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首页 | 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总收藏榜 | 周推荐榜 | 周点击榜 | 本站推荐 | 申请作家 | 作者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都市言情小说 > 人生无悔 > 第1卷 第二十九章(第1页/共6页)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
小说阅读页
背景颜色: 字型: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1最慢,10最快)
第1卷 第二十九章(第1页/共6页)

    寒气袭人的孟春之夜,磅礴流淌的长江之边。

    圣洁、峻峭、广袤、博大的唐古拉山、可可西里、多尔改错……用它那高原雪山丰厚而洁白的乳汁,哺育着我们民族的河流。乳汁千里跋涉,万里奔流,携带着通天河的原始,金沙江的漫长,出青海、走西藏、跨云南、破四川、穿越险峻狭窄的三峡,钻过雄伟壮丽的长江第一坝,来到了辽阔、平坦、舒缓的荆江。在这里长江仿佛这才舒展她那蜷曲被挤的身子,一下变得舒坦、温柔起来。

    长江在春夜里静静流淌,寒风掠过江面,带来一股严寒的潮气和江雾。周哲已坐在这里抽完了他的第五支烟。

    刚才,他吻了吻已铺好被子并摆好两个枕头后钻进被中去的寒兰,说自己想到野外走走,寒兰默默地点了头。

    如胶似漆,新婚燕尔的婚假马上就要过去了,寒兰明天必须回厂上班。

    喧闹、繁忙、热烈的婚期己经过去,亲人和朋友们己将他从生活的此岸送到了新生活的彼岸,不可能再会有什么同情和支持,宽慰和援助,他必须在新生活的这块荒原沃野上去烧荒、开垦、播种、收获。也许新的生命已经孕育,嗷嗷待哺只是迟早的问题,可他现在还是两手空空,一筹莫展。

    婚礼结束后,收到“人情”钱一千五百元,可“人情”复酒水,仅仅剩下四百元。思福老汉把这四百元现钱递给了儿子,可周哲又一分没留地给了老人,家中的现金已“浩劫”一空,开春要购点农药化肥种籽总不至于又去求爹爹告奶奶吧,况且,借的三家富户的钱,原答应客后还一部分,也必须去蜻蜒点水还一下。他父亲把四百元钱还给每家一百,剩下一百元预备家中开支。依这样算下来,周哲婚后整整下欠七百元,这还没算董师傅帮忙的木工油漆钱。而今天下午他悄悄问寒兰手中还有没有生活的开头费,寒兰打开她的那个坤包,两人连毛角子都清在内,只剩下七十八元五角,不过寒兰叫他放心,这个月的工资还有五十四元可以领,如果再不够开支,大不了厚着脸皮去她妈手中拿。

    欠债700元,现金储备78.50元,这就是他新生活开始后的经济家底。

    生活啊!你真是那么沉重吗?

    最最要紧的是,他还没有找到生活的基础。

    留在家里?他曾为这个问题征求过全家人的意见,也跟方祥长谈过,他们都告诉他,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国家对农民手中生产出来的粮食和棉花都不感兴趣了,农民们到处排着长队,卖粮难、卖棉难使农民们心灰意冷。国家当然也收购农民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可到手的没有现款,而是一纸白条。方祥还告诉他,湖北省沔阳县的农民出现了弃田不种田的现象,农民们有田不种,这真是天下第一大闻。可是究其原因,周家村的村民们随口也可以说出许多原因来:一是开支过大,入不敷出;二是农产品价格低,生产资料价格又居高不下;三是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农民们应接不暇;四是出售农产品难,白条太多;五是农民没有保障,丰年时刻耽心着灾年。农民们在人前人后惊叹:种田人不如手艺人,手艺人不如生意人。他们于是纷纷抛弃己有的家园,下深圳、闯广州、渡海南、上北京、进上海、驻武汉、去江浙、留苏杭。

    他前多少年就是为了挣脱土地对自己的桎梏,时至今日,时至这样的现状,他又返回到土地上有什么作用呢?他也没有一寸土地,村民小组在分田时早已没把他当这块土地上的人看待了,现在又从何处去划拔一块土地给他呢?

    他又点燃了一支烟,烟头一明一暗,在早春的江边象讯号灯似的。

    方祥现在都准备放弃种田了,这个以种田起家的农民,感到在淤泥院那个三十亩田里再也难施展他的勃勃雄心了,可他内心里又不愿放弃土地,离开家园,他在寻找着怎样才能更加发展,同时也在苦恼、徘徊。

    自己又有什么能耐,什么本领在这块土地上开辟家园,“挥斥方遒”呢?

