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首页 | 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总收藏榜 | 周推荐榜 | 周点击榜 | 本站推荐 | 申请作家 | 作者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都市言情小说 > 凡界 > 第1卷 凡界 五(第1页/共11页)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
小说阅读页
背景颜色: 字型: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1最慢,10最快)
第1卷 凡界 五(第1页/共11页)

    九、第二故乡

    这新源县城所在地,名叫别斯托别,是由人工堆积成的五个土包而得名。别斯,民族语言中的数字“五”,托别,前面提到过的,是土包的意思。别斯托别合起来,就是五个土包的意思。这五个土包,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可有说头儿了。一说,那土包是古时西域大国——乌孙国跑马骑射的靶场。那不远一个不远一个的土包,是人工堆积而成的。需要时,在上面放置箭靶,供军旅操练骑射之用;另一说,也和西域乌孙国有关,说是乌孙国的陵墓。国王君主、王公大臣、亲贵国戚等显赫人物,死后都土葬于此。和埃及的金字塔一样,每个土包里面都躺着具木乃伊,听说大汉的解忧公主,就长眠于此。所以,旧时称巩乃斯为乌孙国的陵园墓地。解放之初,巩乃斯要建立县城,有人要选阿拉托别,有人要选别斯托别,选来选去,上头最终选定了这里。论土包大小,虽说它没有阿拉托别的大,可是咯!人工的力量和大自然的力量相比,无异于小巫见大巫,可小了去了,当然是无法比。要比,也只能被比得微乎其微,差老鼻子了。论土包的多少,却是五比一,甚至多比一,这儿占了优势。再说,论起条件来,也远远优于二区的阿拉托别。这里是三面环山,怀抱巩乃斯河,一大片向西敞开的冲积平原。有充沛的降雨量,温暖的气候,滋长万物,使这里成为塞外江南。从巩乃斯河的支流——卡普河的出山口,到则克台镇背靠的北山,开阔面宽达二十来公里。可以说到了“巩乃斯这个葫芦状”的大肚子跟前。县城就设在冲积平原的最南端。

    新源县城,民族称巩乃斯阿吾丹,到处林立。但林立的不是高楼,而是一排排杨树,像卡普河路、文化路、幸福路、光明路等各路的两旁,都长着杨树。那杨树齐刷刷的直插云端。甚至连那交通要道的则新路(那时还没有环城路),也被那稀稀拉拉的钻天杨守护着。一副威严的样子,整座县城没有一座楼房。就连那繁华之所——大百货和小百货门市部,也都是些不起眼的平房。只有语录塔和东风饭店,鹤立鸡群,独领风骚。语录塔姑且不论,就连那东风饭店也只是平房一座。县城道路,除省道则新路外,没有一寸硬化路面。就连那最繁华的卡普河路,路面也是坑坑洼洼的,大坑套小坑,长坑连短坑。不过,路旁的水渠中,从南到北哗哗地淌着水,方便人们冲洗个什么的,因为当时没有自来水。东西的街道,些微窄了点儿,只有天山街,青年街贯通东西。劳动街还是条水渠,建设街东有教师进修学校堵塞着,西有县基建队阻挡着,东西还没打通呢。城南开发区开发出来后,才多了条肖尔布拉克街,不过,那是大后来的事了。我们只了半天工夫,就把北至大百货,南至小百货,卡普河路上那一段繁华区域的店店铺铺,都串了个遍,一览无余了。虽说此时已是仲夏,那场烦人的倒春寒已经过去,天不冷了。但我还是怕姑娘不适应,给她买了件鲜净的毛衣,表示点儿心意。又添置了网套、枕头、枕巾之类的床上用品。还特意到照相馆,照了张正儿巴经的合影照。中午时分,我俩到县人民防治院(人民医院的前身)的王大夫家,嫂夫人崔大姐笑脸相迎。崔大姐似乎看出来了,指着我身后的玉冰,亲切地问道:“小宋,她是谁?也不给我们介绍介绍?”“哦?!我还没来得及介绍呢,她…她叫玉冰,是…是。。爱人嘛!”在那个心爱口难开的年代,我羞羞答答,不悱不发,不知措什么词儿好。就安成爱人啦。“哟!有爱人啦,好啊!”从此我便称这姑娘为爱人啦。后来,王大夫荣升,全家乔迁伊犁,三十年后,还没有忘记“玉冰”这个名字,这是后话。

    吃了午饭,我们要回坎苏了,王大夫摘下眼镜,用洁布擦拭着镜片说,那正好,他们防治院的小车,要到坎苏农场送医药器械,可趁车顺便了。于是,王大夫送我们到了坎苏,在林带北头儿下了车儿,王大夫就车上抱拳,祝贺我们新婚愉快。我们从林带一路下去,就到了六大队。

