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首页 | 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总收藏榜 | 周推荐榜 | 周点击榜 | 本站推荐 | 申请作家 | 作者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都市言情小说 > 反天龙八部 > 第1卷 第一部 十日追踪 第六回 华夷之辨(第1页/共3页)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
小说阅读页
背景颜色: 字型: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1最慢,10最快)
第1卷 第一部 十日追踪 第六回 华夷之辨(第1页/共3页)

    一宿无话。次日一早,峰紫二人刚刚洗漱完毕,康恩寿便已做好了早餐,摆上桌来,却是一大笼热气腾腾的太学馒头,并三碗香喷喷的七宝素粥。

    康恩寿歉然道:“萧壮士,老汉昨日听阿紫姑娘说你酒量甚豪,原该置酒相待。只是敏儿新丧,此地风俗三日内忌食肉饮酒,只得委屈壮士了。”

    萧峰忙道:“讨扰老伯,已是不该,岂敢再有他求?”

    当下三人用过早饭,收拾了碗筷,阿紫便好奇地问道:“老爷子,你今日要讲的,是什么故事啊?”

    康恩寿却不急不忙,自房中拿了一块片茶,并茶壶茶盏等出来,道:“待客既无酒,又岂能无茶?岂不闻民间亦有‘东村定昏来送茶’之句?老汉虽僻处乡野,却也不能缺了礼数。老汉这里有上好的江陵府绿芽茶,还请两位品评。”

    原来自唐迄宋,饮茶的习俗日益普遍,“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康恩寿所拿之片茶,乃是将蒸熟的茶叶榨去茶汁,然后将之碾磨成粉末,放入茶模内压制而成。此种做法不免破坏茶的真味,降低茶的养分,渐被后世所淘汰。然而在宋时,片茶却是茶之上品。其时江陵府所出片茶,有仙芝、玉津、先春、绿芽之类二十六等,十分知名。

    萧峰乃粗豪武人,哪懂得什么饮茶之道,心中不耐,但见康恩寿一片热诚,却也不好推却。

    只见康恩寿用开水一一烫过茶壶茶盏,将那块片茶放入茶壶,先用少许水调成茶膏,然后方以沸水冲泡,待茶叶泡开之后,给三人分别斟上,这才轻咳了两声,缓缓说道:“昨日给两位讲的乃前朝之事,今日要与两位说的,却是老汉年轻时的一些旧事。”

    他说到这里,长叹了一口气,道:“不瞒两位说,老汉现今虽然落魄,年轻时却也自负才学,也曾有过安邦定国、出将入相之志,只可惜时运不济,屡试不第,一腔抱负,终是无处施展……唉,这些旧事,说来可就话长了。老汉虽是汉人,祖籍却在现今已属西夏国土的银州米脂寨。”

    萧峰闻言,心下暗道:“常听人说米脂出美女,自古便有‘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之民谣,难怪马夫人如此美貌。”

    只听康恩寿又道:“米脂向属华夷杂处之地,境内各族人等均有,老汉还记得当地流传的一首歌谣,其中几句是这样说的:‘弥药(指党项人,作者注)勇健行,契丹步行缓,番(指吐蕃人,作者注)多敬佛僧,汉皆爱俗文,回鹘饮乳浆’。”

    阿紫不禁拍手赞道:“老爷子,这歌谣是谁做的,真是说得太好了!我原来在星宿海时,也曾见过许多党项人、契丹人、吐蕃人和回鹘人,他们各自的习性,真和这歌里说的一模一样呢!”

    康恩寿道:“这歌谣乃是民间口耳相传流传下来的,却不知系何人所做。阿紫姑娘若是喜欢,改日老汉将全文抄录一份给你,如何?”

    阿紫笑道:“那可就多谢你啦。老爷子,你的字写得这么好,不管你抄录甚么给我,我都会当宝贝珍藏起来的。”

    康恩寿闻言,虽处丧中,亦不禁莞尔微笑,道:“多谢阿紫姑娘抬爱,老汉改日定当尽心尽力写一幅最好的字送给姑娘。好了,闲话少叙,书归正传——米脂因地势险要,向属兵家必争之地,本朝以来即长期为西夏人所据。十三年前,大将种谔尝率军九万余将之收回。四年前,朝庭却又将之归还给了西夏人。老汉若不是少年时随父母离开家乡,今日便也成了西夏人,不复为汉人了。”

    “老汉昔年曾有两个好友,一名张元,一名吴昊,均是陕西华州人,与老汉算是半个同乡。他们同老汉一般,亦是累举进士不第,因不甘寂寞,便写诗明志,其中有一句是:‘好著金笼收拾取,莫教飞去别人家’,明白表示去意,但当时朝庭的边师未予重视。他们一气之下,便约老汉一道,前往西夏,为异国效力。老汉当时自是断然拒绝,还将他俩申斥了一番。我们三人为此大吵一场,最终不欢而散。”

    阿紫忍不住接口道:“老爷子,这就是你的不是了。你本来便出生在西夏,现下既然大宋不用你,你便回西夏去,那也是无可厚非啊。”

    萧峰斥道:“阿紫,你又说孩子话了,世事哪有你想的那么简单。你想想,老伯若果真去了西夏,将来宋夏交战,他又当何以自处?”

