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首页 | 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总收藏榜 | 周推荐榜 | 周点击榜 | 本站推荐 | 申请作家 | 作者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都市言情小说 > 故园 > 第1卷 第四章 真姑娘执意进村塾 涵少爷力辩众乡绅(四)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
小说阅读页
背景颜色: 字型: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1最慢,10最快)
第1卷 第四章 真姑娘执意进村塾 涵少爷力辩众乡绅(四)

    接近掌灯时分,李家的客人已陆续到齐了。除了伯涵少爷的先生,都是举人老爷的朋友,一些多年的世儒故交。平日间本不少来往,但今日是断不可不到的,入塾从师,少年归向,这是儒家的头等大事,可喜可贺也。

    良家镇的这位先生,原是一位流落的书生。此人姓秦,四十岁上下,一年四季总穿着旧而干净的长袍,容貌睟然,身材癯然,谈议津津,文质彬彬。他和举人老爷只在学识上进行交往,从不掺杂其他多余的东西。其人旧学很好,用举人的话说是有质有情,有气有声。在晚宴开始之前,他和举人坐在上首的红椅上,谈笑风生。其他的世兄们一会儿听着,一会儿彼此交换着各自不同的看法。

    福来进屋来禀告说都已准备齐全,然后引领着诸位客人到迎宾堂去。这些谦谦君子们相互推让着,李举人和秦先生坐了上首的主席,下首陪着福来、伯涵和仲良。

    菜过五巡,酒过五味,这些宿儒们敲击着碗盘杯盏,不停地吟诵起明月之诗、窈窕之章,或张狂、或放荡、或悠然自得、或怡然相悦,神情不一,形态各异。只有秦先生还存留着庸雅的风度,静静地欣赏着他们的表演,时不时地把眼光投向伯涵和仲良。

    “秦先生,我妹妹也想上学。”伯涵站起来,声音宏亮,拳心儿里攥着汗珠。象是听到一声叫板,整个堂屋里顿时哑然无声,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到他的身上来,有一位世兄的筷子还停在半空中。

    就如同时间突然抖动了一下,接着每个人都又恢复过来。几位儒生瞬间扎起了一道篱笆,守护着儒学的尊严。他们的口中喷洒出一道道肆虐的洪水,向着小伯涵无情地冲击过来。李举人没有反应,秦先生的目光也始终是那样安祥、镇定。

    伯涵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在过去的一天多的时间里,他苦思冥想着一个问题,为什么女孩子就不能上学呢?他把头脑中那些古代伟大女性的事例一遍一遍地讲给自己听,最后决定无论结果如何,一定要为妹妹去争取。今天他当众勇敢地讲出这句话来,最担心的是父亲和先生的反对,现在看到父亲和先生并没说一句话,于是心中又平添了几分成功的信心。

    一阵疾风暴雨,几位乡儒但见小伯涵默不作声,只当是吓退了眼前的这位白衣小将,便欣慰地安坐下来。这时伯涵开口说道:“诸位叔伯,恕侄儿冒昧,我十分敬重你们,饱读经、史、子、集,通览诗、词、歌、赋,张口即有惊世之作,挥手便得天下文章,集忠义于身,汇文武于体。”

    “世侄过奖了,不敢当,真不敢当。”几位乡儒谦笑着,手擄着胡须等着下文。

    “只可惜与古人相比,尚有千里之差。”伯涵话锋一转继续说道。

    “那是,那是。”人们附和着说。

    “男的不说,只说女的。先来看这忠义二字。越国西施,容貌沉鱼,去国离乡,取辱吴宫,史称祸水。可是没有她的忠肝义胆,哪有三千越甲,直吞吴城,一血国耻;汉代昭君,美可落雁,自行请命,和亲北番,没有她的大忠大义,哪有西汉的稳定与繁荣。不施貂婵之计,怎堪后汉之乱?无有文成公主,焉有高唐大梦?古今多少女子,为了忠义,舍弃幸福,抛却亲情,到头来史册无载,反留千古辱名,其冤何诉?其情何白?再说一个”文“字,班氏昭女,辅父助兄,著《汉书》册,辑抄较订,哪有青春?李家清照,其才天高,以文忧国,以词忧民,心可史鉴。又有薛涛,文姬,神采飞扬,字若天成,岂是庸庸男人可比拟;最后说这”武“字,花木兰替父从军行,十年征战苦,千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梁红玉擂鼓抗金兵,沙场自从容。尚有杨门女将,个个文韬武略,技艺超群。这女子们哪一个我们能比得上呢?如下我们民族内忧外患,我等男儿只知在家中饮酒唱赋,于国何济,于民何益啊!由此我就更惊叹那些忠义敢行,文武全才的真女子、真豪杰。当初秦始皇燔灭典籍,以愚黔首,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我们的思想是何等桎梏,为何还要在此基础之上给普天下的女子再套牢一层男权的枷锁。太史公说过:位卑未敢忘忧国。每个人都有报国酬民的权利,任是何人也不能剥夺的。女孩子怎么就不能读书、受教育、治国平天下而干一番事业呢?”

