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首页 | 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总收藏榜 | 周推荐榜 | 周点击榜 | 本站推荐 | 申请作家 | 作者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都市言情小说 > 人生无悔 > 第1卷 第三十章(第1页/共4页)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
小说阅读页
背景颜色: 字型: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1最慢,10最快)
第1卷 第三十章(第1页/共4页)

    连续几次热带高压气旋和寒带低压槽大面积地影响南方后,它们就随着季风和气候的变化从大陆逐渐消失了,折磨了几个月的江南地区、长江中下游流域,也就从潇潇春雨,连绵阴霾之中,天空露出了明媚的笑颜,大地开始阳光普照,而这时也正是农民们栽秧割麦两头忙的季节。

    这就是一九八三年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夏季。

    自从生产责任制以来,那种地头插红旗,大呼隆的人海战术虽已消失,但农民们劳动力的组合又出现了新的态势,这就是凡出外经商,打工,谋副业的劳工,甚至在单位工作的儿子媳妇,姑娘女婿都要回家来帮助夏收和夏插。

    田间地头又组成了一拨拨穿着时髦,但打着赤脚,小腿梗子漂漂白的生力军,往往这块田里的秧苗只需要三四人一天就可以插完,但哗啦一下,一片田里涌下去一田的红男绿女,不出两个时辰,这片田就披上了新的绿装。然后,主人家里总有一顿丰厚的“工作餐”在等待着,主人们相反不下田,他们穿得象做客那样,全没了前几年的那种破破烂烂满身泥水的窘相,笑逐颜开,耐心耐烦地在家招待着,今天到你家,明天又一起到他家。

    一种新的职业诞生了:从城里驮冰棒串乡。

    周哲把他的那辆一条腿的凤凰牌自行车改装了载重的衣架,用薄木板钉了一口大木箱,里面用旧棉絮和塑料膜把冰棒捂着,在乡间小路上不停地奔跑着,专往红男绿女多的地方钻。

    这是种非常滑头的生意,那些城里回去帮忙的亲戚朋友,有时没等主人反应过来,就踏泥溅水到田埂上抱来一大堆并不好吃的冰棒,来而不往非礼矣,往往主人一见卖冰棒的来到田边,就主动地上田边给抱来一捆。

    其实这是一点儿自来水加糖精加香精加色素外加最重要的冰组成的东西,吃来吃去最后要甩掉一大截,但价格只有五分到一毛钱一根,谁也不在乎这点小钱。

    周哲的这个大木箱一次能装五百支,一天能跑两个来回,高档和低档的冰棍平均拉扯能赚三分钱一根,一天下来就是三十元钱。尽管多数是一毛几分的小币和哗哗响的钢蹦子。

    他妈的,这不是在农民手中放抢吗?他现在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目标,这目标和寒兰要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是完全一致——那首先就得挣钱。

    他头戴着草帽,一幅大大的墨黑眼镜架在鼻梁上,推着自行车,有几分象电影敌后武工队员或者更象电影里面的特务。偶尔在大声兜售的过程中见到了熟人,他就往下拉拉草帽,把半截脸部都盖住,然后低着头,敛声静气,赶紧上车就走——小商小贩的地位在农耕文化影响下的人们心中仅仅比婊子强一点。

    尽管一九八三年的中国经济己开始了良性发展和质的飞跃:以深圳经济特区为标志的我国沿海经济,用令内地人咋舌的高速度在向前发展,古老的欧洲时代早巳向北美经济地域发展,现在又开始了太平洋经济时代,中国用它濒临太平洋几千公里的海岸线,开始了由蓝色文明向黄色文明幅射的大趋势。

    可是我们的主人翁周哲只能用自行车驮着冰棒去串乡,也许这也是把现代技术文明和城市文明向落后闭塞的乡村幅射——冰棒只有城里的人和城里的机器才能做出来。

    连续十多天下来,寒兰的口袋里已攒下了周哲赚来的近五百元现款,如果按这个效益下来,在这个夏季里,他们积累下来的资金就会和那个天文数字相距不远了。可是,世界上绝对没有这么容易赚到的钱。

    农民们虽然老实憨厚,也有不泛脑筋活泼的人,他们的跟踪意识和模仿能力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也无法比拟的。早插夏收完毕后,农民们又开始了一段比较闲淡的季节,于是不少农民,特别是年轻的男伢和女娃推着自行车挤上了乡间的小路。一时,乡村地头,到处都充满着“冰棒,冰——棒”的叫卖声。

    周哲的生意一落千丈。

    这天,他又从县副食品公司冰棒厂进了五百支冰棒,准备到离县城三十公里的一个乡村去串卖,那里的农民还没开始模仿。他清晨五点就出发,一路边骑边卖,等到达那个乡的地盘时,还只卖出不到二百根。