    康恩寿道:“正所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老汉当时正是如壮士这般考虑。只是,后来事态的发展,却时常让老汉怀疑自己当年的决断哪!”

    说到这里,他不由眉头紧锁,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方道:“老汉后来听人说,张吴二人到了西夏后,故意在酒店里狂喝豪饮,又在墙壁上书写‘张元、吴昊饮此’,公然犯西夏皇帝李元昊之讳。西夏官兵发现了他们的行止后,便将二人带入宫中。李元昊问他们为何不避自己的名讳,他们毅然答到:‘姓已不存,何况乎名?’,当面对其接受大宋所赐赵姓进行讽刺。不想李元昊听后,非但不生气,反认为他们有胆识,有奇才,立即予以重用,并在数月之内派人潜入宋境将二人的家眷接去,使之团聚。听说张元后来官至中书令,和李元昊一起指挥了好水川之役,极受西夏朝庭器重……唉,可叹老汉留在大宋,苦熬多年,只盼有一日能尽忠报国,光复家乡,谁知等到的,却是朝庭与西夏开战,屡战屡败的消息!三川口之役,延州外围重镇金明寨失陷,主将被俘;好水川之战,主将战死,阵亡将士万余人;定川砦之役,十四员大将战死,九千余将士被俘……”说到这里,心中激动,不禁悲愤难语。

    阿紫道:“这可奇了,西夏不过一个小国,大宋这么大,怎么就打它不过呢?”

    康恩寿道:“这正是老汉今日想告知二位的。你们可知,大宋立国这许多年来,为何无论是对辽国,还是对‘蕞尔小国’的西夏,皆是屡战屡败,从无胜绩么?”

    萧峰听他出言惊警,忙道:“在下不知,还请老伯指点。”

    康恩寿将手轻抚杯盖,沉吟半晌方道:“本朝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故事,想必你们都曾耳闻罢?”

    峰紫二人一齐点头称是,只听康恩寿又道:“太祖乃后周皇帝郭荣的亲信,向被认为是忠心耿耿,绝对不会叛变的将领,然而他终于还是‘黄袍加身’,夺了后周的江山。因此之故,太祖以为臣下之忠心,实不可靠,要想根绝叛变,唯一的办法便是:不让大臣有实权,万不得已时,亦不能让他们有权过久。”

    阿紫接口道:“不错,这倒是个好主意。只不知太祖用了什么法子,方能做到这些呢?”

    康恩寿道:“这个法子说起来也很简单,那便是:让所有掌权之大臣,均只是暂掌其权柄,且互相牵制。譬如,中书省总缆政事,中书令却不能实掌中书之权,而由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判中书省事。同理,尚书省亦不委任尚书,而委派诸司三品以上者或学士一员任‘权判尚书都省事’。中央如此,地方亦然,如规定各州知州本职均在中央,知州不过暂兼暂代,三年一替。此外,又在各州另设通判一职,掌执各州实权,名为‘知州之贰’,实为监州,与知州互相牵制。”

    阿紫禁不住做了个鬼脸,道:“这么麻烦哪,这般绕来绕去的,到底是谁真正管事,我都闹不明白了。”

    萧峰曾做过八年丐帮帮主,一听之下,便皱眉道:“萧某以为,这般你牵我制,互相掣肘,万万不可!如此一来,有职之人无权,有权之人却又无职,且各人职事皆为暂兼暂代,满朝文武,岂不是如同江湖上临时拼凑之杂耍戏团,如此乌合之众,又能做出甚么事来?”

    康恩寿点头道:“萧壮士是明白人,一语中的。不过,壮士却不知,如此乌合之众,虽然做不出甚么事来,可也决计造不了反哪!唉,朝庭政事如此,

反天龙八部独家发布于女性小说专业网站-都市言情小说,首发网站后续章节更多、更全,都市言情小说已开通手机网站,m.dushiyanqing.org完全与网站同步更新,方便您随时阅读喜爱的小说。
最近阅读纪录:最近阅读纪录:
发表书评: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返回顶端↑
Copyright (C) 2002-2009都市言情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收录第1卷 第一部 十日追踪 第六回 华夷之辨(第1页/共3页)-反天龙八部、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