    我们先到了玉清哥那儿,一家人皆大欢喜。喜欢之余,还想着我这个家怎么个安法。去年的现在,自己还有房子,还能解济人没房住的困难。可今年自己有了家,却没了房子,成了个椽无一根,田无一分,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标标准准的“无产阶级”了。幸亏文兴(人名)老弟,慷慨解囊相助,答应和他一起住。不经极逆之境,不知和顺之安,我是感激涕零。文兴他住着三间老房,他住西间,让我们住在东间,连他的床铺也让我们用了。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视人之难,若视其难。我帮人,人帮我,人人互助。助人为乐,和自心生,谐从道来,才叫社会,只有人人从我做起,人人从身边做起,有情用情,有爱献爱,能便利就便利,我们这个社会才有希望成为和谐社会。晚上,我们炒了几个素菜,请了小石哥、玉清哥当证婚人,再加上文兴,我们四人围坐在一张小桌旁,吃了顿便饭,算是我的“婚宴”了。洞房花烛竟清贫到如此地步,世上少有。说“宴”吧,又没有酒,因为当时商店仍然买不到酒,七十一团的鞠哥,搬往焦炭沟去了,无法搞到酒了。说花烛吧,既没有花也没有烛。就是这个安家之所,还幸亏文兴帮了大忙,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否则,那可真要“天作新房地作床,清山绿水迎新娘”咯。这个难忘的日子,恰好是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发表十周年的纪念日——七六年五月七日。你听,村头的大喇叭里,还高声扬气地播诵着梁效、池恒等御用写作班子为“五七”写出的《永放光芒》的纪念文章呢。

    第二天,我们这对新婚夫妇,没得新婚的待遇,就下大田当了社员。四小队队下设片,片有片长。三个片长,两王一丁,我们属于东片。放工回来,除了做吃做喝之外,我们的第一要务,是要通电老家的亲人们:好事多磨,我们终成眷属啦!其实,通电是假,当时一没有电话、手机,二没有网络、宽带,只是写信回去。玉冰自三月份从家出来,如今已是五月初了,都两个来月了,还没给家里去过信。我呢!时间更长些,事情没有定下来,无法去信说道,说道了反惹老人们挂念。就这,也不知老人们急成啥样子了。在六小队等待落户的老王、振东他们,自我走了以后,也散了伙儿。后来老王落户去了坎苏农场,振东则落到了七大队,这是后话。

    快夏收的时候,大队要成立机耕队了。不!因为只有两三台链轨“东方红”和相应的播种机、钉子耙,别的什物,要啥没啥,规模太小,只能称为拖拉机站。从各个小队,抽调人手到站上干活。一小队的“懒王”(绰号),三小队的保喜(人名),四小队的我都被抽了进去。

    前面说过,四小队有M队长 、N会计,人们都期盼着再来一个“L”君,就成了一串——英文字母中“LMN”的一串了。说曹操,曹操就到。嚄,现在果然来了一位。六月份,公社给四小队配备了一位政治队长,是从阿拉托别来的,阿拉托别铁木工厂的。“L”君本姓G,我们方言中,L、G不分,国际上不也有个LG集团吗?我们就称其为L队长。听说L队长是五十年代“支边”带队的,听他讲起了坎苏当年的情景:那时候,国道218还没有修,从阿拉托别到哈萨克买里(即后来的坎苏乡所在地),尽是生长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合抱大树,只有一条顺着树缝穿梭的爬犁小道。从买里往里走,草木蓁蓁,空隙处还掺杂着齐腰深的草廓。

    政治队长也并非是尸位素餐的虚设,当然是抓政治的了。政治挂帅嘛,政治队长为一串儿之首。具体工作嘛,无非是抓晚上的政治学习。社员们白天在大田地干活,晚上,还得到会议室里,唱一首有贫下中农表现的歌儿——《赤脚医生人人夸》:“赤脚医生啊一枝花,贫下中农人人夸,人人夸。…一颗红心啊,一颗红心……”再学习

凡界独家发布于女性小说专业网站-都市言情小说,首发网站后续章节更多、更全,都市言情小说已开通手机网站,m.dushiyanqing.org完全与网站同步更新,方便您随时阅读喜爱的小说。
最近阅读纪录:最近阅读纪录:
发表书评: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返回顶端↑
Copyright (C) 2002-2009都市言情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收录第1卷 凡界 五(第1页/共11页)-凡界、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