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首页 | 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总收藏榜 | 周推荐榜 | 周点击榜 | 本站推荐 | 申请作家 | 作者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都市言情小说 > 群雄逐鹿的五代十国 > 第1卷 第四十五回 蜀后主无奈归降 宋天子乾德改制(第1页/共2页)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
小说阅读页
背景颜色: 字型: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1最慢,10最快)
第1卷 第四十五回 蜀后主无奈归降 宋天子乾德改制(第1页/共2页)

    原来,王全斌密令一使回营,中途斩一蜀密使,着其服。回营后,此使即矫太子诏,然回,宣“王昭远殆战,应免职。”昭远等皆不疑,乃着庶人服,单骑回京。由是,宋兵胜也。是日,全斌恐计泄而蜀知之,即令此使自刎。使者死,全斌抚其尸,泣不成声,言:“汝乃宋之功臣也,吾定世世祭汝!”即令以王礼厚葬。

    后昭远知此事,大怒,即奏请太子,引兵再战。太子从之。于是两军战于巴州。但未及三合,蜀军即败,死伤甚重。昭远遂回营。但其于五日后再战,又败。昭远三战皆败,损兵已尽,且粮草不济,军心浮动,固于乾德二年岁末令退保剑门。卞州刺史亦弃城逃。

    此时,宋军三战皆胜,士气大旺,固所向披靡,左路数日克二十余州;右路亦应之,旬日而降三十余州。乾德三年正月初三日,二路宋军合于翎州外,并占之。寻扎营于翎州,大赏三军。王全斌曰:“我师已克蜀五十余州,降敌三十余万,蜀亡旦夕矣!”刘光义曰:“是矣。我师虽有大捷,但未亡蜀,仍不可骄,毋使贼反攻也。数日后,可半兵,一路攻剑门,俘王昭远;一路取汉州,直逼成都,迫蜀主降。”诸将皆言可,但左路一参将江铎曰:“翎州,重镇也,若不使人守之,可乎?”全斌曰:“汝言之有理。可守乎?”铎曰:“若无人,则某也。”全斌遂以铎为刺史守之。

    十四日夜,宋左路袭剑门,三时辰即破。全斌诧,自语:“王贼已败退于此,缘何不见大敌战耶?为伏乎?”欲令撤离。此时,忽一使至,报道:“敌主力已丧锐,十日即恐我师来攻,已奔东川。留守之敌乃老弱,固将军破剑门速也。”全斌遂令往东川。

    宋军兼程而行,三日即至东川,于汉坡源遇蜀军。时值大雨,路泥泞甚,马踏泥者,十有八九。全斌甚急,遂与巫祝曰:“请卜,何日为晴?”巫祝卜之,大喜曰:“将军福甚,明日即晴也。”全斌甚喜,遂令骑弃马为步兵,并退二十里,择处扎营,待明日再战。

    明日晨,晴空万里,日照透河可见底。全斌大喜,遂引兵至汉坡源,与蜀军溺战。全斌立于马上,喝道:“狭路相逢也!请贵军自保,三思而行事!”昭远亦立于马上,笑曰:“此战为贵我之后战,贵我可拼死一搏,以决胜负!我胜贵降我,贵胜我降贵!”两军对圆,战了三合,蜀军大败而走。宋军乘胜追之,至忠武坡,参将孙浚俘昭远,蜀余部皆降。东川诸城,皆闻风而降。宋军遂回营。

    回营后,全斌劝昭远降,昭远怒曰:“大丈夫为国而战,胜为英雄,败即死节,安可降贼耶?”执一匕,刺全斌,使其昏厥。醒后,部将皆劝其斩昭远,弗听。全斌又亲往劝之,曰:“夫仁者昌,暴者亡。今天下异已六十余年矣,日夜兼战,民生疲敝,非仁者不可一天下。而汝主横征暴敛,民怨沸腾,国亦不守,安可得天下焉?”昭远曰:“呜呼!今宋强势不可趋,而蜀渐衰,吾身为人臣未能兴国,惜哉!请宋祭我亡之将,吾欲劝我主降。”全斌颔首。昭远匍匐跪于地,泣曰:“某愿永忠于宋,决不反叛!”全斌即以其为监军。

    且说左路有大捷,右路亦如此,左路降昭远时,右路已克汉州,并围成都。此时,蜀仅有维、壁、连三州及成都府。太子亦已降宋。蜀主孟昶闻此讯,大惊失色,即召文武商议对策。中书令黄衍奏曰:“今敌强我弱,恐不可守,应以自保为上。”昶曰:“降敌否?可怜我蜀,二世即亡矣!朕愧于祖宗也!”言毕,痛哭流涕。即命枢密使马昊草降表,曰:

    降臣昶表拜宋王全斌麾下:臣偏安三十一年,无德无才,内政不修,横征暴敛,有愧蜀之民生。今王师至,臣欲伏地请罪,永为贱奴,以洗罪也。天朝为仁义之国,奉天行道,为万民之幸,亦为臣之幸也。臣比自天朝,实为羞愧不可言哉!善哉!善哉!

