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首页 | 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总收藏榜 | 周推荐榜 | 周点击榜 | 本站推荐 | 申请作家 | 作者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都市言情小说 > 凡界 > 第1卷 凡界 六(第1页/共10页)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
小说阅读页
背景颜色: 字型: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1最慢,10最快)
第1卷 凡界 六(第1页/共10页)

    六、祸不单行

    地里种的土豆管理得当,不缺水肥,长势很好。咱笨鸟先飞,九月份就组织人力,开始采挖了。人手不够,又雇了些人。土豆挖出来了,堆成一堆一堆的,正要考虑车子(即卖土豆)的事情。恰好来了一胖一瘦,一高一矮两个人。那瘦高个儿叫汪炜,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小伙子。另一个矮粗的叫胡佐。四十出头。说是伊犁农四师某个团场的,给团里的直属单位搞福利,拉土豆回去分给职工。搞福利没带现钱,先打上欠条,拉了以后再行结帐付款(当时单位上拉土豆都这样,无可置疑的)。二哥、丰台,我仨商量着:今年土豆面积尤其之大,咱们人手又不足,我这有学校的工作,顾不过来。就同意让他们拉走了三车。就玉冰撅着个嘴,哆哆地不大情愿。丰台到站上,带来了南疆塔什店“马兰”基地的拉土豆车 ,又装走了两车。

    我的土豆剩个罢尾子了,可是,罗老师的一、二十亩地的土豆,还没动摊儿呢。就在这节骨眼儿上,他的腿脚被开水烫了,脚背肿得老高,连鞋子、袜子都穿不上,用布包裹着。一个礼拜天,他扛了张犁子,一瘸一拐地来让我看犁土豆能否用,并借了些零用钱。十月中旬,罗老师的土豆挖了出来,可又没了车子,只好出去找拉土豆的车。

    一天,他到阿拉托别,大半天都没找上个车。眼看着太阳就要落山了,十月份的天,天短,离家的十几里路,还得步行赶回去。他挎着个黄挎包,只顾急急忙忙地往回赶,顾不上其它了。快到四大队牧业队了,这时从公路北边,过来一个骑马的醉汉。已经是东倒西歪,前仰后合,连鞍桥都坐不稳了,手里拿着个酒瓶儿,晃悠着还在喝着呢。过公路时,和罗老师碰了个正着。他游手好闲,开玩笑似的,朝磕沁着头只顾赶路的罗老师的脑后,就是习惯的一棱,像没事一样,穿过公路朝南走了。俗话说,醉汉手头儿无轻重。这一棱不大紧。把罗老师棱得爬下了,在公路上挣扎着,站不起来。后来,一个好心的拖拉机,才把罗老师送了回去。到家已是晚上十一、二点了,罗嫂看到罗老师满头满脸的血,都结成血块儿了。就赶快给清洗了清洗,包扎了包扎。心疼地问这问那,问罗老师吃东西不?罗老师一直摇头。罗老师是个很有涵养的人,平时过日子,再大的苦楚,都自己一个人承受,毫不流露。这回后脑勺都被打破了,那疼痛非同一般呀。可罗老师起初还强忍着,不让罗嫂发觉。实在忍受不住了,才呻吟几声。罗嫂问他哪儿不舒服,罗老师无奈地指了指脑后说:“疼啊!”着实的疼痛,使罗老师按耐不住了,才吐出这两个字的。罗嫂看看屋里,躺在炕上的罗老师及两个孩子,都得要人照顾。屋外黑咕隆咚,阴冷阴冷的。那时又没有电话、手机,更没有网络、宽带,信息不灵。一个妇道人家又能怎么样呢?如果换成任何一个,都只能如此。想待天亮了再说吧。东方刚发白,罗嫂就迫不及待地去找校长。校长就去联系车子。那时候车子不好找,路上又不通公交车,也没有出租车和招手停。等找到车,把罗老师送上车,已经是中午两点了,学校的学生都放午学了,送罗老师去医院的车子才开走。到“15”医院一检查,颅腔里都充淤血了,确诊为脑淤血,而且已经错过了医治的最佳时机。去时车上拉的是重病号的罗老师,顺车拉回来的是罗老师的遗体。遗体停放在学校的一间教室里,在伊犁农科所工作的妹妹——罗英赶来了,阿拉托别学区副主任——王老师也赶来了。帮着料理后事。

    在料理罗老师后事的四、五天里,王老师连家都没回过。难得吃上一口及时的热饭。因为罗老师的家,只是那么两间土屋,接纳不了太多的人。何况离学校又隔河渡水的,还有二里之遥。王老师奔走于哈萨克买里(即后来的坎苏乡所在地)与阿拉托别之间。跑上跑下,充分体现着一个上级对下级的关怀,体现着老同事之间的深厚情谊。就是亲兄弟也莫过于此。入殓时,发现罗老师的衣兜里,还装有一百多元的零钱。那可能是我借给的那几个钱,外出找车零用,还没花完呢。送罗老师上“焐小队”的那天,话说到这儿,可能有人置疑了:“这四大队总共就四个小队,哪来的五小队啊?”

