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首页 | 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总收藏榜 | 周推荐榜 | 周点击榜 | 本站推荐 | 申请作家 | 作者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都市言情小说 > 故园 > 第1卷 第十三章 多情女传书还传情 失意人得志又得意(一)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
小说阅读页
背景颜色: 字型: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1最慢,10最快)
第1卷 第十三章 多情女传书还传情 失意人得志又得意(一)

    老子束发正英年,痛当狐鼠走桑田。

    竖贼安取问经济,枯骨何堪作梁橼。

    子建八斗才犹在,项籍一腔血未干。

    但等南天波浪起,是人寰处尽风烟。

    ——《咏志》

    柳条黄了绿了,燕子去了来了。

    一扇扇朱红漆的衙门打开了。进进出出的官吏们走马灯似地,一忽儿替了这个,一忽儿换了那个,变到最后乡亲们发现完完全全又成了早先的人,竟是一个不差。幼稚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几千年的封建老朽面前,是多么的无奈而可笑。

    孙中山、黎元洪、黄兴、宋教仁、蔡锷一些名字慢慢浮出了历史的水面。但最让百姓们不能忘记的却是大脑袋的袁世凯。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寻求靠山的“善后大借款”……这一桩桩、一件件,说明了什么?根深蒂固的思想残孽此时又主宰了历史,为它挂上倒档,使整个民族的战车隆隆退去。

    在收到一封肃清县的来信之后,二爷的心情终于好了起来,长长的辫子也心甘情愿地到镇上剪掉了。不过他已经是全镇上唯一留头发的男人了。同他当初坚持留辫子时一样,这一举动立刻招来了烟鬼三爷的阵阵嘲弄,而他现在是没有心思去计较的。

    这是一封由肃清县里几位大生意人联名写来的信。大意是说:肃清县衙里人员极不稳定,又见多处的旧官已谋复原职,于是他们想到了共事多年的二爷的岳丈,既而想到了二爷。他们已在上边使了些银两,听口风事情是极有可能的,但不知是银子使得少,还是尚有关节需要打通,任命文书却迟迟不见下来。二爷的岳丈颇为关心此事,不知二爷作何感想。如若此事不能成功,但求二爷领略已尽人事之苦心,不为感报。倘能成就,便是两全齐美之事,自此官财两路上结交了可靠的朋友云云。落款首名即为杜只平。二爷在肃清为官时,知晓此人在上面有靠山,便多是恭敬往来,哪敢得罪?对他生意上的事更是听耳不闻,一路通行。杜大爷更为义气,但凡逢年遇节,人不出面,礼品货担一一送到府上来。原以为交情浅浅,没想到人家如此尽心竭力。二爷喜从中来,喜的是交下了这患难知己,有了杜大爷从中斡旋,这事情不愁早晚,必定能成,当然还是越快越好、越快越好!

    二爷无暇多思,先给人家回复要紧。他急忙把阴爷招进府来,仔细商议。商定让阴爷就镇上兑换十万两银票,连日奔赴肃清,与杜大爷取得联络。切莫提起他岳丈之事,只尽自己的事办才是正理。趁着阴师爷到镇上兑换的功夫,二爷写下了一封铭心谢函。而此时看着阴师爷骑着马绝尘而去,他来回踱步,忐忑激动,心绪难宁。上下翻看着手掌,踌蹰满志。正所谓翻掌为云覆为雨,指日可待东山起。

    几年当中,二爷的心情变化是几番阴晴,一波三折。最早的时候,他曾经心有不甘地与原来的官交宦友们联系过,企图求个保举推荐。可写出的信一封封泥牛入海,失了消息。想必是人人为求自保,各自奔忙,哪有闲情顾及他人?官场上的情谊恰是逢场作戏而已。没了靠山,少了帮衬,他李维民如何做得了官?又凭什么加官晋阶?渐渐地他消沉下来,几乎放弃了仕途之念。与大哥说起话来不免有些灰心失意之态。此时李举人就用圣人言语点拨他、引领他,甚至直言不讳地指责过他。其实他也是捧着圣贤书长大的,那些为人与为官的道理岂能不知?可就是无法听到心里去。再圣明的言语也不能浇灭他胸中的火焰,既使是成了死灰,一遇风声便要随之复燃,蠢蠢欲动。不过他确有他的过人之处,外出结纳旧友,几番访求贤才,与诸位名士在家立社,描图篆刻,谈诗论词,一时间传为美谈。他修缮乡衙,扶助亲里,济救穷困,哪一件不是大得人心的好事呢?最感人的是他在众目睽睽的大街上,一路满含热泪地施舍童乞。仅此一举就为他在镇上赢得了“大善人”的称誉,其声望直逼李举人。

    那些受了他恩惠的乞丐们每到一处乞讨,都会敲着碗边或骨板儿叫唱:

    良家镇的大善人,名字叫作李维民。

    救乡亲来济贫困,乐善好施得人心。

    良家镇的大善人,名字叫作他维民。

    修乡衙来立公祠,淡泊名利孟尝君。

    这段儿歌传到李举人的耳朵里,他听了颇感欣慰,还悄悄地用小楷写到了纸笺上,放在每天要读的书里。那日秦先生过来探望,随便翻看到举人老爷的书,见书中夹着的书笺,拿起来看过之后,微微一笑又放回原处,不置一词。

    “贤弟可曾听到外面盛传的这首童谣?”李举人高兴地问。

    “盐河两岸虽说已度过灾荒,可讨饭的孩子举目皆是,焉能没有听到的道理?没听过此歌的人定是天聋无异。”秦先生大笑着说。

    “那我倒成了半聋的人了。前几日我才无意中听人说起的。真是日日身处书中,简直就是个孤陋寡闻的人啦。”李举人自嘲地说。

    “恩兄此言差矣。唯有书中方是静地。多少人此时只怕正花明柳暗、水复山重,想入而不得呢。”秦先生说得满有风趣。

    “贤弟对此如何看待?”李举人指着书笺上的字关心地问。

    “说实话,这不象是儿童们心中所出,定是有人教授。”秦先生说得极为坦诚。

    “想是儿童们的父母邻里也未可知。真难得二弟有这样的宽怀仁心,我真是自愧不如啊。”李举人感慨地说,用手抚摸着纸笺上的字迹。

    “秦先生见此笑了笑,转开话题说:”兄长读书明志也是修身的正事,可天下的好文章皆从书外而来,我奉劝您有时间到院外河边走走看看,说不定触起文思,成就一篇好文章呢?“

    “我乃老朽之人,已经不敢奢望了,如下只能是书中观日月,井里看星天喽。”李举人笑着说。

    “虽逾花甲,怎能称老?孔圣周游,荀卿巡行,只是思想不能朽枯啊。古人讲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皆在不断运动,吐故纳新,正是此理。当今世界,变幻无端,进退莫测,外边的故事多着呢,何妨一看?”秦先生也是谈笑风生,神态安然。

    “如此说来,我真该出去转一转啦。不求明智,赚一肚子好空气也是值得的。”让人想不到的是李举人只出门一次,就改变了他的一些成见。

故园独家发布于女性小说专业网站-都市言情小说,首发网站后续章节更多、更全,都市言情小说已开通手机网站,m.dushiyanqing.org完全与网站同步更新,方便您随时阅读喜爱的小说。
最近阅读纪录:最近阅读纪录:
发表书评: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返回顶端↑
Copyright (C) 2002-2009都市言情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收录第1卷 第十三章 多情女传书还传情 失意人得志又得意(一)-故园、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