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首页 | 最近更新 | 最新入库 | 总收藏榜 | 周推荐榜 | 周点击榜 | 本站推荐 | 申请作家 | 作者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都市言情小说 > 瘟疫简史:人类历史上的十大传染病 > 章节目录 第 6 节 蚊子的「原罪」:疟疾、乙脑、登革热……(第1页/共2页)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
小说阅读页
背景颜色: 字型: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1最慢,10最快)
章节目录 第 6 节 蚊子的「原罪」:疟疾、乙脑、登革热……(第1页/共2页)

    前面说了跳蚤可以传染鼠疫,在人类的传染病流行史上有一种动物不得不提,那就是蚊子。

    据统计,每年约有 7 亿人(占全球人口的 10%)因为被蚊子叮咬传染各种疾病,而且死亡率颇高。

    蚊子能传染什么疾病呢?最有名的当然是疟疾。

    15 世纪欧洲人把天花带去了美洲大陆,让印第安人溃不成军,大大加速了欧洲殖民美洲的进程。为什么欧洲对近在咫尺的非洲,却到了 19 世纪才开始大规模殖民呢?

    诸葛亮七擒孟获,却不愿自己管辖南方之地,又是为什么?

    以疟疾为代表性的热带疾病,是重要的原因。

    但丁在《神曲·地狱篇》中曾借疟疾描绘恐惧情绪:

    「犹如患三日疟疾的人临近寒颤发作,指甲已经发白,只要一看阴凉儿就浑身打战。」

    疟疾是经桉蚊叮咬进行传播的。南方蚊虫多,一到夏天,谁的身上没有几个蚊子包?一旦被蚊虫叮咬就有可能患上疟疾。

    疟疾的致病因素是疟原虫,它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而是一种寄生虫——疟原虫。

    它的发病特点非常鲜明,也是传染病学书上的经典案例。

    因为疟原虫孢子(没有症状)先进入肝脏,疯狂繁殖出(裂殖子),胀破肝细胞,进入血液系统,在红细胞里继续增殖,然后释放出来,继续感染其他红细胞。疟原虫有好几种,有的增值的周期是 2 天,我们称为间日疟原虫;有的是 72 小时,称为三日疟原虫。

    疟原虫增殖的时间,刚好跟我们昼夜吻合,所以患者就会出现 2 天一次高热,或者 3 天一次高热,特点非常鲜明。

    周期性寒战、发热、大汗这些特征,在中国还有一种更为通俗的说法,叫「打摆子」。 这些症状通常在蚊子叮咬后的十到十五天内出现,若患者没有接受治疗,症状缓解后数月内症状可能再次出现。

    疟疾对人类的影响有多大?我们只要数一数在这个疾病上产生的诺贝尔奖数量就可见一斑了。

    2015 年,屠呦呦因青蒿素的精准提取而获奖,而此前,已经有 4 个诺贝尔奖和疟疾有关了。

    1902 年,英国军医罗斯因发现疟疾由蚊虫传播获得诺奖;1907 年,法国军医拉文然因发现疟疾的病原体为疟原虫而获得诺奖;

    还有 2 个诺贝尔奖相对比较短命,但是也很有趣。

    1927 年,精神病医生贾雷格(Jauregg)利用疟疾高热,来治疗梅毒引起的神经梅毒。

    在那个年代,梅毒是一种不治之症,会引发大脑病变,即「神经梅毒」,这种病会让患者精神错乱,甚至陷入昏迷。但贾雷格却意外地发现,高烧的状态可以让患者原本的精神病症有所缓解。于是,他先让神经梅毒患者患上疟疾,产生高热症状;利用高热效果改善神经梅毒的病症;然后再用奎宁治愈患者的疟疾。

    虽然现在看起来脑洞很大、很可笑,但是医学从来就是不断试错,解决问题的过程。因为治疗梅毒的特效药,青霉素,到 1940 年才被广泛使用。

    1948 年,瑞士化学家米勒因发现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 DDT 的超强灭蚊本领而获得诺奖,而灭蚊是灭疟行动的重要部分。但是由于污染严重,全世界目前已经基本禁止使用了。

    从诺贝尔奖的获奖顺序也可以看出人类对疾病的认知流程——先发现蚊子可能传播疾病,这是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感染的人都和某种事物有关。然后,才能找到真正的病原体。再往后,就是寻找解决的方法,先从最简单的杀死蚊子开始,效果越强越好;然后再是想办法治好人体的病,这就要求药物副作用不能太大,不能把人给杀死了。

