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首页 | 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总收藏榜 | 周推荐榜 | 周点击榜 | 本站推荐 | 申请作家 | 作者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都市言情小说 > 大唐心语 > 章节目录 第1章 回忆(第1页/共2页)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
小说阅读页
背景颜色: 字型: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1最慢,10最快)
章节目录 第1章 回忆(第1页/共2页)

    解埔最喜欢这首曲子,作为一个出生在赵地的军户子弟,从小受父母、邻居的熏陶,就特别喜爱军旅生活,自小就暗自下定决心,一定报效国家,以身伺国。

    但现实却不是这么容易的,解埔回忆起自己进入军旅的过程,不由的苦笑。

    由于自己生月不足,提前3个月出生,民间多说婴儿早产7活8死,也不知道是不是验证了这个道理,反正解埔是活了下来,在那个年代,真的非常罕见……

    但是由于解埔先天不足,自幼体弱多病,家里叔侄姑伯都说自己养不活,父母多方求医,散尽家财,最后是求祝由老神仙,寻得一支老地参,才给自己谋出一线生机,母亲一直告诫自己要时刻行事要小心谨慎,莫要张扬。

    原本军户是没有土地的,父亲因为战扬受伤残疾,一直留在家里耕种几亩旱田。后来,县衙的大人按照朝廷新法度,按照军户籍贯多给家里土地,多年勤劳耕种,让家里有一些结余。

    十岁那年,父亲结识县里的衙役班头,又散了一些钱财,给自己在公塾里谋了一个学位。

    本以为上了公塾后,父母本想着能够安心学习,可解埔自小闲散,打小身体多病,三天上学两天看病,一到课堂上心神早就神游四海去了,一来二去,学业荒废,去一天是一天,成绩不温不火,父母慢慢也懒得盘问他学业。

    解埔最喜爱的就是听着村口那些残肢断臂的老头讲故事,这些老头们原来大多都是老兵,当年在战扬受伤,不得已退出来的军户,大唐王朝给了伤残军士有非常优厚的待遇,给每个回乡间的士兵都返还了盘缠,并且还责令县上给分发耕地,较好的保障这些下了战扬的军人的基本生存。

    解埔最喜欢听他们讲太宗皇帝还是秦王时,如如何天降神兵,接二连三的征服各个地方的霸主,最终建立大唐帝国。

    解埔也有最害怕的,这些老头有时候说着说着,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争得面红耳赤,特别是说到原来的所属军旅时,李老头吹当初他在的左右翊卫怎么怎么大破王世充,立国之战﹑韩老头又说自己的左右骁卫深入三千里,帝国骑兵所向无敌,斩断西突厥王庭香火才是一战定国威,二人争辩不过,竟然动手打了起来……解埔此时赶紧跑开,生怕招惹到这些喜怒无常的老顽童……

    老顽童们见了解埔,有时也会说到:“男人就要大大咧咧的,你这样扭扭捏捏的,将来怎么接你爹军户的传承”

    解埔当然是不服气的!

    等到后来……,解埔花钱买学位的事情不知道怎么在乡间传开,弄的他非常难堪,传到表弟解丰耳里,解丰见了面总是要讥讽几句。

    燕赵之地多慷慨之士,父母的行为总归见不了台面,每当周围的人提起,解埔也总是眼神躲闪,羞愧难当。

    自小父亲不在身边,加上身体比较孱弱,母亲又总呵护着自己,解埔养成了一个比较懦弱的性格,总有幻觉,非常不自信,感到别人在说自己不行。

    最让解埔印象深刻的就是,家里老人总是拿着自己跟表弟解丰比较:“你看看你的弟弟,打小就聪明,骨子里透着灵动,你怎么一天无精打采的”

    一日,学业结束后,解埔拜别先生,在回家的路上,被同堂的小痞子李东、吴俊拦住,吴俊伸出手,张口说到:“解小子,我饿了,能不能帮帮我”,解埔天真的说:“你饿了,关我什么事,回家找你妈妈呀”。

    吴俊和李东对视一眼,哈哈笑到:“你怎么这么没同情心,我们饿了都不管我”,说罢,用劲一拳捣在解埔的肚子上。然后又问到:“解小子,你到底管不管我们!”

    解埔捂着疼痛的肚子,涕泗横流,说道:“管的,管的,你们要怎么样?”

