言情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收录第1卷 第二十八章(第1页/共3页)-姬氏姊妹、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