    大宋乾德三年正月二十三日

    以正月二十七日,昶率文武,执降表、兵戈、玉玺、地图,出城三十里降。刘光义大喜,亲往迎之,然设宴款待。昶率文武匍匐跪于地,奉玉玺。光义请起,笑曰:“养兵千日,无徒劳乎!今汝已出降,悔乎?思国乎!”昶泣曰:“臣降天朝,如脱虎口,安悔耶?但有思国心也。”光义曰:“汝不为刘禅也!”即令昶下诏,命剩土归降。是日,蜀亡。

    后有诗曰:

    古时有三蜀,二世皆亡乎。

    天意无私曲,蜀朝皆相如。

    纵究昏王业,安可守门户?

    万民无拥者,敌至方痛哭。

    蜀已亡,次日左右宋军即合于成都城下,然入城。二月,宋军押孟昶等班师。太祖赦其罪,欲封之为秦王。文武皆言不可,曰:“孟昶治国无方,横征暴敛,民怨沸腾,今我奉天平之,安可令其为王耶?”“为郡王可否?”“亦不可。陛下不杀之,即为仁也,毋厚待之,应与其臣共废为庶人。”但太祖不忍,下诏封昶为秦国公,加检校太师,居京师,邑万户;宗族为郡公,邑五千户;文武为县公,邑千户。群臣勿再言。灭蜀有功者,亦有封赏。

    却说太祖已平荆湖,并灭蜀,使疆土大拓,宋境北至黄河,南临洞庭,西至藏山,东至海,得七十七州。太祖觉南汉乃荒远之国,且内争不息;唐、吴越等皆弱;北汉庇于辽,而辽和于宋,暂无他图,固外无大患矣,遂转于内政,行乾德改制。

    太祖乃于弱者夺位也,固两朝更迭,未有大乱,旋即稳矣。然太祖之心不稳。初即位,北有辽与北汉之盟,虎视眈眈;南有唐、吴越、南平、湖南、南汉及蜀等,皆偏霸一方。更使其忧者,无外患,而内忧也。此乃骄兵悍将可夺其位也。

    建隆二年一日,太祖问赵普:“唐末以来,数十年帝更八姓,战乱不息,何因耶?欲使国大治,有何策耶?”普对曰:“战乱不息,乃将权重而君权轻,欲使大治,亦无奇策,仅夺权,收兵,控谷……”太祖曰:“卿勿再言,朕已知矣!”

    寻太祖设宴,请将石守信等赴饮。酒过三巡,太祖曰:“无卿等,朕不可为君。可为君难甚,夜不能寝,固不为一节度使也。”

    石守信等皆诧,问:“为何?”

    “帝之位,何人不思耶?”太祖曰。

    “陛下何处此言?”守信大惊,曰:“今天命已定,孰有异耶?”

    “卿等无异,是也。但卿之部安无富贵?如加黄袍与卿等,卿等不受,亦不可哉!”

    守信等匍匐跪于地,曰:“臣等愚,无此深思。陛下,何为好也?”

    太祖曰:“人生促,应欢乐为佳。卿等何不弃权,多置田宅,歌儿舞女,岂不悦哉?如此,则君臣无忌,各自相安,共同富贵,己无忧矣,子孙亦无忧矣。”然宴即罢。

    翌日,石守信等皆称病释权。太祖允之。此谓“杯酒释兵权”。

    乾德三年,太祖平蜀后,为恐相权强,以枢密使掌军机,以制相;并设三司使,掌钱赋,佐户部,以分财权。遂使权皆握帝手。时范质已卒,王溥归里,太祖以赵普为相,以李处耘代中书令。普、处耘皆为布衣,唯唯诺诺,未敢专制。固太祖大权独揽,十余年矣。

    四年,太祖又革军制。为恐割据,遣文代武治之地,然削诸地之军力,制其行政之力,并收财权、司法权。由此,削诸地之独立性,使其服于朝也。

    半载后,太祖废殿前都点检及副都点检,设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司及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司,皆领禁军,互不从属。枢密院掌军政。三衙领禁军,但无发兵权;枢密院虽有发兵权,但无统兵,两者互制,皆听命于君。旋废节度使领支郡之制,遣文充知州、知府,并废刺史。袭科举,但有进。

    乾德五年,太祖下令,诸地之赋留零开支,余皆缴于朝,调至东京。旋遣朝臣至诸地为通判,参各州军政。通判名为佐知州,实为督知州之行。

群雄逐鹿的五代十国独家发布于女性小说专业网站-都市言情小说,首发网站后续章节更多、更全,都市言情小说已开通手机网站,m.dushiyanqing.org完全与网站同步更新,方便您随时阅读喜爱的小说。
最近阅读纪录:最近阅读纪录:
发表书评: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返回顶端↑
Copyright (C) 2002-2009都市言情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收录第1卷 第四十五回 蜀后主无奈归降 宋天子乾德改制(第1页/共2页)-群雄逐鹿的五代十国、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