    夏天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它就变。西北角忽地象魔鬼一样从地底下钻出一大片的乌云,它们气势汹汹地向着头顶那片纯净的蓝天进军,后面还紧跟着一连串惊天动地的军鼓,象拿破仑的军队在发起进攻那样。不一会儿,逐渐显得疯狂和毒辣的太阳失去了她炫耀天空的尊严,变得渺小地在先行到达的薄云中钻进钻出,最后她实在招架不住那宠大的进攻,一下从天空中消失了。顿时,大地暗了下来,开头还是一点点热风夹着一丝丝凉意掠过脸颊,可只过了一瞬间,倾盆大雨就劈头盖脸地砸下来。

    周哲正在两村之间的空地带上,真应了句古话:前不巴村后不着店;一霎时又应了句古话,成了个落汤鸡。小路上顿时起了暴和泥,首先是凉鞋的带子在泥中拉断,他干脆脱下凉鞋打着赤脚,不一会儿,自行车的前后轮和泥板紧紧地粘着,在干路上那么轻巧灵便的自行车,这时寸步难行。他不时折下树枝剔除泥,勉强又推动几步,后来干脆将车扛上肩头,正同农民戏谑的那样:平时老是你骑它,今天偏要它骑你。好又容易才捱到一个村头,他赶紧躲到了人家的屋檐下。

    大雨倾盆,密密的雨点砸在泥地上,溅起浑浊的泥浆,泥浆又和地面的渣草浸漫着地面,雨点打在泥水上,就象开锅的沸水,不少雨点在泥水里还砸下一个个大泡。雷声隆隆,闪电耀耀,田野上见不到一个人影,整个自然界全都罩在雨帘中。

    这场雨猛一阵,缓一阵地下了近两小时,周哲又饥又寒地站在屋檐下直打哆嗦,这家主人也被阻在了别处,屋里只有一个大爷,要是个要饭的,这大爷肯定会将其唤进屋去躲躲,可这是一个“赚老子们的钱”的小贩,大爷将头伸出来瞧了两次,都把门关上了。

    雨停了。

    周哲推着自行车上了公路,还剩下三百多支冰棒,他揭开捂着的塑料纸和棉絮,见到冰捧己开始发软了,还能不软吗?又不是电冰箱,仅仅靠冰棒自身的冷气互相支撑着,它们本是水,现在当然又要恢复成水。他算计了一下,今天净赔十多元,他卸下箱子,底朝天地给倾在公路上——自己又饥又寒,这东西又不能自己吃,吃了更饥更寒。他自认诲气,或者是一种生活的艰辛,人生的艰难。

    一个具有“上等人”的脑子,一个能“时刻敏锐地分析和掌握情况的活泛人”,一个还能提起笔来写出洋洋数十万字屁也不顶的“文化人”。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爱人,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那不过需区区几千元——钱。

    他的付出值得吗?他没精打采,精神委约地坐上车,开始向着县城骑去——那里有间能遮风挡雨的房子,还有一个亲爱的人儿。

    路面是砖碴、黄土和石灰修筑的简易公路,高低不平,坑坑洼洼,时不时路中央还一大坑,里面积满着刚盛下来的浑浊的雨水,这是通往那个比较贫穷的乡的路。

    他只顾低头想着心事,后面一辆卡车向他鸣了声喇叭,他本能地向路边靠靠,可这辆卡车高速地冲过来,正好卡车、水坑和他在一个横断面上,顿时,一股排山倒海似的泥浆把周哲给吞没了。

    这司机是故意的——他妈的,一个卖冰捧的穷小子!也许司机在驾驶室发出一阵恶作剧后得意的窃笑。

    人啊,人!

    好半天,周哲才从地上爬起来,从头到脚全是泥浆。作为作者,我们不知道他流泪没有,反正他的眼睛己被泥浆糊住,我们只知道他慢慢地从地上爬起来后,朝着己只见踪影的汽车狠狠地唾了一口也是泥浆的口水。

    上苍有灵,欺负这样苦命人的司机,一定会翻车撞墙。

    一个星期后,他

人生无悔独家发布于女性小说专业网站-都市言情小说,首发网站后续章节更多、更全,都市言情小说已开通手机网站,m.dushiyanqing.org完全与网站同步更新,方便您随时阅读喜爱的小说。
最近阅读纪录:最近阅读纪录:
发表书评: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返回顶端↑
Copyright (C) 2002-2009都市言情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收录第1卷 第三十章(第1页/共4页)-人生无悔、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