    这一番话直说得众人无言以对,福来在旁边早已听呆了。各位乡绅更是羞愧难当,尴尬地连称“世侄真是好口才”。他们哪里知道,伯涵为了这一番话和说出这一番话的勇气已经煎熬了整整一个昼夜,而此时伯涵的额头上沁出了汗珠。或许是激动的缘故,他不得不压制着自己的呼吸。

    “鄙人也还算得上是个读书人,是圣人的学生。读了圣人的书,人要变得圣明。”李举人话说得有条不紊。“所谓圣明,即是圣达、通明。刚才听了犬子的话,尽管是班门弄斧,但其中也不乏道理。定国安邦说得太大了一些,真能写出一篇好文章也就不错了。这件事我不反对……”

    “世兄,您怎么能……”

    “女孩子应该不出闺阁,学些女红……”

    “让爱女抛头露面,任外人品头论足……”举人的话尚未说完,几位世儒乡绅吃惊地站了起来。

    举人仿佛没有看到他们一样,扭身向秦先生说:“秦先生,这收不收可就在你了。”

    秦先生把赞许的目光从伯涵脸上收回来,对着李举人含蓄地笑了笑。

    “先生,收下我妹妹吧。她天资聪慧,禀赋极佳,能于诗词,比我和哥哥还要强些呢。”是二少爷仲良在说话。

    “噢,果真如此,那我倒要看看。去叫你妹妹来,我现场命题、定韵、限时,你们兄妹赋诗如何?一来聊助酒兴,二则几位学兄品评品评,我再作定擢。”秦先生认真地说。

    伯涵赶忙跑出堂屋来,一把抓住妹妹的手,激动地说:“真儿,就看你自己的了。”随着扯着妹妹汗津津的小手,直奔回屋里来。

    迎宾堂的北墙上悬挂着一幅古旧的水墨画《风竹图》,堂联道:风来疏竹,风过竹未经声;雁度寒潭,雁去潭不留影。画下方的迎宾桌上早已摆好笔墨纸砚,三个孩子正襟端坐在椅子上。

    不一会儿,福来转过迎屏来,手中的纸上写着:题目:咏雪;韵脚:哀韵;限时:半香;不限五七。而此时整个迎宾堂中已飘散出一股幽幽的檀香。

    画屏前面,正是觥筹交错……

    香尚有半指的时候,福来捧着三张小宣纸到宴席上来,双手递到老爷的手中。

    咸言盈祥瑞,莫测其胸怀。

    世上纷纷恶,皆曾雪中埋。

    ——李伯涵《咏雪》疑是春风至,万树梨花开。

    不辞人间冷,只为送清白。

    ——李真《咏雪》一夜北风万户栽,玉树琼枝落瑶台。

    无论天下贫与苦,却把和暖送将来。

    ——李仲良《咏雪》举人老爷一边看着,一边摇头,依次向下首传去。纸上的字一律是工笔楷书,有柳、欧、颜三体。那些世儒们称赞了字,又称赞诗,连声叫出好来。最后传到秦先生面前来,他上下翻了几遍后说:“几位世兄高见?”

    “第一首立意独特、奇绝,言人所不敢言,一改常规,反其意而用之,真实、正直。”

    “这二首境美意深,套用古诗毫无痕迹,尤其后两句格致高雅,融情入景,自然、不矫情。”

    “第三首虽入笔平淡,但用意深远,宽厚、朴素,正所谓仁者见仁,有古诗之风。”

    ……

    “诸位过奖了,实在是过奖了。秦先生,你看……”李举人轻轻地问。

    “诗文虽好,尚需磨炼啊!不过这个女学生,我收下了。”此时三个孩子从画屏后面走了出来,远远地恭敬地站着,紧握的小拳头这才慢慢地松开了。

    院子里流淌了一地的月光,多么美好的夜晚啊。

故园独家发布于女性小说专业网站-都市言情小说,首发网站后续章节更多、更全,都市言情小说已开通手机网站,m.dushiyanqing.org完全与网站同步更新,方便您随时阅读喜爱的小说。
最近阅读纪录:最近阅读纪录:
发表书评: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返回顶端↑
Copyright (C) 2002-2009都市言情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收录第1卷 第四章 真姑娘执意进村塾 涵少爷力辩众乡绅(四)-故园、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