    列位看官,大家有所不知,这个“焐”字,是坟头焐火的“焐”字,这么个“焐小队”,是大队新规划在山边高包上的坟园墓地,人们就风趣如此称谓了。执绋的那天,天不作美,竟下起雪来,这在十月份是不多见的。可偏偏在罗老师走的那天却下了,纸钱一样的雪花,从涔涔的空中纷纷扬扬地撒落下来,树啊,房子啊等,都像披上了白纱,银装素裹,玉碾乾坤。兴许是罗老师的在天之灵,感动了上苍的缘故吧。学校里放了半天假,老师们都去向自己的同行辞灵,为大家的良师益友送行。罗老师去了,带着满腹的牵挂和遗憾去了。像是绿叶被无情的风刀霜剑斩落了一样,撇下罗嫂的孤儿寡母,仿若光秃了的树干,没枝叶支衬,没法子生活。根据政策有关规定,王老师又在上面跑了个编制,安排罗嫂在某农场当了会计,维持着其母子的生计。罗老师若九泉有知,也可以瞑目安息了。十一月初,罗老师被伊犁二师范录取的通知书来了,可罗老师人却走了,留下的又是一个遗憾。

    时光都到了十二月份了,塔什店的两车土豆款没有来,伊犁拉去的三车也没有来,经手帮相好卖出的几车,也没有头向,真是歪嘴吹火——有股邪(斜)气。可算好了,直气得玉冰冲我埋怨:“就你,外面来人,跟亲爹一样信他。”她说的来人,自然是指丰台和拉走土豆的那两个货。当初,玉冰都不大情愿,忙了一春一夏,白忙碌了,还不让人发泄发泄。于是,咱只好强迎笑脸说:“呣不是,多会说话。”其实自己心里也火的不得了。啥都甭说了,我决心上门讨帐去。叫书林(人名)做伴一起去。

    这书林,当过兵,在解放军那座革命的大熔炉里锤炼了几年。退伍复员后,在大队干过基层干部。后来又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伶牙俐齿,能言善辩。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会处理事情。我叫他同去,一则路上是个伴,有个担待;二则多个人多条智谋嘛。我俩瞅了个黄道吉日。就去了伊犁的那个团场。

    伊犁的那个团场,说在伊犁,其实在伊犁河南岸,过伊犁河大桥还要往南,离伊犁有十多公里呢。这儿如今是善骑惯射的锡伯族同胞的家园,也是土尔扈特部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当年,土尔扈特部从沙俄归来,就被安置在这里。土尔扈特部老早就生活在咱们新疆,后来,部落随牧迁徙到了伏尔加河流域。那伏尔加河流域荒凉至极,都不说了,可土尔扈特部在那儿,还一直受着异势力的歧视、奴役、盘剥和压迫,饱尝了异乡漂泊的滋味。人在异乡为异客,沦落难处思祖国,土尔扈特人思量来,思量去,权衡再三,还是祖国好哇!在哪儿都不如在祖国,下决心摆脱异势力的统治,回归祖国,回到太阳升起的地方。说干就干,于是乎,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初,正值清帝国乾隆朝刚刚完成新疆稳定工作之际,有近二十万人口的土尔扈特部,在其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就踏上了艰难的东归之路。途中不断受到异势力——黑衣骑士的跟踪、侵扰和阻挠,但土尔扈特人归心已定,众志成城,坚不可摧。他们冲破了重重阻力,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历尽千辛万苦,乃至流血牺牲,历时半载。越过了巍峨的乌拉尔山脉,穿过了茫茫的哈萨克草原,行程万余里,人口折半,随带牲畜几乎丧失殆尽,但终于回到了久久向往的祖国。中央政府获悉后,对土尔扈特部的不恋他乡,不慕异教,一心向国之举,大为憾动。乾隆皇帝随即拨库银二十万两,并颁圣旨一道:要求各地方政府,沿途做好接待和优抚工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从各地调来大小牲畜二十余万头只,米麦粮食四十余万石,和大批毡房、蒙古包等,扶持土尔扈特

凡界独家发布于女性小说专业网站-都市言情小说,首发网站后续章节更多、更全,都市言情小说已开通手机网站,m.dushiyanqing.org完全与网站同步更新,方便您随时阅读喜爱的小说。
最近阅读纪录:最近阅读纪录:
发表书评: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返回顶端↑
Copyright (C) 2002-2009都市言情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收录第1卷 凡界 六(第1页/共10页)-凡界、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