    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往往可能有一些意外的发现,比如用疟疾的高热治疗梅毒,这并不是特例,比如治疗脱发的非那雄胺,原来是用来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后来发现它有长头发的副作用。

    随后,就是抗疟疾药物的不断演变,刚开始有金鸡纳霜、氯喹、奎宁等等,但是药效有限,副作用却很大,而青蒿素能对疟原虫表膜线粒体功能进行干扰,疗效精确,很快大获成功,这也让中国人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医学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人们对疾病的认知也是从部分到整体,不断完善的,这也是为什么诺贝尔奖曾多次颁给被后世淘汰了的治疗方法的原因。

    除了疟疾之外,还有一类病毒隐藏在蚊子的体内,随时给人类带来灾难。

    人们甚至把它们定义为黄病毒科,下属几个大名鼎鼎的病毒:登革热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黄热病病毒、寨卡病毒。

    这些病毒各有特点,在这里就跟大家聊一聊。

    小头畸形: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成人感染一般会表现为低热、斑丘疹、关节疼痛。80% 的成年病毒携带者几乎没有任何明显症状,20% 的成年患者也只能感受到轻微的症状比如感冒发烧之类。但是孕妇就不一样了,这种病毒会传播到婴儿体内,影响大脑发育,造成「小头畸形」。 2016 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寨卡疫情为全球紧急公共卫生事件,南美的寨卡疫情尤为严重。

    让你变黄又发热的黄热病

    除了高热、头痛之外,这个疾病会让你变成「小黄人」,在非洲和南美广泛流行。因为死亡率高,已经被列为检疫传染病。就是从疫区来的人员、交通工具、运输设备都必须在海关进行检验检疫。而进入疫区的旅客也一定要先注射黄热病的疫苗。

    两度高热:登革热

    登革热的典型表现叫做「两度高热」,也叫「双峰热」。体温迅速达 39℃以上,一般持续 2-7 日,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 3-5 日体温降至正常,1 日后又再升高。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关节的剧烈疼痛。

    中国儿童杀手:乙脑

    之前的几种疾病大都在非洲和南美,中国都是输入性病例。然而乙型脑炎在中国广泛流行,农村高于城市,年发病人数约 2.5 万人,病死率 10%,大约 15% 的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孩子夏天在外面玩耍,被蚊子咬了一身包,没几天就发烧了,后来虽然经过治疗,还是留下了智力低下的后遗症,这样的故事曾经屡见不鲜。

    为了避免悲剧重演,乙型脑炎疫苗也成为了我国儿童必须接种的疫苗。

    你讨厌它,却又杀不死它,这就是人类和蚊子关系的真实写照。

    全世界杀害人类最多的动物是谁呢?不是狮子、老虎、毒蛇,甚至不是人类自己,而是蚊子!由于可以传播疾病,盖茨基金会曾做过一个数据统计,平均每年蚊子能导致 83 万人死亡。

    我国能传播疾病的蚊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类叫按蚊,俗名疟蚊,主要传播疟疾。据不完全统计,1929 年 1 年内,全世界因患疟疾致死的约 200 万人。

    另一类叫库蚊,主要传播丝虫病和流行性乙型脑炎。

    第三类叫伊蚊,身上有黑白斑纹,又叫黑斑蚊,主要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登革热。

    针对蚊子我们想出了哪些办法呢?

    (1)物理灭蚊

    由于蚊子必须要把卵排在水里,所以有水的地方,就有可能有蚊子的虫卵。这不仅包括小溪池塘,也包括你家里的鱼缸和水桶。清除水源蚊子就无法繁殖了,在小范围非常有效,比如家里保持干燥,但是大范围的清除水

瘟疫简史:人类历史上的十大传染病独家发布于女性小说专业网站-都市言情小说,首发网站后续章节更多、更全,都市言情小说已开通手机网站,m.dushiyanqing.org完全与网站同步更新,方便您随时阅读喜爱的小说。
最近阅读纪录:最近阅读纪录:
发表书评:
返回书目|推荐本书|加入书架|标记书签返回顶端↑
Copyright (C) 2002-2009都市言情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收录章节目录 第 6 节 蚊子的「原罪」:疟疾、乙脑、登革热……(第1页/共2页)-瘟疫简史:人类历史上的十大传染病、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