    他还有他的寒兰,这姑娘舍弃了许多东西,她不可能再到农村来当个农夫妇吧?新婚夫妻两地分居,一个在乡村一个在远离丈夫二十多华里的城镇,尽管田园生活也具有诱惑力,可也不能又唱新的《鹊桥仙》吧?那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乐观情调对一对新婚夫妇来说实难苟同。

    为了自己将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的生存机遇,为了寒兰这姑娘,他必须离开刚刚回到的家园,再次投身于周家村之外。

    这个意向一旦确定,他马上从一块石头上站起来,开始往回走。长江给他的力量,长江给他的思索,长江给他的选择是他最为信赖的,他大步离开长江边,真有点义无反顾的味道。

    他决定从明天开始实施他的第一步计划:去找县企业局郑局长。

    厂里宿舍房经过收拾摆布后,和当时普通工人家庭的子女相比较,甚至还有几分“超前”的趋势。一溜排中国红的国漆家俱,是当时颇为流行的所谓“捷克”式,这些家具的空间点缀着非常热点的小家电,新房虽然小了点,但寒兰收拾摆布得得体,特别是高低床后一溜地排开二列大书架,给房间增添了许多高雅的文化气息,这是一般工人家庭子女新房里所没有的。寒兰在前后两扇窗玻璃上贴了几片剪纸,用墨绿色的化纤布做成窗帘,一个温馨舒适的二人世界就应运而生。

    特别使他俩感到欣慰的是,在宿舍的正前方不远处,有几间低矮的、没有粉刷的砖瓦房,这是原宿舍区的开水房,后来小锅炉一坏,铁也被工人们偷去换了酒喝,破房子就留在了原地。周哲把四狗和云青叫来,三兄弟搬砖和泥,周哲在公安处建筑工地学到了一点泥水匠的手艺,不出两天,就把这间房拾掇得很地道了。

    这间房当成了厨房,它有近十个平米呢。

    “我们要选个日子把我的岳父母还有舅兄嫂接到我们的小家来吃上一顿饭”。这天周哲站在意外获得的厨房里满意地对寒兰说。“一个煤炉子还想请那么多人吃饭,你算了吧”。寒兰大泼冷水。周哲抓耳挠腮一番,只好叹息道:“听说大城市都用上了煤气,上次我们在我表哥家他们烧的不是那个汽嘛,绿火荧荧的。”

    “那是液化石油气,不是煤气,煤气要象自来水装管道,而液化石油气有一只钢瓶就行了”。“我们去买一只钢瓶不就得了”。“到哪去灌汽?只有炼油厂才有汽,离我们最近的炼油厂都有上百公里”。“那就只能烧煤喏”。“现在最要紧的是去找那个郑局长,我看最要紧的是你的工作问题,至于烧煤还是烧气那都是次要的”。“是的是的,坐吃山空,我看我今天就去”。“还是我们两人去吧”。

    夫妻二人开始动手做新家的第一顿饭,寒兰用只小小的钢精锅淘了米,放在蜂窝煤炉上,周哲刚在择早上特意从菜场买来的一毛钱一斤的菜蕻子,他择得特别过细,把蕻子皮和一根根菜筋都掐去,寒兰从一只塑料袋里取出一块腊肉,这是她妈给的,除这块腊肉外,还有两条腊鲤鱼,两串腊香肠和一只腊鸡。她把腊肉分肥瘦切好,预备和菜蕻子一起炒,又打了三只鸡蛋,加点葱段,只等小钢精锅里的饭一熟,就炒这两道菜。不一会儿饭菜就好了,夫妻二人一起将饭菜给搬到卧室里去,卧室有二只蛮小巧的沙发,沙发中间夹着张茶几,饭菜就放在茶几上,寒兰又打开电视柜最下面的一个小门,取出了一瓶酒,这也是她妈从家里给她搜来的。“你喝一杯吧”。她顺手取了只酒杯。

    “那你呢?”“我吃饭”。“不,今天是我们第一次在自己家里吃的第一顿饭,我们一定要庆祝一下”。说罢周哲出了卧室。

    不一会,他在宿舍区小卖部里买来一瓶八毛钱一瓶的“红葡萄酒”,给寒兰斟了一杯,夫妻二人非常高兴地干了。

    这顿饭直吃到天黑下来,收拾好碗筷后,二人决定

人生无悔独家发布于女性小说专业网站-都市言情小说,首发网站后续章节更多、更全,都市言情小说已开通手机网站,m.dushiyanqing.org完全与网站同步更新,方便您随时阅读喜爱的小说。
最近阅读纪录:最近阅读纪录:
发表书评: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返回顶端↑
Copyright (C) 2002-2009都市言情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收录第1卷 第二十九章(第1页/共6页)-人生无悔、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