    李东说到:“把背包打开,我看有什么?”顺势一把扯下解埔的背包,并散落在地上的1文钱拿走,并教训道:“从今天开始,每天给我带2文钱,我肚子饿的快,而且不准跟父母说,听见没有”。

    吴俊捡起地上石头,朝着解埔脑袋比划比划,吓唬道:“听到没有,不然小心给你脑袋钻个窟窿”。

    原本,遭受暴力,是每个学生遇到的不奇怪的事情,可怪就怪在,解埔对于暴力的处理方式有大大的问题。

    自从上次暴力事件后,大概有三五个月,或许更长,解埔一日3文钱的伙食费,就变成1文钱,而另外2文钱,都用来给帮助同学填饱肚子了。

    最可气的,解埔真的从未跟父母提起,他总是害怕,怕李东拿起石头敲开自己这个榆木脑袋……

    在后来,也是同学堂的亲戚家孩子发现后,才告诉解埔的父母,才带着解埔闯到吴俊、李东二人的家中,结束他痛苦的“帮助同学”工作。

    解埔的爷爷听闻这个事情,也对解埔作了一个定论:“此子性格过于软弱,日后就留在家中,在外难以独立成活,安安稳稳在家侍老吧”

    用唯唯诺诺来形容解埔,我觉得也不为过!

    其实,这也怨不得解埔从小窝囊,从娘胎里带来的病让他看起来就弱不禁风,而且母亲过于精细的养护也让解埔从小过着安逸的生活,家里虽然穷,但是依然最大可能给自己富足的生活,甚至总有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感觉,让解埔从小就缺乏抗争精神,一旦遇到什么侵害,也容易既来之则安之!

    也是命运安排,非要和准备一辈子在家安安稳稳的解埔开个玩笑,十二岁那边县里进行武学知识乡试,谁成想,解埔平时里最喜欢听那些瘸了脚、丢了手的老朽们胡吹乱炫,关键时候居然有了用,破天荒的考取前3名,被都护府的管校尉看中,举荐提拔至军中效力。

    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解埔离开家里,被管校尉带到五原县。当然,他也无意听到邻居们窃窃私语:“也不知道这校尉瞎了眼,还是他们家使了钱,这病秧子都能被选上,迟早要被退回来!”

    临行前,母亲泣不成声,父亲则非常高兴:“好歹,我们解家也算没有丢了传承,从军后要勤快一点,年轻人眼里有活”。据说军旅里一个月的粮饷比家里一年收成要多的多。

    折冲府是唐代府兵制基层组织军府的名称。

    管校尉给解埔介绍到,折冲府分上、中、下三等,上府一千二百人(有时增至一千五百人),中府一千人,下府八百人,所属的兵士通称卫士。

    每府置折冲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别将、长史、兵曹参军各一人,这是府一级的组织。

    府以下,三百人为团,团有校尉及旅帅;五十人为队,有队正、副;十人为火,有火长。

    折冲府分布各地,随时置废,全国府数增减不恒,较多时为六百三十三(一作六百三十四)府,一说多达八百,少则不满六百。为了维护居中驭外的军事形势,唐代军府集中设置于关中,大致占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其次为河东、河南,南方军府很少。

    五原县折冲府共有卫士500多人,算是一个下等折冲府,听管校尉说起,像我们这种靠近边疆的地方,是不会有太多的卫士,真正大规模的折冲府都在长安、洛阳周围,而且上面有大唐十六卫统一节制,装备实力远远比我们这些边军精良,五原折冲府由十六卫之一的左右屯卫负责指挥,负责驻守北方边境。

    就这样,解埔带着父母的嘱托,当然还有亲戚邻居的疑惑和冷笑踏上旅途。

    五原县折冲府武学堂会组织各地的新兵学习各样的知识,其内容有长垛、马射、步射、平射、筒射、马枪、翘关、负重、身体等。理论部分主要学习诸家兵法,教授历代用兵成败;技术部分主要是马射、步射和武

大唐心语独家发布于女性小说专业网站-都市言情小说,首发网站后续章节更多、更全,都市言情小说已开通手机网站,m.dushiyanqing.org完全与网站同步更新,方便您随时阅读喜爱的小说。
最近阅读纪录:最近阅读纪录:
发表书评: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返回顶端↑
Copyright (C) 2002-2009都市言情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收录章节目录 第1章 回忆(第1页/共2页)-大唐心语、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